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盼盼

作品数:29 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中药
  • 5篇药性
  • 5篇药性研究
  • 5篇药药
  • 5篇中药药性
  • 4篇用药
  • 4篇META分析
  • 3篇药物
  • 3篇中成药
  • 3篇中医
  • 3篇西药
  • 3篇成药
  • 2篇盐酸
  • 2篇盐酸小檗碱
  • 2篇掩味
  • 2篇药学
  • 2篇药学服务
  • 2篇饮片
  • 2篇用药频度
  • 2篇指纹

机构

  • 27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郑州众生实业...
  • 1篇教育部

作者

  • 27篇王盼盼
  • 17篇李学林
  • 9篇李春晓
  • 6篇刘瑞新
  • 6篇马静
  • 4篇孟菲
  • 3篇施钧瀚
  • 2篇杨亚蕾
  • 2篇郭静
  • 2篇仇继玺
  • 2篇张博
  • 2篇杨国营
  • 2篇姚静
  • 2篇张丽
  • 2篇赵娅
  • 2篇朱晓丽
  • 1篇陈小菲
  • 1篇周鹏
  • 1篇张璐
  • 1篇康冰亚

传媒

  • 4篇医药导报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临床药物治疗...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医研究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5篇2025
  • 3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药角度探讨抗真菌药物药性研究方法与思路被引量:3
2021年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认识药物的基础,亦是中医临床用药的根本。药性理论源于临床实践,传统的以"证-法-效-性"为核心的中药药性研究方法充分体现了中药药性的本质。中医药理论兼收并蓄,从中医药角度开展西药的中药药性研究,赋予其中药性能特征,既丰富了中医药理论,又提高了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基于中医药理论,从传统药性研究方法、现代药物临床研究方法及西药药性研究现状等方面,对抗真菌药物中药药性研究的意义及可行性进行探讨,并简单论述抗真菌药物药性推理方法及依据,以期能够从中医药角度客观认识抗真菌药物,赋予其中药性能特征,促进抗真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同时,也为兼收并蓄的中医药理论注入新鲜血液。
马志欢凌霄王盼盼陈玉欢李学林
关键词:中药药性理论抗真菌药物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证候特点和中西药联用规律
2025年
目的从中医临床视角,审视、挖掘真实世界中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与中西药联用规律。方法利用信息采集系统和数据仓库技术,构建临床应用科研数据仓库。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河南省3家三级甲等中医医疗机构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CAP的电子医疗信息,挖掘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1574例左氧氟沙星治疗CAP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98.03%)、咳痰(93.52%)等,证候以热证为主(74.40%),主要为痰热壅肺证;治法以清热、清肺、辛凉解表类为主(71.28%),主要功能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联用中药汤剂的713例(45.23%)患者中,使用频次较多的饮片品种为川贝母、黄芩、桔梗,共现频次较多的药物配伍组合为川贝母-桔梗、川贝母-黄芩、炒苦杏仁-川贝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化痰止咳平喘药为基础用药。依据寒热证候对患者进行分组,结果显示寒证组联用中药饮片四气以温热药为主(50.26%),热证组以寒凉药为主(43.89%)。结论真实世界中,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CAP患者中医证候以热证为主,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为主,中医治法以清热为主,用药符合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中医诊疗规律。
王盼盼凌霄李春晓张博温瀑王晓尧李学林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候特点用药规律
影响中药饮片自动化调剂的关键物理性质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被引量:2
2023年
中药饮片物理性质对中药调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药饮片物理性质的应用亟需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该文通过论述中药饮片物理性质的定义与内容,分析梳理影响中药饮片自动化调剂的物理性质因素,创新性提出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改变、应用影响自动化调剂的中药饮片关键物理性质,为提高中药饮片调剂效率提供参考,以期促进中药饮片调剂现代化发展。
任婷婷王盼盼温瀑桂新景李学林
关键词:中药饮片物理性质中药饮片调剂
中药饮片处方应付作用转移被引量:2
2023年
中药饮片处方应付是传统中药调剂工作的重要环节,处方应付药品的正确与否对中药方剂的疗效有重要影响。处方应付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处方应付与实际给付之间存在不一致现象。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小包装中药饮片和单剂量中药配方颗粒的推广应用,中药饮片处方应付已经成为历史,处方应付作用已经逐渐向处方应开转移。将“处方应付”转变成“处方应开”,使用规范的中药处方用名开具处方是彻底解决处方应付存在问题的根本办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医师开具处方更准确,用药目的与实际给付之间不脱节,还可以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马静王盼盼王盼盼桂新景刘瑞新刘瑞新
关键词:中药饮片处方应付
中药掩味剂对黄柏的掩味作用及掩味前后成分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三氯蔗糖、β-环糊精和阿魏酸钠三种掩味剂及其联合应用对黄柏水煎液掩味的可行性,并对比黄柏掩味前后的成分变化.方法:三种苦味抑制剂采用单独抑苦、两两联合抑苦、三种联合抑苦共计7种抑苦方法对黄柏水煎液进行掩味,考察...
刘瑞新王盼盼李学林仇继玺张璐桂新景陈小菲康冰亚施钧瀚
