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模

作品数:36 被引量:35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2篇页岩
  • 11篇页岩气
  • 7篇龙马溪组
  • 7篇龙潭组
  • 5篇东南
  • 5篇储层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油气
  • 4篇有机质
  • 4篇泥页岩
  • 4篇物性
  • 4篇勘探
  • 4篇孔隙
  • 4篇川东
  • 4篇川东南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地质
  • 3篇铁矿
  • 3篇盆地

机构

  • 35篇中国石化石油...
  • 13篇湖南科技大学
  • 6篇中国石化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石化经纬有...

作者

  • 35篇邓模
  • 12篇翟常博
  • 10篇刘光祥
  • 8篇曹清古
  • 6篇鲍云杰
  • 5篇吕俊祥
  • 4篇曹涛涛
  • 4篇张长江
  • 3篇俞凌杰
  • 3篇管宏林
  • 3篇杨振恒
  • 3篇罗开平
  • 2篇宋之光
  • 2篇彭金宁
  • 2篇郑伦举
  • 2篇段新国
  • 2篇潘文蕾
  • 2篇潘安阳
  • 2篇赵国伟
  • 1篇蒋小琼

传媒

  • 9篇石油实验地质
  • 5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煤炭学报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地质学刊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地球科学
  • 1篇“全球构造、...
  • 1篇第三届非常规...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南盘江地区晚古生代拗拉槽盆地的改造变形被引量:5
2010年
主体在广西,包括滇、黔、粤部分地带的大南盘江———右江地区晚古生代拗拉槽(D—P1)和后期台向斜坳陷(P2—T2)盆地,在印支—早燕山运动期间受到哀牢山-红河古特提斯洋碰撞关闭的影响,而发生改造变形。在马关-河江、雪峰山、云开大山3个基底拆离体推覆作用下,以六盘水-紫云-都安走滑断裂带作为构造变形转换带,分别在不同区域形成了由强及弱的逆冲-褶皱递进(衰减)的构造变形域,控制了海相油气的形成、聚集与分布。
丁道桂邓模朱文利
川东地区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吸附性能被引量:11
2020年
川东地区龙潭组/吴家坪组发育一套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其含气性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薄弱,制约着页岩气的勘探和研究。通过对泥页岩开展地球化学、储层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参数和甲烷吸附等测试,分析了有机碳含量等参数对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川东南龙潭组至川东北吴家坪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形成的环境依次为滨岸沼泽、潮坪泻湖、浅水陆棚相和深水陆棚。龙潭组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岩和煤层,有机碳含量较高,多在2%以上;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为主,平均含量在42%~70%,随沉积环境变化,黏土矿物组合面貌由以伊蒙混层+高岭石+伊利石为主转变为伊蒙混层+伊利石为主;吴家坪组岩性为硅质页岩和灰岩,有机碳含量为6.56%~7.15%;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其次为黏土矿物和方解石。龙潭组泥页岩干酪根类型为III型,有机质孔在镜质体和惰质体中发育较差、黏土矿物孔为优势孔隙类型;吴家坪组有机质为Ⅱ1型,有机质孔为主要的孔隙类型,主要发育在腐泥质和固体沥青中。采用三元Langmuir模型对过剩吸附曲线进行校正后,在>5 MPa时,绝对吸附量明显高于过剩吸附量。龙潭组泥页岩的兰氏体积普遍较高,介于2.19~6.98 cm^3/g,吴家坪组泥页岩的兰氏体积为2.08~3.96 cm^3/g,龙潭组泥页岩较高的兰氏体积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关。TOC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是龙潭组/吴家坪组泥页岩兰氏体积的主控因素。由于这两套泥页岩中有机质孔发育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质对甲烷的吸附方式可能明显不同。吴家坪组泥页岩中有机质通过提供大量的吸附位点促进甲烷吸附,而龙潭组Ⅲ型干酪根表面吸附及长链结构线性分配提高了甲烷吸附能力。海陆过渡相页岩中富黏土矿物的吸附作用使其吸附能力显著增加,陆源碎屑石英含量的增加会降低泥页岩的吸附能力。
曹涛涛曹清古刘虎邓模刘光祥
关键词:孔隙类型影响因素
下扬子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有机孔发育特征被引量:6
2018年
