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磊
- 作品数:40 被引量:165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辅助生殖技术超早产儿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辅助生殖技术(ART)超早产儿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超早产儿临床资料,分为ART组、自然受孕(NC)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478例超早产儿,NC组279例,ART组199例。ART组与NC组比较发现:男性比例、母孕期胎膜早破>18 h发生率低于NC组,双/多胎发生率、母亲羊水异常和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发生率、放弃+死亡率均高于NC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T超早产儿临床中PIVH发生较高,易导致放弃乃至引起死亡,需加强ART受孕者的母孕期保健,减少并发症发生,预防超早产。
- 王越佳夏磊程慧清吕荣吉范锟徐发林
- 关键词:辅助生殖技术
-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宫内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宫内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胎龄28~32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院后24 h内呼吸道分泌物UU检测结果分为UU感染组(UU-PCR阳性)和非感染组(UU-PCR阴性)。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并分析UU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27例早产儿,其中UU感染组45例,非感染组282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U感染组胎膜早破及绒毛膜羊膜炎比例、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总用氧及呼吸机使用时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代谢性骨病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OR=5.444,95%CI 2.749~10.781,P<0.001)和绒毛膜羊膜炎(OR=2.161,95%CI 1.048~4.454,P=0.037)是UU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UU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高危早产儿,应在出生后尽快完成UU检测。
- 范旭方夏磊霍婉莹张丽平徐发林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解脲支原体宫内感染并发症
- 新生儿先天性支气管胆管瘘并胆道闭锁1例及文献复习
- 2021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支气管胆管瘘(CBBF)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诊疗要点。方法整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新生儿CBBF合并胆道闭锁的临床资料。以“新生儿”“婴儿”“先天性支气管胆管瘘”“胆道闭锁”“neonate”“infant”“congenital bronchobiliary fistula”“biliary atresia”为关键词,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归纳CBBF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诊疗要点。结果本例患儿为足月女婴,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气管插管后发现气管导管内有大量胆汁样痰液,行CT气道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胆管瘘,肝胆超声及痰液中检测出胆红素可协助诊断。术中胆道造影明确诊断胆道闭锁,手术切除瘘管并接受Roux-en-Y胆囊-空肠吻合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随防至2岁8个月,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文献检索出新生儿期确诊者20例,包括本病例共21例。其中女15例(71.43%),男6例(28.57%);合并胆管发育不良8例,胆道闭锁3例,右侧先天性膈疝1例。死亡3例,存活18例(85.7%)且预后良好。结论新生儿CBBF系罕见疾病,女性多见,常合并胆道发育畸形,若能尽早诊断,预后良好。
- 孟二艳夏磊尚红磊董慧芳尚利宏徐发林
- 关键词:新生儿胆道闭锁
- MIF和MMP-9水平及胎膜早破病史与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 分通过检测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lMP-9)水平以及胎膜早破病史,探讨其与极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出生转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45例极早产儿(胎龄<32周),根据是否诊断BPD分为非BPD组(n=24)和BPD组(n=2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IF、MMP-9的水平,比较生后第7天两组血清MIF、MMP-9水平差异,联合母亲孕期胎膜早破病史,分析其对BPD诊断价值。结果 在血清MIF、MMP-9水平方面:BPD组高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在胎膜早破发生率、住院时长、总氧疗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显示,MIF、MMP-9胎膜早破单独检测诊断BPD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80、0.651、0.661,联合诊断为0.885,高于单独诊断。结论 血清MIF、MMP-9水平变化与极早产儿BPD发生存在相关性,联合母亲孕期胎膜早破病史,更有助于预测极早产儿BPD的发生。
- 范旭方张樱彦张文果夏磊吕荣吉赵家文
- 关键词: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妊娠期B族链球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B族链球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取自2018年1月~6月我院收住的B族链球菌感染的孕产妇58例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无B族链球菌感染的孕产妇62例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孕期危险因素及其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①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与妊娠期感染B族链球菌相关的因素可能有年龄、阴道炎、流产史、孕前检查。②感染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新生儿结局有显著影响,应定期对妊娠孕妇进行该病菌的筛查,以减少对新生儿的影响。
- 黄国双王玲夏磊
- 关键词:妊娠期B族链球菌感染新生儿高危因素
- 新生儿肝巨大血管瘤并心力衰竭2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22年
- 小儿肝血管瘤是发生于婴幼儿的一种肝脏血管源性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婴幼儿肝血管瘤及先天性肝血管瘤,临床表现不一,无显著特异性,且部分患儿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来说,无并发症的血管瘤随着时间推移大多可自愈,但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病死率较高。新生儿肝巨大血管瘤并心力衰竭者外科手术风险较大,临床需尽快控制心力衰竭症状,降低病死率,从而改善预后。本研究总结了2例先天性肝血管瘤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治疗、相关并发症及预后,利于提高产科医生及儿科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知。
- 张彦华李书津华敏敏夏磊徐发林
