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瑜

作品数:26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长沙市科技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血吸虫
  • 8篇输入性
  • 8篇疟疾
  • 8篇吸虫
  • 5篇血吸虫病
  • 5篇输入性疟疾
  • 5篇吸虫病
  • 5篇虫病
  • 4篇疫情
  • 3篇血吸虫尾蚴
  • 3篇原虫
  • 3篇水体
  • 3篇疟原虫
  • 3篇尾蚴
  • 3篇菌病
  • 3篇恶性疟
  • 2篇钉螺
  • 2篇定位信息
  • 2篇疫情分析
  • 2篇再传播

机构

  • 25篇长沙市疾病预...
  • 3篇中南大学
  • 2篇湖南省血吸虫...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作者

  • 25篇廖瑜
  • 21篇申晓君
  • 12篇肖芳
  • 10篇田斌
  • 6篇文岚
  • 6篇徐明忠
  • 5篇张兵
  • 2篇苏良
  • 2篇周苍海
  • 2篇郭彦昌
  • 2篇查文婷
  • 2篇吕媛
  • 2篇张恒
  • 1篇陈发明
  • 1篇杨柳青
  • 1篇任光辉
  • 1篇周波
  • 1篇曾庆仁
  • 1篇欧新华
  • 1篇陈法明

传媒

  • 4篇实用预防医学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感染性水体血吸虫尾蚴检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感染性水体血吸虫尾蚴检测装置,其可以高效的实现对不同位置水域内的采样,便于后续的集中染色观察检测,提高采样检测的效果,同时,本发明的GPS定位机构和间歇转动驱动组件连接,以便由所述控制存储单元将与水面...
申晓君杨人贵周苍海廖瑜杜赟周思园余星肖芳
平行诊断试验监测疟疾流行区归国人员疟原虫感染者的性能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厚血涂片和疟原虫快速检测(RDT)组成的平行诊断试验用于疟疾流行区归国人员疟原虫感染监测的性能。方法使用厚血涂片、RDT和巢氏PCR分别检测长沙市4家涉非洲劳务派遣单位归国人员静脉血484份,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独使用厚血涂片和RDT的敏感度分别为0.628和0.744,平行试验的敏感度可达到0.930;平行诊断试验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95%CI:0.895~0.986),高于厚血涂片的0.814(95%CI:0.724~0.904)和RDT的0.847(95%CI:0.769~0.926)。结论厚血涂片和RDT组成的平行试验可以有效提高对疟疾流行区归国人员疟原虫感染者监测敏感度和准确度,值得推广应用。
文岚田斌申晓君廖瑜张兵
关键词:疟原虫
长沙市湘江洲滩翻耕种植灭螺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研究适合长沙市湘江洲滩的灭螺方法,要求灭螺效果可靠,符合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方法根据洲滩退水期早、适合秋种的特点,采用平整滩地、翻耕种植的方法灭螺,其中还对部分洲滩的下稀螺带先作降滩抬洲处理,然后平整滩地翻耕种植。结果从2003年起,已连续实施8年,至2011年单纯平整滩地翻耕种植的洲滩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99.83%,降滩抬洲结合翻耕种植的洲滩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100%。2006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0.31%,下降了93.84%,2010年为1.03%。疫水测定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单纯平整滩地翻耕种植可控制江滩钉螺密度,降滩抬洲可提高翻耕种植的灭螺效果。长沙市湘江洲滩经过连续8年耕种灭螺已控制了血吸虫病传播。
饶敏刘明章申晓君陈法明郭彦昌刘智斌罗超廖瑜汤大明王展新郭雪飞卓尚炯
关键词:血吸虫病
长沙市2010—2019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及再传播风险评估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分析湖南省长沙市2010—2019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及其引发本土再传播的风险,为制定防疟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长沙市2010年1月—2019年12月输入性疟疾病例信息、媒介按蚊监测资料、防控能力资料和人口学资料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调整后的输入再传播风险评估法分析该地区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特征及其引发本土再传播的风险。结果长沙市2010—2019年共报道输入性疟疾病例402例,以恶性疟最多[233例(58.0%)],其次为间日疟[102例(25.4%)];输入性疟疾病例以男性、年龄18~44岁者和农民工居多,病例最多的地区为浏阳市,输入国主要为非洲国家;长沙市各区传播风险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浏阳市(73.59)、宁乡县(60.08)、雨花区(60.08)、岳麓区(52.56)、长沙县(45.06)、天心区(42.05)、望城区(31.54)、开福区(30.04)和芙蓉区(21.03)。结论长沙市输入性疟疾以恶性疟为主,主要来自非洲,浏阳市输入性疟疾引起本土再传播的相对风险较高。
李国群廖瑜陈梦想申晓君李渭通周楠任香李静戴皓云查文婷吕媛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差异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差异,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7)、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17)、万方数据库(1998—2017)和PubMed(1966—2017)数据库有关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比较的13篇研究文献,应用Meta分析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以及合并相对危险度(RR合并)和95%可信区间(95%CI)的计算。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渗出、空洞和粟粒性病灶发生情况;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胸腔积液和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发生情况。结果 主要影像学征象的RR合并(95%CI)值分别为:渗出1.25(1.07,1.47),胸腔积液2.13(1.85,2.46),空洞0.56(0.42,0.76),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2.19(1.94,2.48)和粟粒性病灶2.01(1.53,2.64)。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渗出、粟粒性病灶、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较常见而空洞较少发生。
