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梅 作品数:31 被引量:283 H指数:10 供职机构: 甘肃省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等速离心训练联合股内侧肌神经电刺激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股内侧肌的影响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等速离心训练联合股内侧肌神经电刺激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股内侧肌肌力及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治疗的60例KOA患者分为等速离心训练联合股内侧肌神经电刺激组(试验组)和单纯等速离心训练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两组患者的股内侧肌峰力矩(PT)、单次最大做功(TW)、平均功率(AP);采用表面肌电仪测试两组患者的股内侧肌(VM)及股外侧肌(VL)的中位频率(MF),计算股内、外侧肌收缩均方根比值(RMS VM/V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PT、TW、AP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的VM MF、VL MF、RMS VM/VL及对照组的VM MF、VL MF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的VM MF、RMS VM/V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离心训练结合股内侧肌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提高KOA患者股内侧肌肌力、肌耐力,优化股内、外侧肌运动协调性,且明显优于单纯等速离心训练。 吕汐妍 任超展 寄婧 徐建成 程振东 周彬彬 薛枝秀 徐秀梅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 股内侧肌 电刺激 表面肌电 国际2003-2022年骶神经调控术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 2023年 目的对2003-2022年骶神经调控术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200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骶神经调控术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6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738篇、涉及57个国家/地区、543个机构、689位作者。其中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杂志发文量最多,Journal of Urology杂志被引用量第一。共有602个关键词,形成10个关键词聚类,聚类词有“骶神经调控术”“排尿功能障碍”“大便失禁”等。30个突现词,近些年的突现词有“胫神经刺激”“植入式神经刺激器”“骶神经调控术”等。结论骶神经调控术领域的研究热度呈上升趋势,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对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及趋势作出直观展示,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方向及思路。 李超 寄婧 董春璇 丁霞 徐秀梅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神经源性膀胱 “三调针法”联合重复功能性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三调针法”联合重复功能性磁刺激(rFMS)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三调针法”治疗组、rFMS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三调针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三调针法”治疗(调神、调反射弧、调下焦和水道),rFMS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rFMS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三调针法”和rFMS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初始尿意容量(FDV)、最大膀胱测量容量(MCC)、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储尿期最大膀胱内压(Pves.max)、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评定各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FDV、MCC、Pdet.max均升高,Pves.max、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均降低(均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三调针法”治疗组、rFMS治疗组、综合治疗组FDV、MCC、Pdet.max均升高,Pves.max、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均降低(均P<0.05)。治疗后,与“三调针法”治疗组、rFMS治疗组比较,综合治疗组FDV、MCC、Pdet.max均升高,Pves.max、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均降低(均P<0.05)。“三调针法”治疗组愈显率为86.2%(25/29),rFMS治疗组愈显率为85.7%(24/28),综合治疗组愈显率为92.6%(25/27),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5.9%(22/29)。结论“三调针法”、rFMS均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状态,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庞永强 徐秀梅 徐彦龙 程子潇 董春璇 张燕琴 张茜 马涵关键词:脊髓损伤 “三调针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三调针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脊髓损伤后NB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无菌导尿、训练辅助排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调针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残余尿量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尿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减少(P<0.05);观察组较对照减少明显(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100.00%(30/30)]高于对照组[83.33%(25/30)](P<0.05)。结论:“三调针法”治疗脊髓损伤后NB,可改善尿流动力学,恢复排尿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徐秀梅 徐彦龙 米登海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尿流动力学 膀胱残余尿量 等速离心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吕汐妍 寄婧 任超展 时斌 徐建成 周彬彬 薛枝秀 史文宇 程振东 徐秀梅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为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管理项目,项目编号GSWSKY-2019-89,自筹经费2万元。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在运动中,尤其负重时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KOA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多见受累膝...关键词: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电刺激治疗 针刺"三阴穴"结合药物铺灸疗法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三阴穴"结合药物铺灸疗法对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地那非口服治疗,在性活动前1小时服用,连续服用1个月,疗程结束后评价治疗结果.治疗组采用针刺"... 徐彦龙 徐秀梅关键词:勃起功能障碍 针刺疗法 阴-阳配穴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寻求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阴-阳配穴法)与药物对照组(内服舍尼通片)进行疗效比较。结果:针刺组的有效率为97.2%,愈显率为91.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74.3%,愈显率为3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愈显率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阴-阳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李广琦 金军强 徐彦龙 徐秀梅 王利军关键词: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针灸疗法 疗效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所属针灸病谱等级的分类依据及其思路 被引量:30 2011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所属针灸病谱等级的分类依据,并为其他疾病分级提供常规分析流程。方法:以对照组为分类依据,以循证医学文献5级分类为文献级别评估依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照级别由高到低的顺序逐个排查,若有高级别的文献支持所需结论,则不采用其他低级别证据的结果。结果:针灸是目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干预措施,且对照国际公认治疗药物如西沙必利、吗丁啉等均有治疗优势,常规针刺即有较好的改善胃动力、缓解不适症状的效果,且安全无不良反应。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属Ⅰ级针灸病谱。 徐彦龙 熊俊 杜元灏 徐秀梅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灸疗法 文献计量学 病谱 脊髓损伤后逼尿肌紧张型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进展 2024年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属脊髓损伤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其生存质量。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通过常规康复训练及一些常规口服药物,副作用较大且效果不显著,近年来中、西医采取了很多有效治疗方式,如针刺、艾灸、神经电刺激等,多种疗法联合还可增强疗效,临床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以期寻找更为有效合理的治疗方式。 程子潇 冯小丽 徐秀梅 徐彦龙关键词: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艾灸“足三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动力及胃黏膜黏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024年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对CAG模型大鼠胃动力相关指标胃窦运动指数、胃排空率及胃黏膜MUC1、MUC5AC和MUC6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120只。以复合病因法复制CAG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和艾灸组,又按治疗时间分为1、2、3和4周4个时相,每组10只。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艾灸组予温和灸“足三里”,每次30 min, 1次/d,药物组予替普瑞酮溶液13.5 mg/kg灌服,1次/d,共1个月。胃动力检测:按时相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大鼠胃窦舒张时面积、胃窦收缩时面积及3 min内胃窦收缩的总次数以计算胃窦运动指数,然后灌胃30 min后处死检测胃排空率。胃黏膜黏蛋白检测:大鼠按时相处死取材,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MUC1、MUC5AC及MUC6表达范围和相对表达量。结果:胃动力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窦运动指数及胃排空率均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艾灸组的胃窦运动指数上调在2周、3周和4周3个时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相药物组比较,艾灸组的胃窦运动指数上调在2周、3周和4周3个时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UC1、MUC5AC及MUC6表达均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各时相艾灸组和药物组MUC1表达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相药物组比较,艾灸组3周、4周2个时相的MUC1表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结果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UC1、MUC5AC和MUC6的相对表达量均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药物组各时相MUC1表达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相药物组比较,艾灸组4周时相MUC1相对表达量� 徐秀梅 汪晓娟 赵慧 刘佳 徐彦龙 米登海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艾灸 足三里 黏蛋白 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