- 关键词:肝血管瘤新生儿动静脉瘘充血性心力衰竭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IL-25和IL-33及嗜酸细胞趋化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36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血清白细胞介素(IL)-25、IL-33及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MPP患儿为MPP组,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的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120名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检测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呼出75%潮气量时的瞬间流速与潮气呼气峰流速比(TEF25/PTEF%)]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IL-25、IL-33]、嗜酸性粒细胞(EOS)相关因子水平[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Eotaxin]。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PP患儿血清IL-25、IL-33及Eotaxin与肺功能指标及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MPP组患儿TNF-α、IL-4、IL-25及IL-33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PP组患儿ECP、CysLTs及Eotaxin各EOS相关因子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PP组患儿VT、tPTEF/TE及TEF25/PTEF%各肺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25、IL-33及Eotaxin均与VT、tPTEF/TE及TEF25/PTEF%各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关系(P<0.05);且IL-25、IL-33均与Eotaxin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MPP患儿血清IL-25、IL-33及Eotaxin水平存在异常升高,且与患儿肺功能情况关系密切,三者在MPP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王玲玲牛玲娟张莉夏磊赵永娜豆银霞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白细胞介素-25白细胞介素-33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肺功能
- 真实世界单中心超早产儿救治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的救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6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超早产儿临床资料。将入组的早产儿分为非院内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SPSS 2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超早产儿422例,其中非院内死亡组155例,存活组267例。非院内死亡组胎龄、出生体重、剖宫产率、母亲胎膜早破>18 h比例均低于存活组,而Apgar 1 min评分≤3分、气管插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发型败血症、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Ⅲ~Ⅳ级)、肺出血等发生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出生窒息病史及严重颅内出血、肺出血是导致超早产儿发生非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需做好围产期保健,减少窒息、严重疾病的发生。
- 夏磊赵家文王慧娟乔青武田博武慧杰
- 关键词:胎龄
- 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应用
- 2025年
- 目的 分析超早产儿出生28 d内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探讨其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344例超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统计BPD发生率。以8∶2的比例将344例超早产儿分为训练队列275例和验证队列69例,比较训练队列、验证队列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比率等母亲资料,胎龄、出生体质量等患儿资料,有创通气时间、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等住院期间治疗相关资料。将训练队列患儿根据BPD发生情况分为BPD组211例和非BPD组64例,比较2组胎龄、身长、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输血次数、有创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选择P<0.20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超早产儿出生28 d内发生BPD的影响因素,根据回归系数,应用R软件rms包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训练队列、验证队列超早产儿发生BPD的效能;绘制校准曲线,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采用临床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净收益。结果 344例超早产儿中265例发生BPD,BPD发生率为77.0%,其中训练队列发生211例,验证队列发生54例。训练队列母亲妊娠期高血压比率(12.4%)低于验证队列(23.2%)(χ^(2)=4.368,P=0.037),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质量、有创通气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等其余母亲、患儿及治疗相关资料与验证队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胎龄[27.0(26.3,27.4)周]小于非BPD组[27.4(27.0,27.7)周](U=-0.519,P=0.001)、身长[35(34,37)cm]短于非BPD组[37(35,38)cm](U=-1.510,P=0.025),出生体质量[950(840,1 040)g]低于非BPD组[1 010(940,1 100)g](U=-0.278,P<0.001),输血次数[5(3,7)次]多于非BPD组[4(2,5)次](U=-6.724,P=0.003),有创通气时间[7(3,12)d]、总氧疗时间[61(49,75)d]、住院时�
- 夏磊吕荣吉赵家文乔青武慧杰武田博
-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影响因素
- 儿童大叶性肺炎8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分析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85例大叶性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学龄儿童多见(64.7%),幼儿亦非少见(35.3%);②发热(100%)、咳嗽(98.82%)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为高热(T>39 ℃)(83.53%);早期多为干咳,病程中出现咳痰(78.82%);③痰培养阳性9例(阳性率23.08%);血培养阳性5例(阳性率9.43%);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51例(阳性率64.56%);白细胞计数64.71%在正常范围.结论 大叶性肺炎病原种类多样,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加强实验室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合理治疗;MP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 霍华丽栾斌夏磊
- 关键词:大叶性肺炎儿童肺炎支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