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丽娜

作品数:15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牙髓
  • 7篇牙髓干细胞
  • 7篇干细胞
  • 4篇增殖
  • 3篇粘接
  • 3篇整合素
  • 3篇整合素Α6
  • 3篇人牙
  • 3篇人牙髓
  • 3篇人牙髓干细胞
  • 3篇体外
  • 3篇细胞增殖
  • 2篇牙本质
  • 2篇粘接界面
  • 2篇粘接强度
  • 2篇微拉伸
  • 2篇微拉伸粘接强...
  • 2篇微渗漏
  • 2篇分化

机构

  • 14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作者

  • 14篇何丽娜
  • 12篇牛玉梅
  • 3篇张巍巍
  • 2篇张琳
  • 2篇孙翔宇
  • 1篇李海清
  • 1篇吕克文
  • 1篇静广平
  • 1篇宋涛
  • 1篇李季
  • 1篇胡腾龙
  • 1篇王凯丽
  • 1篇安琪

传媒

  • 5篇口腔医学研究
  • 3篇口腔医学
  • 2篇口腔疾病防治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墨烯对牙髓干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细胞形态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石墨烯对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stemcells,DPSCs)增殖、迁移及细胞形态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粉末,配制成0.5 mg/mL的石墨烯分散液。拉曼光谱及原子力显微镜对石墨烯进行结构表征及表面形态的观察。体外分离并培养DPSCs,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1、5、10、20、50、100μg/mL)的石墨烯分散液对DPSCs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石墨烯对于DPSCs的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石墨烯对DPSCs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0μg/mL)相比,72 h内仅100μg/mL石墨烯分散液组在72 h对DPSCs的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其余各组对DPSCs的增殖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10μg/mL及20μg/mL的石墨烯分散液可促进DPSCs的迁移(P<0.05);20μg/mL的石墨烯分散液培养3 d后,DPSCs可见粗大且有序排列的细胞骨架结构,细胞铺展面积与对照组(0μg/mL)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细胞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特点。结论适宜浓度的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组织工程学理想的材料。
孙靖宣李艳萍潘爽何丽娜孙翔宇张爽牛玉梅
关键词:石墨烯原子力显微镜牙髓干细胞细胞增殖
甲钴胺对牙髓干细胞体外成神经向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兔牙髓干细胞体外成神经向分化的影响。方法无菌环境下取出兔牙髓组织,分离培养兔牙髓干细胞。分别以25、50、100 mg/L的甲钴胺处理3 d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巢蛋白(Nestin)的表达。选取100 mg/L的甲钴胺进行神经诱导,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丝H(NF-H)和S100的表达,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甲钴胺处理3 d后均可促进兔牙髓干细胞Nestin的表达,且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100 mg/L甲钴胺组Nestin蛋白表达量高于50 mg/L甲钴胺组和25 mg/L甲钴胺组[(0.959±0.008)比(0.862±0.019)、(0.689±0.031)](P<0.05)。神经诱导实验显示,100 mg/L甲钴胺能促进兔牙髓干细胞NF-H和S100的表达,甲钴胺+神经诱导液组NF-H和S100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单纯诱导液组[(0.939±0.021)比(0.710±0.030)、(0.867±0.015)比(0.761±0.018)](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100 mg/L的甲钴胺诱导后牙髓干细胞NF-H和S100呈阳性表达。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经过100 mg/L甲钴胺处理3 d后细胞排列呈以矿化结节为中心的火山口样、漩涡状,局部聚集成灶,矿化结节数多于对照组[(2.41±0.14)个比(0.82±0.11)个](P<0.05)。结论甲钴胺在体外能够促进兔牙髓干细胞的成神经向分化,可为临床上应用甲钴胺及牙髓干细胞治疗面神经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吴作栋潘爽李艳萍何丽娜张维甲牛玉梅
关键词:甲钴胺牙髓干细胞面神经损伤
整合素α6对hDPSCs增殖和成牙本质向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整合素α6(integrin alpha 6)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增殖和成牙本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并培养hDPSCs,构建整合素α6沉默慢病毒,感染hDPSCs,分为阴性对照组(shMock)和整合素α6沉默组(shITGA6)。采用噻唑蓝(MTT)法及对增殖标志物Ki-67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整合素α6对hDPSCs增殖的影响;采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Western blot检测矿化相关蛋白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1,DMP-1)的表达以及茜素红染色检测整合素α6对hDPSCs成牙本质向分化和矿化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沉默组hDPSCs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Ki-67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沉默组Ki-67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1)。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沉默组ALP染色明显加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沉默组DSPP和DMP-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沉默组染色矿化结节明显增多。结论:整合素α6可以促进hDPSCs的增殖,抑制其成牙本质向分化。
