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国彬

作品数:24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关节
  • 8篇截骨
  • 7篇单髁
  • 7篇膝关节
  • 5篇胫骨
  • 5篇胫骨高位
  • 5篇胫骨高位截骨
  • 5篇关节炎
  • 4篇导板
  • 4篇手术
  • 4篇截骨术
  • 4篇骨关节
  • 4篇骨关节炎
  • 3篇单髁置换
  • 3篇置换术
  • 3篇胫骨高位截骨...
  • 3篇踝关节
  • 3篇膝关节骨关节...
  • 3篇疗效
  • 3篇股骨

机构

  • 23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强生(上海)...

作者

  • 23篇刘国彬
  • 11篇赵峰
  • 9篇朱超华
  • 8篇于晓光
  • 7篇董威
  • 4篇张国平
  • 4篇黄野
  • 4篇李军
  • 3篇高宏阳
  • 3篇任庆云
  • 3篇雷立存
  • 3篇李亚光
  • 1篇李宜炯
  • 1篇赵振拴
  • 1篇李瑞琦
  • 1篇柳剑
  • 1篇林雷
  • 1篇王伟
  • 1篇王欣
  • 1篇王健

传媒

  • 5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5篇2025
  • 3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骨远端研磨锉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股骨远端研磨锉刀,属于股骨远端研磨技术领域,包括钻杆和外环齿盘。钻杆的其中一个端部用于与电钻连接,钻杆的另一个端部处具有内环齿部,内环齿部具有多个内研磨齿,内研磨齿具有第一刀刃,第一刀刃呈直线延伸且延伸方...
朱超华刘国彬纪刚彭永刚刘森陈佳赵峰
磁共振成像在隐性骨折临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隐性骨折患者临床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从急诊X线检查中选取未发现明显骨折而怀疑有隐性骨折的患者40例,分为MRI诊断组20例与X线复查组20例。X线复查组于就诊次日再次行X线检查,MRI诊断组次日行MRI检查,2组均在初诊2周后行受伤部位CT扫描检查最终确诊,比较2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并观察不同受伤部位的MRI表现。结果 MRI诊断组诊断准确率(95.0%)显著高于X线复查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表现冠状面T_1WI脂肪抑制序列与短T_1反转恢复(short TI inversion recovrey,STIR)显示较好,T_1WI、T_2WI呈条状或不规则状低信号带,T_2WI四周显高信号,T_2的压制序列明显,STIR显示水肿范围及骨折线表现良好。部分病例T_1WI、T_2WI均能看见明显的骨皮质与骨折线断裂征象,少数患者T_1WI的低信号带四周呈高信号,现小片状或斑点状,T_1WI呈高信号。结论 MRI可显著提高隐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且可清楚显示不同隐性骨折的具体情况,有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国彬张国平任庆云雷立存赵峰高宏阳朱超华李亚光
关键词:骨折闭合性磁共振成像
踝关节不同姿势下MRI检查对其周围韧带及肌腱损伤的诊断价值:单中心、诊断性试验被引量:29
2017年
背景:踝关节的伸屈动作包括跖屈与背屈,发挥着支撑承重、传递运动和杠杆作用,踝关节损伤常伴有骨折和周围韧带损伤,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以往对踝关节损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体征和X射线检查,而X射线检查只能对较为明显的骨折做出诊断,对周围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损伤成像效果较差,因此对踝关节损伤诊断不够精确。MRI具有多序列、多平面成像和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的特点,是目前最佳的无创性软组织损伤检查方法,但对于踝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腱损伤的诊断正确性的研究较为罕见。目的:试验旨在观察正常体位、完全跖屈及完全背屈动作下,MRI检查对踝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腱损伤患者的诊断情况。方法: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诊断性试验方案,在中国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完成。前瞻性收集对象60例,包括踝关节正常者及踝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腱损伤者各30例,分别对各组踝关节进行自然体位、完全跖屈及完全背屈的MRI扫描,比较个体韧带及肌腱于不同扫描体位的扫描结果的差异。试验的主要结局指标为MRI检测完全跖屈体位下各组踝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腱损伤的敏感度;试验的次要结局指标为MRI扫描完全跖屈体位下各组踝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腱损伤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正确率;MRI扫描自然体位及完全背屈体位下各组踝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腱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正确率;MRI扫描显示的踝关节形态。试验于2017年2月8日在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做注册(NCT03049423)。研究方案取得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准号:2015076),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所有参与研究的志愿者均仔细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讨论:�
刘国彬张国平任庆云雷立存赵峰高宏阳朱超华李亚光
关键词:踝关节韧带下胫腓韧带外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诊断正确率
骨科用钻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用钻头,属于钻头技术领域,包括钻头本体,钻头本体包括柄部、切削部和定位柱,定位柱的前端呈锥形结构,切削部上具有第一螺旋切削刃。其特征在于,定位柱相对于切削部周向向内收缩,定位柱上设有第二螺旋切削刃...
刘国彬纪刚刘晓辉赵峰于晓光董威于海泉
运动学对线截骨应用于具有明显关节外畸形的牛津单髁置换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本研究力图证实运动学对线截骨应用于具有明显关节外畸形的单髁置换比传统机械对线截骨更具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采用牛津单髁置换术治疗的29例具有明显关节外畸形(5°~10°胫骨畸形)的患者,其中男3例,女26例;年龄55~81岁,平均(65.8±6.5)岁。13例患者采用运动学对线截骨,16例患者采用机械对线截骨。评价指标包括人口学特点、股骨假体内外翻角(femoral varus-valgus angle,FVA)、胫骨假体内外翻角(tibial varus-valgus angle,TVA)、胫骨组件外侧平台交角(tibial component and lateral plateau angle,CLPA)、股骨胫骨组件交角(components joint angle,CJA)以及牛津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评分。结果患者均经过5年随访。运动学对线组和机械对线组患者的FVA分别为(2.2±2.0)°、(4.7±4.3)°,TVA分别为(2.8±2.7)°、(7.5±2.5)°,CLPA分别为(1.1±1.5)°、(5.0±2.4)°,CJA分别为(-0.3±3.6)°、(-4.5±4.7)°,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对线组参数明显大于运动学对线组。但两组末次随访的OKS和WOM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运动学对线截骨法,单髁假体位置更好,更符合膝关节原有解剖状态。