下扬子地区中上二叠统发育一套海陆过渡相页岩,其显微组成与海相页岩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研究该套页岩有机孔的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开展了有机岩石学、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气测孔隙度和压汞等相关分析。研究表明,中上二叠统页岩中有机孔整体发育较好,但不同有机质组分中孔隙的发育存在明显的差别,具体表现为镜质体内孔隙发育差,固体沥青内发育少量孤立的孔隙,腐泥质内具有丰富的孔隙。黄铁矿或黏土矿物常与有机质形成有机/矿物复合体,复合体内有机孔普遍发育较好,可能与黄铁矿或黏土矿物促进有机质生烃和分解有关。中上二叠统页岩TOC含量与比表面积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性,但与孔隙度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当w(TOC)<6.16%时,孔隙度随TO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当w(TOC)>6.16%时,孔隙度普遍较低且与TOC含量之间存在微弱的负相关性。孔径分布特征也揭示高TOC页岩的中—大孔体积明显低于低TOC页岩。页岩孔隙结构发育特征表明,TOC含量越高、固体沥青组分以及贫氢组分的含量越高,这些组分占据的矿物孔隙越多,降低了页岩总的孔隙空间,且TOC含量越高,页岩越易被压实,造成中大孔塌陷,进一步降低了页岩的孔隙度。
曹涛涛曹涛涛邓模罗厚勇刘光祥刘光祥
关键词:孔隙度孔径分布页岩
彭水及邻区五峰——龙马溪组成烃生物特征及意义被引量:8
2019年
通过全岩光片有机显微组分和扫描电镜观察,对彭水及邻区典型取心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成烃生物系统进行镜下观察、分类和研究。结果表明,彭水及邻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主要成烃生物类型有藻类体(浮游藻、疑源类、底栖藻等)、动物碎屑(笔石、放射虫、几丁虫和有孔虫)和细菌等。其中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TOC≥2.0%)主要成烃生物类型有浮游藻、疑源类、细菌、笔石等,富有机质页岩段成烃生物具有较高的丰度和分异度。成烃生物不仅仅是油气的主要来源,而且其经过复杂热演化作用后生成的有机孔还是页岩气赋存的主要载体。因此,在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段,存在较好的源储耦合关系,是最佳的地质甜点层。
杨振恒翟常博翟常博鲍云杰邓模张庆珍鲍云杰
黄铁矿对页岩油气富集成藏影响研究被引量:29
2018年
黄铁矿在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广泛分布,是泥页岩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的指示矿物,但其对页岩油气形成与富集成藏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扬子地区及茂名盆地富有机质泥页岩中黄铁矿的发育形态研究,发现静水缺氧的深水陆棚相和盆地相页岩中草莓体黄铁矿集合体数量多、粒径小;含氧的半深湖—深湖相页岩中发育了大量粒径较大的草莓体黄铁矿集合体;滨岸沼泽和浅水陆棚相页岩中黄铁矿很少存在。黄铁矿含量与TOC、液态烃(S1)含量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反映了黄铁矿的形成和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并能对有机质热解和裂解起促进作用。有机/黄铁矿复合体内发育了丰富的有机孔,能够增加页岩的比表面积,进一步促进甲烷吸附容量的增加。草莓体黄铁矿内较多的晶间孔及其表面、以及黄铁矿被溶蚀脱落后形成的铸模孔能为液态烃、游离气提供较多的储集空间。因而页岩储层中黄铁矿尤其是草莓体黄铁矿是促进有机质生烃演化和页岩油气富集成藏的重要因素,根据黄铁矿在纵横向上的富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页岩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曹涛涛邓模宋之光刘光祥黄俨然Andrew Stefan Hursthouse
关键词:沉积环境生烃演化
一种计算石油包裹体气液比的新方法
2016年
石油包裹体的气液比是热力学模拟的敏感性参数,应用石油包裹体热力学模拟方法可以获得古油气充注时的压力,通过石油包裹体二维平面分析和三维形态重构,可以获取石油包裹体的气液比。实例研究证明,在一定的石油包裹体形态范围内,通过二维平面分析和三维形态重构获取的石油包裹体气液比与共聚焦激光-荧光扫描显微镜所测得的气液比的相对误差可以控制在±10%内。在缺少共聚焦激光-荧光扫描显微镜条件下,石油包裹体二维平面分析和三维形态重构方法比目估测量法能更准确地计算石油包裹体气液比,可以满足石油包裹体捕获压力模拟的精度要求。
邓模
关键词:气液比
川东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基本特征及页岩气勘探潜力被引量:26
