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姗姗
- 作品数:12 被引量:8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获得支持越多越好?——新任妈妈视角下代际育儿支持的效用评价及其应对被引量:2
- 2021年
- 祖辈托育已成为我国婴幼儿家庭采用的主要儿童照料模式,祖辈提供的育儿社会支持主要包含家务劳动和婴儿照料等工具性支持。社会支持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如何评估社会支持的效用?新任妈妈获得祖辈支持是否越多越好?质性研究表明,祖辈在女性产后第一年内主要提供照顾性支持,使得新任妈妈产生"轻松放心"和知恩感恩的正向效用评价,同时也可能存在新旧育儿观念的代际冲突甚至祖辈之间的冲突,为彼此带来负面情绪困扰,反映了家庭系统内支持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支持错位和过度问题。为此,新任妈妈采用秩序的重塑和支持的反嵌(表现为合理分工、正向沟通和持续学习)等行动策略以应对祖辈支持错位和过度所带来的问题。未来家庭成员可通过正确评价祖辈提供育儿支持的效用情况以及时有效应对,也可通过拓展老年人学习育儿技能的渠道,改善其学习条件,以提升祖辈育儿支持供给的有效性。
- 何姗姗
- 何为母亲--都市新任妈妈母亲角色适应的特点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初为人母是女性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当前我国都市密集母职盛行的社会生态下,探索新任妈妈的母亲角色适应显得尤为重要。母亲角色适应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化过程,可分为母亲角色认知、角色情感和角色效能三个维度。质性研究表明:都市85后新任妈妈的母亲角色适应面临两大角色转型挑战,即成为家庭照顾者和管理者;母亲角色适应表现出高要求、高喜悦与高焦虑的特征;母亲角色效能明显滞后于角色认知且呈现差异化分布。本研究提示,我国都市新任妈妈表现出更为积极却高自我要求的母亲角色适应过程。研究也反映了我国都市女性母职焦虑提前化、母职集约化、母亲角色适应的社会建构性等特点。未来应给予时间前置和空间广置的家庭育儿社会服务,重点帮助新任妈妈提升育儿胜任力,促进母亲角色达成。
- 何姗姗
- 关键词:都市
- 医务社会工作课内实践中标准化案主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 2025年
- 标准化案主法的引入为缓解社会工作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衔接不足提供了新的解决策略。分析了已有的经验证据,并针对医务社工课程,从理念内涵、教学目标、实施程序、辅助条件及教学评价体系五个维度出发构建并验证了以标准化案主为核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课内教学实验表明,该模式能创设医院情境为学生带来接近临床实际情况的沉浸式体验,为学生提供了三种视角下多样的学习体验,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提升其临床实务能力。
- 何姗姗张思涵简杜莹
- 关键词:教学模式体验式学习
- 都市新任母亲育儿社会支持的理论模型构建被引量:1
- 2022年
- 都市女性产后第一年的育儿社会支持系统(主体、功能及传递模式)会呈现怎样的特征?基于某个面向0—1岁婴儿母亲的社会工作项目中的小组谈话数据及组员撰写文本,构建以支持主体(横轴两端为弱关系和强关系)和支持功能(纵轴两端为情感性支持与工具性支持)交叉形成的四象限育儿社会支持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新任母亲育儿社会支持功能兼具工具性和情感性,偏重于以强关系(祖辈)为主体、以工具性支持为主要功能的延时交换的传递模式;同时还发现,由弱关系(社工、医生、相似他人)提供的育儿社会支持是存在、可行和有效的,弱关系提供的情感性和工具性支持属于即时交换的传递模式。
- 何姗姗冯源溪
- 关键词:强关系弱关系
-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关爱服务的社会生态构成研究——以上海市“邻家妈妈”项目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多元社会力量参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社会心理服务的必要性日渐凸显并已成为趋势。本研究结合文本分析、半结构化访谈和焦点小组,以上海市“邻家妈妈”项目为分析案例,对24位相关工作人员展开访谈、从6次焦点小组中收集各区妇联推进项目的实践经验,并借助生态位理论框架梳理上海市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关爱服务的社会生态系统构成。研究发现三条生态链主线相互作用并介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家庭关爱保护工作:民政部门主要通过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的方式来统管福利传递;群团组织借助其“官民二重属性”的桥梁链接优势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关爱服务的组织与输送;专业社会组织则通过承接政府和群团组织购买服务成为专业核心力量,是直接提供社会心理关爱服务的主体,具备专业性、灵活性和资源链接能力。本研究从积极培育专业儿童服务社会组织、向家庭关爱服务生态系统中注入助人自助价值理念等方面提出社会心理服务输送的优化路径,以有效增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其家庭的福祉。
- 何姗姗陈艺华姚蕙怡孙一丹张姝淼
