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越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高铁运营对安徽公路客运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4
- 2015年
- 基于统计数据,首先,从总体客运结构和公路客运自身结构分别分析高铁对公路客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衔接对整体客运结构影响较小,对公路客运自身结构影响较大,并认为下一步公路客运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其次,分析在高铁冲击下公路客运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给出了公路客运自身定位与发展对策。
- 戴越郑宏富
- 关键词:高铁公路客运资源整合
- 基于改进引力模型和LSTM网络的区域干线公路网省际通道布局方法研究
- 2025年
- 科学构建省际路网互联互通体系,是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普通国省干线的角度,建立改进交通引力模型,来分析城市群之间的交通引力强度。利用交通区位线分析区域交通优势度,研究区域的省际互联互通格局。基于LSTM模型,定量分析普通国省干线省际出口需求,得到布局优化方案。最后,以安徽省为例,依据模型结果,提出安徽省由现状的86个普通国省干线省际出口提升至103个的优化方案。
- 戴越张经纬卢川林俊张洁斐
- 安徽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城市过境模式分类与现状分析
- 2025年
- 文章在对安徽省75个城市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将不同城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过境模式总结为环城、绕城、穿城、复合4类。在此基础上对安徽省干线公路城市过境现状进行了分析,75个城市中环城的有8个,穿城的有31个,复合的有36个。结合不同类别的城市在资源禀赋、体量规模、交通区位等方面的差异,从围绕建成“能力充分、布局合理、协调发展、衔接顺畅”的普通国省道城市过境路网,促进城市节点的空间拓展与交通功能相协调的角度,对安徽省4类城市分别提出了干线公路过境优化提升方案。
- 戴越吕亮卢川
- 关键词:干线公路
- 大中城市绕城高速增设互通立交规划选址分析
- 2025年
- 在大中城市绕城高速加密互通立交建设背景下,文章以合肥市为例,对增设互通的规划选址论证方法进行分析,从环境保护、土地占用、城乡规划协调性、工程建设适宜性、交通市政设施配套、社会影响、安全性、经济性等8个方面建立比选因子库,采用赋值和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对不同方案开展综合论证分析,为不同方案间的定量、科学比选提供解决思路。
- 戴越陶心成卢川
-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超速行驶影响因素分析
- 道路条件、车辆类型、交通流情况与驾驶员是否超速行驶密切相关。在对四条普通公路地点车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车道数、限速值、车道位置、车型、道路饱和度、大型车比例对驾驶员是否超速行驶的影响,借助S...
- 戴越陆建
- 关键词:公路超速行驶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
- 文献传递
-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策略被引量:5
- 2018年
- 城乡道路客运是联系城乡、密切城乡居民交往的重要纽带,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道路客运资源共享,加快转变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方式,对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 郑宏富戴越
- 关键词:城乡居民道路客运资源共享客运发展城乡道路
- 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综合论证报告编制要点研究——以G4231南京至九江高速公路安庆月山至海口段为例
- 2024年
- 高速公路是我国交通主干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城市、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用地预审阶段的规划选址与土地利用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相互协调,实现高速公路节约集约用地,同时也可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本文结合具体实例,从高速公路规划选址方案比选方面,浅谈项目用地预审阶段规划选址综合论证的编制要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唐瑶戴越
- 关键词:高速公路
- 区域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要点解析被引量:2
- 2018年
- 一、背景
随着区域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中长途汽车交通出行越来越倾向选择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快速增长,尤其是部分建成较早的高速公路主通道,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高速公路扩容改造问题已经提上了日程。以安徽省为例,根据《安徽省公路建设规划(2017-2021)》,全省有近900公里的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工程要在2017-2021年陆续实施,
- 卢川戴越
- 关键词:高速公路网络改扩建项目风险分析社会稳定交通拥堵现象
-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策略
- 2018年
- 城乡道路客运是联系城乡、服务居民出行的重要纽带,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 郑宏富戴越
- 关键词:道路客运城乡经济社会人民群众
- 需求响应定制公交系统架构与各主体交互博弈关系研究
- 2025年
- 本文分析了需求响应定制公交(DRT)系统的运营架构,揭示了需求端、供给端、职能部门与评价体系四个主体间的交互与博弈关系。DRT通过预定与实时响应模式有效整合出行需求,在提升交通公平性、可达性及降低碳排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供给侧优化涵盖宏观层面的服务网规划与微观层面的运营策略优化,而需求侧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特征,需求预测的时空动态性与用户忠诚度是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强调需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及市场培育协同推进DRT发展,未来研究应聚焦复杂路网适应性、多主体协同优化及自动驾驶技术融合,以充分释放其在低碳交通领域的应用潜力。
- 戴越刘贤伟范一丁王江波
- 关键词:博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