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特点
  • 1篇心力衰竭
  • 1篇氧化酶
  • 1篇抑制剂
  • 1篇抑制剂治疗
  • 1篇早搏
  • 1篇制剂
  • 1篇室性
  • 1篇室性早搏
  • 1篇室性早搏复合...
  • 1篇衰竭
  • 1篇主动脉
  • 1篇主动脉窦
  • 1篇嘌呤

机构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陈卉
  • 1篇刘增长
  • 1篇苏立
  • 1篇殷跃辉
  • 1篇凌智瑜
  • 1篇杜华安
  • 1篇徐莉
  • 1篇冯琴

传媒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研究
2020年
评价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的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文章共纳入了7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104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患者比较,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治疗不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衰标志物、运动耐量(P>0.05),且两组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因心衰再住院、非计划门诊随访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Meta分析显示联合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指标、运动耐量、远期预后并没有明显改善。受纳入研究质量的影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获取最佳证据,为临床提供科学证据。
徐莉陈卉冯琴
关键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慢性心力衰竭
两例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及导管消融治疗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导管消融策略。方法 选择两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分别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及右冠状动脉窦的室性早搏/心动过速病例,分析其体表心电图特点,并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融治疗。结果 两例患者室性早搏/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均呈高大的R波型,aVR导联呈QS型,V1导联R波时限指数均大于或等于50%、波幅指数均大于或等于30%。其中,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者Ⅰ导联呈rS型,aVL呈QS型,胸前导联移行位于V2~3;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者Ⅰ导联呈Rs型。两例患者均成功消融,无并发症,随访12月无复发。结论起源于主动脉窦的室性早搏/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导管消融主动脉窦内室性早搏/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陈卉凌智瑜杜华安刘增长殷跃辉苏立
关键词:VALSALVA窦室性早搏复合征主动脉窦导管消融心电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