- 政社力量帮扶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的联动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3
- 2024年
- 现代家庭的儿童保护功能趋向弱化甚至缺失,本研究关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在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提供福利服务方面如何开展联动工作并优化协同路径,通过分析相关政策文件,并在政策实施地开展参与观察、半结构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总结地方帮扶经验,借助生态位理论视角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关爱服务生态系统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发现,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三大福利供给主体分别构成了三条生态链主线,通过“政社合作”和“群社协同”两条上行和下行联动路径吸纳各类社会资源并转化为社会服务。其中,专业社会组织处于关键生态位,是各类联动工作的中枢核心;发现报告是联动工作的关键环节,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协作机制。未来应强化专业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实施家庭增权服务,管控伦理风险,推进社会力量的有序联动和社会资源的广泛吸纳,并完善相关儿童福利政策监督反馈机制,以增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的福祉。
- 何姗姗陈艺华张姝淼
- 标准化案主法应用于儿童医院社工实习生教学的实践探索
- 2024年
-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政府大力推进医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并将医务社工实习生视为储备人才,因此,对其培育及职业转化是医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职业转化过程中,医务社工实习生面临教学场域向临床场域转换、学生身份向职业角色蜕变、理论知识向实务经验过渡等挑战,而儿童医院因其专科特质,对儿童医务社工实习生的个案工作能力培育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运用标准化案主法在儿童医院场域开展实践研究。基于儿童医院社工实习生个案工作能力培养需求评估及现有带教模式分析,本文以提升实习生个案工作能力为锚点,形成了涵盖“接案与预估、计划与干预、评估与结案”的六个通用流程、“入院初期、住院期间、出院前期”的三个住院阶段、多元群体类型的教学方案。经预实验及两轮前后测干预实验实施并检验教学成效,形成基于标准化案主法的教学路径,为标准化案主法本土化研究提供实践支撑,为儿童医务社工实习生培育提供方法借鉴,为标准化案主法教学场域拓展提供经验支持。
- 何姗姗陈艺华陈姝帆
- 关键词:实习生教学
- 上海市机构养老高龄老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个案调查被引量:9
- 2016年
- 未来我国独居老人家庭的数量和比例将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社会化养老模式如入住养老机构将成为部分高龄老人的居住选择之一。目前我国入住养老机构的人数达到老年人比例的1.3%左右,且该比例在未来将会持续增长,有研究估计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比例应该占到3%左右为合适。
- 何姗姗虞莲萍陈奇春
- 关键词:机构养老高龄老人心理健康
- 依恋理论视角下家庭暴力受害儿童的个案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依恋理论是探究家庭暴力受害儿童问题十分有潜力和实用的理论视角,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回答了家庭暴力行为产生的根源、家庭暴力带给儿童的影响、家庭暴力受害儿童的需求,以及在依恋理论指导下对家庭暴力受害儿童进行社会工作专业介入的可能性等问题。通过四个案例的深入剖析,研究发现:家庭暴力可能起源于施暴者自身的非安全型依恋人格;家庭暴力会给受害儿童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人际交往、情绪和人格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受害儿童存在安全和人际交往的需求。未来,社会工作可尝试通过重塑和修缮受害儿童的多重安全依恋体系来解决儿童家庭暴力问题。
- 何姗姗杨萍
- 关键词:依恋理论个案研究
- 依恋理论视域下家庭暴力受害儿童研究综述被引量:5
- 2015年
- 依恋理论是理解和解释个体与亲密他人建立的情感纽带关系如何影响个体对内部和外部世界认知和情感调节的重要理论,已被广泛验证和应用于诸多研究领域,但关于家庭暴力给受害儿童带来消极影响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本文从家庭暴力对儿童依恋类型的影响,家庭暴力与儿童依恋、儿童不良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依恋理论指导下对家庭暴力受害儿童的干预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内外研究综述,结论是依恋理论将成为解释家庭暴力如何作用于受害儿童,并指导提出有效干预方案的一个十分有潜力的视角。
- 何姗姗杨萍
- 关键词:依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