殷晓薇张爽邓皓天何丽娜李艳萍张巍巍潘爽牛玉梅
关键词:整合素Α6人牙髓干细胞增殖
氯化锶与生物活性玻璃协同作用对牙本质再矿化的体外研究
2024年
目的体外研究氯化锶与生物活性玻璃协同作用对牙本质再矿化的影响。方法选择44颗人离体上颌第三磨牙,制备牙本质敏感模型(32个方形+12个类圆形),随机分为四组进行不同处理(n=11),分别为对照组(蒸馏水)、氯化锶组、生物活性玻璃组、氯化锶+生物活性玻璃组。7天后,类圆形样本用X射线衍射(XRD)对再矿化物进行定性分析;方形样本每组取4个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表面及纵断面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X射线能谱(EDX)分析再矿化物的主要元素组成及钙磷比;每组剩余4个方形样本经6%柠檬酸酸蚀后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表面及纵断面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以评估再矿化物的耐酸性。结果氯化锶、生物活性玻璃以及氯化锶+生物活性玻璃组牙本质小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封闭,其中氯化锶+生物活性玻璃组牙本质小管封闭率(90.72%)显著高于生物活性玻璃组(80.71%)及氯化锶组(55.38%),除对照组外,各组牙本质小管内均可见再矿化物。酸处理后各组牙本质小管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封闭率下降,其中氯化锶+生物活性玻璃组及生物活性玻璃组牙本质小管封闭率分别为66.67%、58.66%,高于氯化锶组(41.58%),除对照组外,各组牙本质小管内仍可见再矿化物。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各组检测出的主要元素为钙、磷、氧,氯化锶组及氯化锶+生物活性玻璃组中还有锶,各组间钙磷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氯化锶及氯化锶+生物活性玻璃组再矿化物均出现锶羟基磷灰石及羟基磷灰石特征性衍射峰,生物活性玻璃组再矿化物出现羟基磷灰石特征性衍射峰。结论氯化锶与生物活性玻璃协同作用显著提高牙本质小管封闭率,所形成再矿化物的主要元素组成及钙磷比与天然牙本质相似;氯化锶+生物活性玻璃组及生物活性玻璃组对酸的抵抗力相同,且优于氯化锶组。
牛宇庭何丽娜李艳萍朱昊陈佳媛陈佳欣张琳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氯化锶钙磷比耐酸性
牙髓干细胞在牙髓牙本质再生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近年来,以牙髓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实现牙髓牙本质再生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从支架材料、生长因子以及共同的微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探索,试图寻找到更理想的方法将牙髓干细胞应用于牙髓牙本质再生。本文将概述牙髓干细胞在牙髓牙本质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牛玉梅何丽娜
关键词:牙髓干细胞
不同粘接系统联合硅烷偶联剂对陈旧性复合树脂粘接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不同粘接系统或联合硅烷偶联剂对陈旧性复合树脂粘接粘接强度和微渗漏的影响。方法:使用纳米型复合树脂制作树脂块,并储存在(37±1)℃的蒸馏水中2个月,表面经金刚砂车针打磨后,按表面处理方式不同分为5组:A:对照组(不进行化学处理);B:两步法自酸蚀粘接系统(Clearfil SE Bond,CSE组);C:硅烷偶联剂预处理+两步法自酸蚀粘接系统(硅烷+CSE组);D:通用型粘接系统(Single Bond Universal,SBU组);E:硅烷偶联剂预处理+通用型粘接系统(硅烷+SBU组)。上述表面处理后,使用新鲜树脂分别进行充填、固化。使用低速金刚石切割机分别沿两个垂直方向纵向片切样本,每组制备10个横截面积为1.0 mm2的试件条,进行微拉伸测试,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样本断裂模式。将粘接完成后的样本,通过亚甲基蓝染色法观察粘接界面的微渗漏。结果:实验组微拉伸粘接强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硅烷可以增大新旧树脂间粘接强度,且硅烷+SBU组微拉伸粘接强度最大(P<0.05)。体视显微镜下显示实验组样本断裂模式均以内聚断裂为主,对照组多为粘接界面断裂。实验组新旧树脂间微渗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4个实验组新旧树脂间微渗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表面使用粘接剂或联合硅烷偶联剂均可显著提高陈旧性树脂与新鲜树脂之间的粘接强度,并降低新旧树脂间微渗漏;硅烷偶联剂联合通用型粘接剂修复效果更佳。
刘小雪李艳萍何丽娜李季戴鑫睿牛玉梅
关键词:粘接系统硅烷偶联剂微拉伸粘接强度微渗漏
兔牙髓干细胞与雪旺细胞体外间接共培养对增殖和兔牙髓干细胞成神经向分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体外间接共培养兔牙髓干细胞(rabbit dental pulp stems cells,rDPSCs)与兔雪旺细胞(rabbit Schwann cells,rSCs),研究两种细胞对彼此增殖的影响以及rSCs诱导rDPSCs神经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通过Transwell间接共培养系统构建rSCs/rDPSCs间接共培养体系,采用MTT法检测两种细胞对彼此增殖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olt检测S-100β和NF-H的表达,研究rSCs诱导rDPSCs神经向分化的可能性。结果:将rDPSCs与rSCs以1∶2比例间接共培养5 d时,rDPSCs能够促进rSCs的增殖(P<0.05),同时rSCs对rDPSCs的增殖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在与rSCs间接共培养7 d与14 d后,rDPSCs形态与神经细胞类似,并表达S-100β和NF-H,并且14 d时两种蛋白表达更高(P<0.01)。结论:将rDPSCs与rSCs间接共培养,5 d时rDPSCs与rSCs能显著促进彼此的增殖,且rSCs能诱导rDPSCs神经向分化。
