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燕
- 作品数:17 被引量:7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上海市杨浦区2016-2020年养老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了解杨浦区养老机构消毒质量的状况,为评估养老机构感染性疾病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20年选择上海市杨浦区95家养老机构作为监测点,采集养老机构室内空气、环境物体表面、餐饮具表面、工作人员手4类样品进行细菌学检测,评价养老机构的消毒效果。结果 2016-2020年杨浦区95家次养老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平均合格率为88.3%,不同年份监测样品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68,P=0.173);公办养老机构的消毒效果合格率高于民办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2,P=0.001);4类监测样品合格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工作人员手(80.44%),餐饮具表面(86.81%),环境物体表面(90.44%),室内空气(98.42%),不同类样品的消毒效果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03,P<0.001)。结论杨浦区养老机构卫生消毒质量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消毒的薄弱环节是工作人员手、餐饮具、环境物体表面。
- 纵利利陆晓燕刘杨郑家乐
- 关键词:养老机构消毒效果细菌学
- 上层平射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对医院门诊诊室空气的消毒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了解某型号上层平射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紫外辐照性能以及对医院门诊诊室空气消毒效果。方法2023年4—6月,以上海市2家医院的门诊诊室作为研究现场,安装某型号上层平射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检测运行期间不同点位上紫外辐照强度、室内臭氧浓度及空气微生物水平。结果2.6 m高度处,紫外辐照强度随距离增加而下降;2.1 m安全高度处,紫外辐照强度为(0.2±0.2)μW/cm^(2)。2个诊室的臭氧浓度分别为(0.071±0.010)和(0.081±0.011)mg/m^(3),且不高于开机前水平(P>0.05)。室内空气微生物水平随诊疗活动开展而升高,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的上层平射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工作期间对人体安全,但其空气消毒效果有待提高。
- 张玉成施婷婷于雪源蔡冰超陆峰钱嵘唐毅陆晓燕刘杨严梦晓朱仁义田靓
- 关键词:诊室空气消毒消毒效果
- 上海市医疗机构高压氧舱消毒现况及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医疗机构高压氧舱内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上海市44家医疗机构高压氧舱内工作人员情况及环境物品消毒管理措施,并对高压氧舱内空气、患者及医护人员易接触物品和环境物品进行细菌采样和计数。结果公立医疗机构与民营医疗机构高压氧舱工作人员在文化程度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少部分医疗机构对高压氧舱内环境应采取的消毒方式存在误区,8家(18.18%)医疗机构的空气消毒方式有误,1家(2.44%)医疗机构对座椅的消毒方法不合理,1家(2.56%)医疗机构对舱内壁的消毒方法不合理。不同类型医疗机构高压氧舱部分环境物品菌落总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舱运行前后空气微生物污染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高压氧舱内空气和环境物品均存在不同程度微生物污染,对舱内环境的消毒和诊疗用品的使用管理仍需予以重视。
- 施婷婷田靓朱仁义张玉成张幸陆晓燕
- 关键词:高压氧舱微生物污染消毒
- 安备颗粒剂对白纹伊蚊幼虫毒力的研究
- 2022年
- 目的研究安备颗粒剂在小型水体中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方法投放不同剂量的安备颗粒剂,分别在1、2、4、8、16、32 d提取上清液作为母液。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母液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结果在静置的小型水体中,母液的LC_(50)与安备的用量呈负相关,即用量越多则母液毒力越高。延长溶解时间,母液的LC_(50)大体呈上升趋势,即时间越长则母液毒力越低;并且母液的LC_(50)与溶解时长呈指数关系。结论增加安备的用量可以显著延长对蚊幼密度控制的持续时间。
- 张杰刘曜陆崇华纵利利陆晓燕周毅彬
- 关键词:白纹伊蚊毒力
- 上海市杨浦区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掌握上海市杨浦区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和发展趋势,为更科学、合理地蝇类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点滴法测试雌蝇的半数致死剂量,采用SPSS 25.0计算杀虫剂的毒力基线。结果上海市杨浦区2010—2020年测定的家蝇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依次为7.91、7.21、8.95、19.42,抗药性呈上升趋势,2020年的LD50高于2013、2016和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依次为118.46、75.38、121.54,抗药性先降低后升高;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依次为15.23、31.00、38.69,抗药性呈上升趋势,2013和2020年的LD50高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残杀威的抗性倍数依次为62.61、36.14、54.86,抗药性先降低后升高,2013年的LD50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甲基嘧啶磷的抗性倍数依次为13.03、30.16、11.82,抗药性先升高后降低,2013年的LD50高于2010和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20年家蝇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不全相同,抗性倍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28,P=0.014)。结论上海市杨浦区家蝇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存在差异,建议慎用残杀威、停用溴氰菊酯。对病媒生物的治理中需要强调抗药性治理的重要性,推行“绿色治理”的策略,力求做到经济、安全、可持续地控制。
