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先锐
- 作品数:18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理学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RDX掺杂制备HMX/RDX复合物
- 2025年
- 为了获得含RDX杂质的HMX的应用性能,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亚砜(DMSO)为混合溶剂,通过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不同RDX含量掺杂的HMX/RDX复合物;采用SEM、XRD、FT-IR、DSC-TG对其形貌、结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感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RDX掺杂HMX/RDX复合物为块状与扁球形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0.5~3μm之间,随着掺杂RDX含量的提高,所得复合物的颗粒尺寸逐渐减小,RDX的掺杂并未改变HMX的结晶形貌、物相;RDX掺杂所制备的HMX/RDX复合物仅有一个分解放热峰,掺杂均匀;与纯HMX相比,RDX掺杂复合物放热分解峰温与表观热分解放热焓尽管随着RDX含量(小于30%)的增加有轻微的下降,但其机械感度降低,安全性能提高,可在一些应用中有效替代纯HMX。
- 朱正虎罗庆平石先锐贾浩巍林佳
- 关键词:物理化学DMFDMSO机械感度
- RDX和NGU对叠氮硝胺发射药动态燃烧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以30 mm高压模拟炮为试验平台,以单基发射药为参照,研究了3种典型叠氮硝胺(DIANP)发射药的动态燃烧稳定性,分析了配方组成对DIANP发射药起始燃烧特征、膛内压力上升过程及膛内压力波动的影响,探讨了DIANP发射药配方组成与其起始燃烧特征、膛内压力上升特点和压力波强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DIANP发射药配方中添加质量分数30%的固体组分黑索今(RDX)或硝基胍(NGU),发射药膛内动态燃烧稳定性增加,膛压-时间曲线波动减小,膛压从30 MPa增至50 MPa所需的时间分别增加了92%和78%,起始负压差从-40.7 MPa降低至-4.44 MPa和-10.66 MPa。在DIANP发射药体系引入高含量的固体组分RDX或NGU,由于低压下RDX分解前熔融吸热,而NGU火药燃烧表面存在坚实熔融层,均可有效减小DIANP发射药起始燃气的生成速率,降低发射装药起始燃气生成猛度,缓减起始阶段膛内压力的上升,提高药床起始燃烧一致性,减小膛内压力波强度。
- 石先锐闫光虎贾永杰胡睿崔鹏腾张玉成
- 关键词:黑索今硝基胍
- 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制备HMX/FOX-7纳米共晶
- 2025年
- 为了改善HMX的安全性能,将低感度的FOX-7作为二元共晶的另一组分,通过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HMX/FOX-7纳米共晶;采用SEM、XRD、FT-IR、DSC-TG对HMX/FOX-7纳米共晶的形貌、结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MX/FOX-7纳米共晶主要为类球形颗粒堆叠的多孔结构,其粒径主要分布在0.1~0.5μm之间;在HMX/FOX-7纳米共晶的形成过程中,液氮对溶液的“低温冻结”以及HMX、FOX-7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对纳米共晶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HMX/FOX-7纳米共晶的表观热分解焓相比原料大幅上升,并随HMX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原料HMX相比,HMX/FOX-7纳米共晶的机械感度均大幅下降。当HMX、FOX-7的摩尔比为1∶3时,HMX/FOX-7纳米共晶具有最低的机械感度,撞击感度大于45 J,摩擦感度为288 N。
- 贾浩巍罗庆平石先锐曹志鸿朱正虎林佳
- 关键词:HMXFOX-7
- 叠氮硝胺发射药的贮存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为研究叠氮硝胺发射药的贮存性能,采用热老化加速寿命试验预估发射药贮存寿命,通过理化性能试验、14.5mm机枪试验研究叠氮硝胺发射药长期贮存后的理化性能、内弹道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热加速老化法预估叠氮硝胺发射药的安全存储寿命(常温30℃)为63a,与普通双基吸收药相比,具有更好的安定性;长贮23a以上的叠氮硝胺发射药理化性能、安定性、内弹道性能稳定。研究表明叠氮硝胺发射药可以满足弹药装药长期贮存使用要求。
- 崔鹏腾焦旭英贾永杰石先锐胡睿
- 关键词:发射药贮存性能热分解
- 涂覆型电磁吸波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8年
- 通过对涂覆型吸波材料(吸波剂)的吸波性能评价方式入手,从材料的设计原理分析,分别对现有的几种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且分析了其吸波机理,在此基础上为新型吸波材料的设计指明研究方向。
- 胡睿杨伟涛石先锐贾永杰刘国权
- 关键词:吸波材料吸波剂