2021年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龙潭期沉积相类型多样,为落实不同沉积相带的页岩气勘探潜力,针对不同相带典型井开展了系统的页岩气形成条件分析,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龙潭期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发育在潮坪—潟湖相和陆棚相,其中潮坪—潟湖相泥页岩分布在资阳—永川—綦江一带,岩性组合复杂,泥岩、页岩、泥质碳酸盐岩不等厚互层,煤层全段均有发育,具有“高TOC、高黏土、高孔隙度、高含气量”的四高特征,有机质类型主体为Ⅲ型;浅水混积陆棚相龙潭组分布在广安—长寿—南川一带,煤层减少,灰质增加,龙潭组二段煤层基本不发育,有机质类型为Ⅱ_(2)-Ⅱ_(1)型,具有厚度稳定、TOC中等、脆性矿物含量高、有机孔发育的特点,气测普遍活跃;深水陆棚相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分布在石柱—万县以及广元—梁平一带,煤层仅在吴家坪组底部发育,吴家坪组二段以硅质页岩、泥岩为主,具有“高TOC、高脆性矿物含量、高孔隙度、高含气量、高含气饱和度”等五高特征,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有机质孔普见,是目前二叠系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层系。
翟常博邓模曹清古肖雄何贵松陈斐然邱建华刘栩张长江
关键词:页岩气龙潭组二叠系勘探潜力
湘中与湘东南岩关阶组和龙潭组页岩气潜力被引量:8
2019年
为了揭示湘中与湘东南坳陷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潜力及勘探方向,对该区下石炭统岩关阶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进行总有机碳含量TOC、镜质体反射率Rran、干酪根碳同位素、有机质显微组成、X衍射、扫描电镜、孔渗特征和等温吸附等测试。结果表明岩关阶组和龙潭组处于成熟高成熟期、类型以Ⅲ型为主;龙潭组泥页岩TOC含量普遍较高、而岩关阶组泥页岩TOC含量较低。龙潭组和岩关阶关组泥页岩矿物主要为黏土矿物和石英,部分含有较高的方解石。这两套页岩的孔隙发育较差,主要孔隙类型为有机孔、溶蚀孔和层间裂缝。孔隙度为0.41%~2.76%、渗透率为(0.08~0.98)×10^-3μm^2。孔隙度主要受TOC控制,不稳定矿物如长石和碳酸盐岩虽然能提供一定孔隙,但对页岩物性的影响有限。泥页岩的甲烷吸附量普遍在1.67~2.5cm^3/g,2015H-D3井龙潭组泥页岩现场解吸气量普遍大于0.5cm^3/g,最高为2.35cm^3/g,表明湘中和湘东南地区龙潭组具有一定的页岩气潜力,但岩关阶组勘探前景相对较差。
曹涛涛邓模刘虎黄俨然HURSTHOUSE Andrew Stefan
关键词:页岩气龙潭组
川东南页岩气储层脉体中包裹体古压力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1
2016年
包裹体岩相学分析表明,川东南焦页A井、南页A井以及彭页A井页岩气储层石英以及方解石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盐水和气2类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气包裹体主要由甲烷组成。3口井气液两相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中焦页A井与南页A井的石英中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最高,分别为215.8~245.4℃和214.4~240.8℃;南页A井方解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次之,为177.8~210.4℃;而彭页A井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最低,为128.5~156.4℃。包裹体古压力恢复结果表明,焦页A井与南页A井石英中包裹体捕获压力最高,分别为114.9~130.5 MPa和124.0~151.5 MPa;南页A井方解石中包裹体捕获压力次之,为114.0~122.3 MPa;而彭页A井包裹体的捕获压力较低,为32.5~43.0 MPa。结合埋藏史图可知,3口井的捕获时间均为燕山期,其中焦页A井与南页A井包裹体捕获时页岩气储层处于超压状态,而彭页A井处于正常压力范围。上述古压力系数与现今测井压力存在相似的规律,表明焦页A井与南页A井气藏的保存条件要优于彭页A井。
席斌斌腾格尔俞凌杰蒋宏申宝剑邓模
关键词:古压力包裹体龙马溪组川东南
有机显微组成对泥页岩有机孔发育的影响——以川东地区海陆过渡相龙潭组泥页岩为例被引量:32
2018年
川东地区龙潭组发育一套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为了探讨该套泥页岩中有机孔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氮气吸附和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实验,获得了孔隙结构参数,分析了其与有机碳、矿物成分、镜质体反射率以及有机岩石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滨岸沼泽、潮坪潟湖和浅水陆棚相泥页岩矿物组成以粘土矿物为主,石英含量低;有机质以镜质组为主,其内有机孔发育很差,但在有机质内部及边缘发育一定量的微裂隙。深水陆棚相泥页岩具有高石英含量、低粘土矿物含量的特点,有机质以腐泥组和固体沥青为主,有机孔发育较好。滨岸沼泽、潮坪潟湖和浅水陆棚相泥页岩的微观孔隙体积与总有机碳(TOC)含量之间存在反向关系或相关性不明显;而深水陆棚相高TOC页岩具有比低TOC页岩更高的孔隙体积。综合文章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在高成熟阶段,镜质组和固体沥青不是有机孔发育的主要贡献者,而腐泥组是有机孔发育的最有利的组成。因而,在对川东地区海陆过渡相甚至其他地区海陆过渡相泥页岩进行储层评价时,有机显微组分应该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被考虑在内。
曹涛涛曹涛涛刘光祥曹清古
关键词:龙潭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