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全膝关节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膝关节
  • 2篇膝关节置换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1篇血量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隐性失血
  • 1篇置换术
  • 1篇失血
  • 1篇失血量
  • 1篇全膝关节置换...
  • 1篇人工假体
  • 1篇中期疗效
  • 1篇膝关节置换术
  • 1篇疗效
  • 1篇静脉
  • 1篇静脉血

机构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篇孙康
  • 2篇田少奇
  • 2篇王荣
  • 1篇宋瑞雪
  • 1篇杨旭
  • 1篇张珂
  • 1篇哈承志
  • 1篇王远贺

传媒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双侧膝关节置换内轴膝假体与后稳定型假体的近中期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背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假体的选择始终是争论的热点。在众多类型假体中内轴膝假体(medial pivot,MP)有着接近于正常膝关节力学特点的设计,但是仅有少数的研究进行了MP假体与其他设计理念假体的对比。本研究选择后稳定型假体(posterior stabilized,PS)与MP假体进行对比。目的:研究MP假体与PS假体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关节外科接受双侧TKA患者142例,分为MP组和PS组,对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orgotten joint score,FJS)、影像学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了对比。结果:两组临床评分、影像学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均随访53个月(34~67个月)在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尤其主观感受方面,MP假体与PS假体近中期疗效大致相同。
张珂王荣刘江俊王远贺田少奇杨旭孙康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减少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8
2015年
背景:双膝关节置换后出血量及输血需求较大,因此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成为近来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证明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该类患者的失血量,但专门针对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出血量、血红蛋白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取69例需进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氨甲环酸1 g溶于100 m 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溶液100 m L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置换后引流量、输血率、血红蛋白、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试验组的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2.194-2.908,P<0.05),输血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219,P=0.022)。比较置换后第3天和第5天的血红蛋白量,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3.481,2.319,P<0.05)。置换前、置换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换后均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置换后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上述结果提示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围术期失血量,降低对输血的需求,减少血红蛋白的动态变化,同时不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王荣田少奇哈承志宋瑞雪孙康
关键词:氨甲环酸静脉血栓形成人工假体全膝关节置换隐性失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