- 新型高能叠氮硝胺发射药高压燃烧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为了研究高能发射药膛内燃烧规律,通过半溶剂法制备了一种火药力高达1240J/g的新型高能叠氮硝胺发射药(ADR),采用高压密闭爆发器和30mm高压模拟试验装置,分别研究了不同温度下ADR发射药定容高压燃烧性能和装填密度、温度以及石墨光泽处理对ADR发射药膛内高压燃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40、20和50℃)ADR发射药静态及动态燃烧性能稳定性良好,燃烧过程无异常;随着温度的增加,ADR发射药点火性能提高,增加了膛内燃烧稳定性;装填密度0.48~0.64g/cm^(3)范围内,随着装填密度的增加,ADR发射药膛内压力波强度逐渐增加,但增长幅度减小;对发射药进行石墨光泽处理,增加了ADR发射药起始缓燃效果,使不同温度下膛内压力波强度明显降低;与RGD7发射药相比,ADR发射药火药力较高,爆温较低,发射装药膛内高压燃烧稳定性相当,在高膛压环境中应用前景较好。
- 石先锐石先锐闫光虎胡睿胡睿贾永杰张玉成
- 关键词:物理化学压力波
- NC/Bu-NENA/RDX高固含量复合球形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2022年
- 首次通过水相悬浮造粒法制备了硝化纤维素(NC)/N-丁基硝氧乙基硝胺(Bu-NENA)/1,3,5-三硝基-1,3,5-三氮杂环己烷(RDX,40%,质量分数)复合球形药。采用扫描电镜、差示量热-热重、爆炸概率法、甲基紫法、密闭爆发器等方法,研究了NC/Bu-NENA/RDX复合球形药的微观结构、热分解性能、机械感度、热安定性和燃烧性能。结果表明:水相悬浮造粒法制备的NC/Bu-NENA/RDX复合球形药球形度高、结构致密、微观结构缺陷少;NC/Bu-NENA/RDX复合球形药热分解活化能为144.5kJ/mol,与NC/NG/RDX复合球形药相比,提高了5.1%,热稳定性增加;Bu-NENA替代NG后,复合球形药摩擦感度和撞击感度分别降低了57.8%和90.1%,热安定性提升了57.1%;燃烧性能方面,NC/Bu-NENA/RDX复合球形药起始缓燃,燃烧性能稳定。
- 石先锐石先锐边晓禹王瑜马玉莹马云添崔鹏腾崔鹏腾
- 关键词:机械感度
- NC/DIANP/HATO发射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和真空安定性法研究了HATO与NC/DIANP体系的相容性;根据组分理论生成焓,通过内能法计算了NC/DIANP/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发射药的理论能量示性数;首次制备了NC/DIANP/HATO发射药,并研究了发射药的微观结构、燃烧性能和热安定性。VST法结果显示,NC/DIANP/HATO体系相容,而DSC结果显示,混合体系中NC/DIANP、HATO热分解峰温均明显下降。基于HATO生成焓为446.6 kJ/mol计算,NC/DIANP/HATO发射药具有明显的高能低爆温特性。高低常温下,NC/DIANP/HATO发射药燃烧性能稳定,燃速压力指数约为1。NC/DIANP/HATO发射药实测火药力低于理论计算值,余容比NC/DIANP/RDX发射药大16%。NC/DIANP/HATO发射药90℃以下安定性较好,长贮性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石先锐贾永杰胡睿刘国权
- 关键词:相容性燃烧性能安定性
- 新型石墨烯基黑火药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 2025年
- 针对黑火药传火速率不高的问题,采用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上原位生长纳米硫,制备纳米硫/RGO复合物(RGS),然后用冰模板法将KNO_(3)与RGS复合,获得KNO_(3)/RGS复合物(RGPS);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高速摄影(HSVR)对其形貌、结构、热分解性能和燃烧性能进行表征,并与机械混合物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纳米硫原位生长在RGO上,KNO_(3)嵌入在RGS中,KNO_(3)的尺寸为3μm左右;RGPS的BET表面积约为8.1 m^(2)/g,远大于机械混合物的4.2 m^(2)/g;放热峰温比机械混合物低13.6℃,放热量增加82.4%;活化能为153 kJ/mol,比机械混合物低16 kJ/mol;常温常压下的平均燃烧速度相比于黑火药机械混合物及RGPS机械混合物提高220.3%和182.1%。说明RGPS的热分解性能及燃烧性能较机械混合物显著提升。
- 田璐石先锐段西凯李兆乾沈金朋裴重华
- 关键词:物理化学黑火药
- 基于微焦点CT技术的DAGR125发射药内部微结构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通过传统溶剂法制备了含25%RDX的DAGR125发射药,采用微焦点X射线断层扫描(μ-CT)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发射药内部微结构及形成原因,定量分析了微结构特征和分布。结果表明:发射药整体结构均匀密实,微观结构中仍存在大量均匀分布的微缺陷,与药体相比,其密度相对较低;微缺陷平均体积为0.575×10-3mm3,总体积比率为12.12%;微缺陷中可能存在微空隙,但尺寸极小,难以分辨;发射药内部结构由取向分布的NC区和海岛分布的富RDX区构成,微缺陷产生于富RDX区;发射药内部存在明显的气孔缺陷,尺寸相对较大,且主要分布于药柱轴向中心部位。本研究表明微焦点CT技术是研究高能异质发射药内部微结构的有效手段。
- 石先锐贾永杰徐敏
- 关键词:硝胺发射药气孔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