周波田斌廖瑜吴相思
关键词:HIV肺结核影像学表现META分析
长沙市122例输入性恶性疟原虫多药抗性基因1拷贝数变异分析
2022年
为了解输入性恶性疟原虫多药抗性基因1 (Pfmdr1)拷贝数变异(CNV)情况,对长沙市2016—2019年输入的恶性疟患者滤纸干血斑样品中Pfmdr1与恶性疟原虫微管蛋白基因(Pftub)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以Pftub基因为参比基因,计算获得样品的Pfmdr1 CNV值。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检测结果和治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22份血样中有18份发生Pfmdr1 CNV变异,变异率为14.8%(18/122)。2016—2019年血样Pfmdr1 CNV均值分别为1.020±0.076、 1.136±0.403、 1.387±0.657和1.142±0.349。变异血样输入地来源为赤道几内亚、安哥拉、贝宁、塞拉利昂、刚果民主共和国、尼日利亚、喀麦隆、加纳和刚果共和国。输入地为东非、西非和中非的患者血样Pfmdr1 CNV均值分别为0.999±0.073、 1.150±0.368和1.249±0.448。东非和西非、中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3、 3.995,P <0.05)。变异血样的患者平均用药时长为(5.93±0.94) d,长于非变异血样患者的(3.21±1.23) d (t=8.930,P <0.01)。治疗结束后1个月变异血样的患者再燃2例,非变异血样的患者再燃1例(似然比χ^(2)=3.831,P <0.05)。治疗结束后1年变异血样的患者再燃2例,非变异血样的患者再燃1例(似然比χ^(2)=5.372,P <0.05)。血涂片中存在配子体的变异血样5例,非变异血样3例(似然比χ^(2)=10.599,P <0.01)。长沙市输入性恶性疟原虫存在Pfmdr1 CNV变异,变异会造成患者治疗时间延长和原虫不能完全清除。
田斌廖瑜文岚肖芳张兵申晓君
关键词:疟疾恶性疟原虫拷贝数变异
2010—2018年长沙市布鲁菌病监测数据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2010—2018年长沙市布鲁菌病(布病)监测数据,掌握全市布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布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8年长沙市布病监测数据,运用Excel及SPSS 18.0对人间及畜间布病发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8年长沙市累计报告人间布病病例86例,年均发病率为0.129/10万,2012年最高达0.224/10万;圆形分布法分析发现病例发病时间分布有季节性,发病总高峰日为6月11日,高峰期为5月24日—6月30日;70.93%(61/86)的病例分布在30~59岁组,73.26%(63/86)的病例为职业人群,职业人群血样检测阳性率和养殖场(户)家畜群阳性率分别为0.80%和4.39%;不同年度总人群布病发病与家畜群感染情况高度一致(r;=0.905,P<0.01),人群布病病例和阳性家畜乡镇主要集中于宁乡市。结论2010—2018年长沙市布病疫情有逐步扩大趋势,需做好职业人群及动物监测,加强市场监管及人群健康宣教。
肖芳杨浩杨浩邓志红廖瑜
关键词: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特征
长沙市某学校一起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分析
2024年
目的调查分析长沙市某学校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为类似事件提供处置经验。方法描述本次事件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可疑食品;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因子和污染食物。结果共调查发现疑似病例54例,临床表现以腹泻(100%)、腹痛(92.59%)、发热(88.89%)为主。潜伏期为2.5~51 h,中位数13 h。病例对照分析表明2022年5月1~3日盐酥鸡店的套餐是可疑高危食物。14例病例的粪便/肛拭子样本和3批次食品样品均检出沙门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溯源表明来自相同感染源,均为布伦登卢普型。结论该事件是一起由布伦登卢普型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可疑食物为水煮蛋和土豆丝。建议市场监督局加强对学校周边餐馆的监督,餐饮单位提高食品卫生知识,规范操作流程。
马迪辉李菁苹苏良曹可珂童瑾张劲夫廖瑜张恒
关键词:沙门菌食源性疾病
2016—2017年RT-PCR监测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洲滩水体表面日本血吸虫尾蚴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监测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洲滩水体表面日本血吸虫尾蚴,为库区血吸虫感染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方案要求在2016年与2017年的5月和10月先后进行了4次监测,监测设空白对照,实验对照和标准对照。对采集的监测样本和对照样本进行过滤和洗涤等前处理后行RT-PCR扩增日本血吸虫SjR2基因特异性片段。结果试验设定的空白对照,实验对照和标准对照结果符合预期结果,基因扩增所设阴阳对照成立,各监测点样本结果阴性。结论基本确定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运行后库区洲滩水体没有血吸虫尾蚴的存在。但考虑到监测工作的局限性,建议持续对该水域进行血吸虫尾蚴监测。
徐明忠文岚申晓君廖瑜田斌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尾蚴荧光实时定量PCR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运行对库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正式运行后对库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和防控措施。方法搜集建坝前(2004—2009年)、建设阶段(2010—2014年)和运行阶段(2015—2016年)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水位、洲滩面积、血吸虫病疫情和钉螺疫情,分析人畜血吸虫病感染、螺情与人群感染率,开展小白鼠水体安全测定和水体尾蚴的核酸检测,螺情与工程运行后航运的关系。结果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库区螺情、人畜感染率总体下降;工程运行后,钉螺面积、活螺平均密度和人群血吸虫病发病率均有所上升。结论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运行对血吸虫传播存在一定风险,应给予重视并持续加强监测,落实血防措施。
杨人贵申晓君廖瑜王久成周思园徐明忠田斌邓佩佩肖芳
关键词:钉螺血吸虫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