张维甲潘爽李艳萍何丽娜吴作栋牛玉梅
关键词:细胞增殖
三氧化二砷对人舌鳞癌细胞CAL-27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检测三氧化二砷对人舌鳞癌细胞CAL-27体内、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采用黏附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三氧化二砷对CAL-27细胞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体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三氧化二砷对裸鼠移植瘤中CD4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三氧化二砷作用后,实验组CAL-27细胞的黏附、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骨架微丝解聚,微管结构模糊、紊乱,MMP-2和MMP-9的表达下降;三氧化二砷降低了裸鼠移植瘤中CD44、MMP-2和MMP-9的表达。结论低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可降低人舌鳞癌细胞CAL-27细胞黏附能力,改变细胞骨架排列,下调CD44、MMP-2和MMP-9的表达,进而抑制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孙翔宇何丽娜吕克文胡腾龙宋涛静广平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
诺丽对冠部牙本质粘接强度及纳米渗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诺丽(Morinda citrifolia juice,MCJ)联合乙二胺四乙酸盐(ethylene diaminete traacetic acid,EDTA)根管冲洗对冠部牙本质粘接强度及纳米渗漏的影响,并与临床上最常用的根管冲洗液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ClO)相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选取63颗因正畸拔除的人前磨牙,去除表面釉质暴露牙本质平面后,根据冲洗液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组)和6个实验组,即:A组2.5%NaClO、B组5.25%NaClO、C组6%MCJ、D组2.5%NaClO⁃17%EDTA、E组5.25%NaClO⁃17%EDTA和F组6%MCJ⁃17%EDTA(n=9),分别用相应冲洗液浸泡20 min后,在其表面分层堆积4 mm×4 mm×3 mm的Z350树脂块,每组选取6个样本,低速切割机将每个样本切割成1 mm×1 mm×8 mm的试件条,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随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类型;每组剩余的3个样本经老化后切割成1 mm厚的薄片,进行界面纳米渗漏测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结果各组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粘接强度最高。实验组中,B组粘接强度最低,以粘接界面破坏为主;F组粘接强度最高,以混合破坏为主。各组纳米渗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纳米渗漏值最低。实验组中,B组纳米渗漏值最高、树脂突较细,F组纳米渗漏值最低、树脂突粗大且密集。结论NaClO浓度越高,冠部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及边缘封闭性越差;MCJ联合EDTA根管冲洗对冠部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和边缘封闭性的影响小于NaClO联合EDTA根管冲洗。
周可莹李艳萍李海清何丽娜潘爽牛玉梅
关键词: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纳米渗漏粘接界面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脐静脉内皮细胞对沉默整合素α6的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和干性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对沉默整合素α6(integrinα6,ITGA6)的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增殖和干性的影响。方法慢病毒干扰沉默hDPSCs的ITGA6表达,并验证其沉默效率。实验分为sh-NC、sh-ITGA6、sh-NC+HUVECs、sh-ITGA6+HUVECs四组,sh-NC组、sh-ITGA6组hDPSCs分别转染sh-NC、sh-ITGA6,sh-NC+HUVECs组、sh-ITGA6+HUVECs组分别将转染sh-NC、sh-ITGA6的hDPSCs与HUVECs共培养。采用CCK-8及EdU法检测各组hDPSCs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Stro-1表达,Real-time PCR检测各组Oct4与Nanog表达。结果①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慢病毒转染效率约为80%;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慢病毒有效干扰hDPSCs的ITGA6表达。②CCK-8结果显示,共培养第5天时,sh-ITGA6+HUVECs组的增殖能力优于sh-ITGA6组(P<0.05);第7天时,共培养组的增殖能力优于单一培养组(P<0.05);EdU结果显示共培养组的hDPSCs DNA合成能力显著优于单一培养组(P<0.05)。③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共培养组的Stro-1表达强于单一培养组(P<0.05)。④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共培养组的Oct4表达量高于单一培养组(P<0.05);相比sh-ITGA6组,sh-ITGA6+HUVECs组的Nanog表达上调(P<0.05)。结论HUVECs可以显著增强沉默整合素α6的hDPSCs的增殖和干性。
安琪张巍巍何丽娜李艳萍潘爽牛玉梅
关键词:整合素Α6人牙髓干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干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