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忠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腮腺
  • 1篇引流
  • 1篇腮腺手术
  • 1篇神经功能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缺损
  • 1篇切口
  • 1篇切口治疗
  • 1篇缺损
  • 1篇肿瘤
  • 1篇肿瘤临床
  • 1篇黏膜
  • 1篇黏膜瓣
  • 1篇黏膜瓣修复
  • 1篇涎瘘
  • 1篇面动脉
  • 1篇面神经
  • 1篇面神经功能
  • 1篇口腔

机构

  • 3篇济宁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张文忠
  • 2篇魏明勇
  • 2篇朱学芬
  • 1篇杨雯君
  • 1篇董希银

传媒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腮腺美容切口治疗腮腺肿瘤临床效果探讨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究腮腺美容切口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6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S形切口入路切除术,观察组采用V形切口入路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美学效果、面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用温哥华瘢痕量表与患者和观测者瘢痕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H-B面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口干、面部凹陷畸形、Frey's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及术区麻木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形切口入路治疗腮腺肿瘤的疗效、美学效果及面神经功能较传统S形切口入路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张文忠张思庆朱学芬魏明勇
关键词:V形切口面神经功能
面动脉颊肌黏膜瓣修复在老年口腔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观察
2021年
【目的】观察在老年口腔癌术后缺损中应用面动脉颊肌黏膜瓣修复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口腔癌患者80例,将其分为前臂皮瓣修复组和面动脉颊肌组,各40例。前臂皮瓣修复组以前臂皮瓣修复法进行术后组织修复,面动脉颊肌组以面动脉颊肌黏膜瓣修复进行术后组织修复。记录两组患者皮瓣制作时间、手术时间、缺损修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析两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与前臂皮瓣修复组相比,面动脉颊肌组患者皮瓣制作时间、手术时间、缺损修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低(P<0.05);干预后,与前臂皮瓣修复组相比,面动脉颊肌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均较高(P<0.05);相比前臂皮瓣修复组,面动脉颊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老年口腔癌术后口内组织缺损中应用面动脉颊肌黏膜瓣修复效果显著,有助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张文忠张思庆魏明勇
关键词:口腔癌术后缺损
应用负压引流结合区域弹性加压包扎术预防腮腺术后涎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研究腮腺术区负压引流结合区域弹性加压包扎术在腮腺手术的应用价值,探讨腮腺术后涎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例腮腺良性肿瘤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100例腮腺术区负压引流去除后区域弹性加压包扎组和100例传统绷带包扎组,分析2组术后涎瘘的发生率,同时分析术中、术后因素可能和涎瘘发生的关系。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负压引流结合区域弹性加压包扎涎瘘发生率(2%)较传统组(12%)明显降低,甚至可以杜绝涎瘘发生,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腮腺术后负压引流结合区域弹性加压包扎术预防涎瘘明显优于传统包扎方法,患者舒适度高、不影响张口进食、讲话、听力、无头面部受压疼痛,包扎时间短、外观美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董希银张文忠朱学芬杨雯君
关键词:腮腺手术负压引流包扎方法涎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