柳剑涂意辉刘国彬李佳黄野
关键词:单髁置换术内翻畸形
单髁假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髁假体,属于假体技术领域,包括假体本体,假体本体具有连接面,连接面上固设有至少一根固定柱,单髁假体还包括钽涂层。钽涂层覆盖固定于连接面以及固定柱的表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髁假体,连接面与固定柱的表...
刘国彬赵峰于晓光董威朱超华李军贾国兴
成人胫骨平台后内侧“H”点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讨论成人膝关节“H”点的解剖学特征,丰富膝关节周围解剖内容,且为3D打印截骨导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5具成人膝关节标本,年龄57~73岁,平均(64.6±5.5)岁,其中男性4具,女性1具。以膝关节前内侧为解剖中心逐层解剖,用定位针进行解剖标记,观察并记录“H”点的形态及周围软组织走行,测量并记录“H”点相关解剖参数,进行定性及定量描述。结果5具膝关节标本均发现“H”点存在,位于胫骨后内侧,接近胫骨内侧嵴位置,该点距离关节面约1.53 cm;“H”点距离标准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手术切口的垂直距离为3.53 cm;“H”点呈不规则椭圆形,其横径平均为(0.62±0.07)cm。结论“H”点为半膜肌肌腱止点,位于胫骨平台下方约1.53 cm处,“H”点的存在为3D打印HTO截骨导板提供了稳定有效的解剖学基础,在数字化保膝治疗中能发挥一定作用。
朱超华李佳刘国彬董威贾国兴黄野
关键词:半膜肌胫骨高位截骨术
骨软骨移植术对距骨骨软骨损伤术后凝血功能步态参数下肢力线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骨软骨移植术对距骨骨软骨损伤(OLTs)术后下肢力线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我院104例OLT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分别行微骨折手术、骨软骨移植术。观察两组下肢力线改善程度、踝关节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及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步态参数(标准化步幅、患足支撑时间百分比、步频)。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SS、AOFAS评分及标准化步幅、步频、患足支撑时间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d两组D-D、Fib水平高于术前(P<0.05),术后3d、7d两组D-D、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下肢力线改善程度及踝关节恢复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软骨移植术有助于改善OLTs患者改善下肢力线及步态参数,恢复踝膝关节功能,且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赵振拴李军于晓光刘国彬赵峰
关键词:下肢力线凝血功能踝关节功能
胫骨高位截骨与单髁置换手术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胫骨高位截骨术(HTO)及单髁置换术(UKA)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二科行HTO(20例)及UKA(18例)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8例。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经至少2年随访对比不同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学会评分(K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6),UKA术中出血量较HTO减少71.7 ml,末次随访结果显示HTO及UKA均可显著提高OA患者膝关节功能。术后HTO组和UKA组患者VAS评分、KSS评分及WOMAC评分分别为(2.6±0.3)、(87.5±4.1)、(11.2±2.7)分及(1.8±0.4)、(95.5±2.2)、(9.3±1.8)分;但3项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适应证合适的情况下,HTO及UKA均可显著提高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两种术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临床及患者等方面因素。
李家豪师铂刘国彬
关键词:截骨术骨关节炎
人工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功能不良的近期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功能不良患者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后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进行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诊断为膝关节内侧间室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功能不良并行内侧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7例,通过测量并分析胫骨后倾角、膝关节的伸屈活动范围、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评估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本研究纳入的87例患者的胫骨后倾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KOOS疼痛评分(KOOS Pain),KOOS症状评分(KOOS Symptom),KOOS日常活动评分(KOO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KOOS运动评分(KOOS Sport)和KOOS生活质量评分(KOOS Quality of Life)评分较术前均有所上升,除KOOS症状评分(KOOS Symptom),其余各项评分随访期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在两年的随访过程中,无一例需要进行翻修,没有发现假体松动、位置不良、脱位,也没有出现感染、脂肪栓塞或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提高了生活质量以及改善了精神状态。结论通过严格把握适应征以及对前交叉韧带功能不良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后,可行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使其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及获得良好的预后。
于晓光秦永辉李佳贾国兴李军赵振栓刘国彬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前交叉韧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