- 张杰陆崇华纵利利陆晓燕刘洪霞
- 关键词:家蝇抗药性化学杀虫剂
- 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测定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了解和掌握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结果白纹伊蚊对氯菊酯产生高度抗药性,抗性倍数为131.33;对溴氰菊酯、残杀威产生中度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是35.00、13.06;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低度抗药性,抗性倍数为10.46。结论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对4种常见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建议在日常白纹伊蚊密度控制中要科学合理用药,同时辅以环境治理,控制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 张杰陆崇华姬淑红陆晓燕纵利利
- 关键词:白纹伊蚊抗药性
- 载体压印法对医院物体表面及手表面细菌采样应用评价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载体压印法用于医院物体表面及手表面微生物采样的效果,为表面微生物采样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载体压印法采样物体表面及手表面细菌的方法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棉拭子采样法作平行比较。结果共采集物体表面标本配273对,压印法对物体表面细菌的捕获率、细菌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棉拭涂抹法,7种不同材质物体表面中,不锈钢物体表面2种采样方法结果一致率达到94.00%,但塑料物体表面2种采样方法结果一致率仅76.86%。采集医务人员手196配对,载体压印法细菌的检出率和捕获量均高于棉拭涂抹法。医院4种岗位人员中,以护士手2种采样方法结果的一致率最高,达到83.61%。结论载体压印法与棉拭涂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载体压印法采样捕获率更高,操作更简单,适用性较好。
- 江宁钱子煜任慧陆晓燕袁瀚寰朱仁义
- 关键词:医院物体表面
- 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幼虫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科学开展灭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Ⅳ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并与敏感品系进行比较得出抗性倍数。结果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对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和双硫磷5种药物的抗药性倍数分别为53.93、40.25、14.91、15.33和9.13倍。结论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对常用5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氯菊酯、溴氰菊酯产生高抗性,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中抗性,双硫磷低抗性。应加强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预防与减缓杀虫剂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 姬淑红张杰陆崇华陆晓燕
- 关键词:化学杀虫剂白纹伊蚊抗药性
- 诱蚊诱卵器伊蚊监测效果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媒介伊蚊监测工作中诱蚊诱卵器监测的影响因素,初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杨浦区境内两处条件类似的监测点,比较光照、高度、颜色、剩余水量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有光照的诱蚊诱卵器诱蚊密度(1.75)小于阴暗处的诱蚊诱卵器(2.00),统计检验P=0.027。结论有无光照对诱蚊指数存在显著影响。
- 张杰陆晓燕陆崇华周毅彬
- 关键词:诱蚊诱卵器白纹伊蚊影响因素
- 上海市杨浦区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了解和掌握上海市杨浦区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药膜法检测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德国小蠊对氟虫腈、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是33.96、16.76、12.37、10.41和2.78。结果显示,德国小蠊对氟虫腈产生高度抗药性,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产生中度抗药性,对残杀威产生低度抗药性。结论上海市杨浦区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建议科学合理用药,同时辅以环境治理,控制和延缓抗药性产生。
- 姬淑红张杰陆崇华陆晓燕金玉琴
- 关键词:德国小蠊杀虫剂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