关键词:黄柏掩味指纹图谱盐酸小檗碱
双黄连制剂治疗感冒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系统评价双黄连制剂治疗感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双黄连制剂治疗感冒的RCT,检索时间均从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5月6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标准评价文献质量,并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总样本量为2630例,其中试验组1536例,对照组1094例。疗效方面,与常规西药/其他中成药相比,双黄连制剂单独或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感冒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14,95%CI:1.08~1.20,P=0.12);对比单纯常规西药,联合双黄连口服制剂可缩短咳嗽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及鼻塞流涕消失时间,联合双黄连注射剂或口服制剂均可缩短退热时间,加快缓解临床症状(均P<0.05);但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与其他中成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1,95%CI:-0.86~1.08,P>0.05)。不良反应方面,与常规西药/其他中成药相比,双黄连制剂单独或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84,95%CI:0.95~3.56,P=0.18),但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常规西药(RR=2.57,95%CI:1.08~6.09,P=0.03)。结论双黄连制剂治疗感冒疗效确切,联合常规西药可加快缓解症状,安全性良好,且口服制剂的安全性高于注射剂。
陶继阳李学林王盼盼张靖柯
关键词:双黄连制剂感冒有效性安全性
3种掩味剂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黄柏的掩味作用探究及掩味前后化学成分的比较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三氯蔗糖、阿魏酸钠和β-环糊精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黄柏水煎液的掩味效果,比较黄柏掩味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方法:3种苦味抑制剂采用单独抑制苦味、两两联合抑制苦味、三者联合抑制苦味共计7种组合对黄柏水煎液进行掩味,考察掩味前后黄柏水煎液的苦度变化;利用HPLC建立掩味前后各样品液的指纹图谱,以共有峰相对峰面积、共有峰总面积为指标,分析其化学成分变化的程度与特点。结果:7种组合对黄柏水煎液均具有较好的抑苦作用。掩味剂联用后掩味效果更佳,优于单独使用,掩味后平均苦度均为Ⅰ级(不苦或几乎不苦)。指纹图谱共有峰有8个,掩味后7组供试品的56个峰中,除3个色谱峰在掩味前后相对峰面积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总变化率均<10%)外,其余53个峰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掩味前后黄柏的指纹图谱共有峰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掩味剂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黄柏水煎液均具有较好的抑苦作用,且掩味前后对黄柏中化学成分的总量无显著影响。
李学林王盼盼刘瑞新仇继玺张璐桂新景陈小菲康冰亚施钧瀚
关键词:黄柏指纹图谱盐酸小檗碱
口尝法在中药药性研究中的作用与改进思考被引量:4
2021年
中药药性理论源于临床实践,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作用。中药药性研究发展缓慢,现有教材中缺少系统的药性形成方法的内容,目前所开展的药性研究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未形成完善的药性研究体系。文章通过阐述、总结传统中药药性形成方法之一口尝法的研究内容,分析该法的特点、价值与改进思考,以期客观地认识传统药性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中药药性现代化研究方法,丰富和完善中药药性理论。
王盼盼凌霄马静李学林孟菲张博
关键词:中药药性中医药临床研究
取象比类法在中药药性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20年
传统取象比类法对中药药性的认识,是将中药的性能、功效与其形态、质地、颜色、气味、生长环境、入药部位、采收季节、物性等自然属性相关联,联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五运六气等学说,结合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反应,以推演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功效等药性。尽管取象比类法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与中医理论紧密相连,且对中药药性的研究逐渐成熟化,但依旧具备了主观性较强、注重特殊性和典型性而忽略普遍性等缺陷。对于取象比类法的研究需正确认识,取其精华,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最终构建一个传统与现代兼备的取象比类法,为现代中药药性研究提供新思路。
马静凌霄王盼盼孟菲李学林
关键词:中药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中药毒性
芪龙通络汤联合养血清脑颗粒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芪龙通络汤联合养血清脑颗粒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龙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浆黏度)、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22%)与对照组(10.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及芪龙通络汤联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调节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恢复神经功能,提升疾病整体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王晓娟孟菲许红炜王盼盼
关键词:脑梗死养血清脑颗粒NIHSS血液流变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