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茜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篇行路
  • 1篇学术史
  • 1篇语类
  • 1篇上半叶
  • 1篇社会史
  • 1篇社会史研究
  • 1篇师道
  • 1篇师道传统
  • 1篇视域
  • 1篇清代
  • 1篇主义
  • 1篇文化
  • 1篇文学
  • 1篇文艺
  • 1篇文艺学
  • 1篇马克思主义教...
  • 1篇马克思主义教...
  • 1篇脉络
  • 1篇民间文学
  • 1篇教育

机构

  • 4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4篇左茜
  • 2篇何文华

传媒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藏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清代治藏视域下的藏北达木蒙古
2021年
藏北达木蒙古因特殊地缘和民族特性,对清朝治藏意义重大。在清朝前期扼准安藏战争中,达木蒙古很快成为蒙、藏和汉军军事驻防要地。乾隆十五年,达木蒙古成为驻藏大臣直辖属地,在卫藏战争、日常扬兵等军事活动中长期被委以重任,同时在监察三十九族、维护川青藏往来和藏北安稳等方面,也承担了重要职责。有清一代,达木蒙古享有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也向清廷表现出"极为安静"的国家认同。研究达木蒙古,有利于深入解读清朝在西藏不同区域的治理特色,也有利于进一步窥探多民族共融的边疆社会内部关系。
何文华左茜
关键词:清代
话语视域里的民间文学学术史——评《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基本话语研究》
2015年
刘波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基本话语研究》一书,以"话语"为视角,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基本理论话语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原创性地概括出四种话语类型,将民间文艺学在20世纪上半叶发生、发展的复杂形态进行了较为清晰的历史辨析。该著作较为完整地阐述了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突破了以往学界对此学科发展轨迹单一描述的局限,凸显了现代民间文艺学建设五十年间复杂坎坷的行进历程,对民间文学学术史的研究无疑是一大推进。
左茜
关键词:民间文学学术史话语类型
中国教育家精神的生成脉络、内在结构与践行路径被引量:1
2025年
中国教育家精神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精神文化成果,其形成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与中国具体教育实际的结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道传统,并在当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中彰显出独特时代蕴涵。从内在结构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分别属于教育家精神的立场底色、伦理规范、知性认知、实践态度、情感认同、超越追求,体现了小我与大我、言与行、教书与育人、苦与乐、术与技、业与道等方面的有机统一,总体上形成了具有内在本质关联的稳定结构。在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要从方向引领、制度设计、教师培养、社会合力等方面系统推进与多维发力。
郭璇左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教师群体
一个“边缘”族群的文化和生活——《嘉绒藏区社会史研究》评介被引量:1
2016年
多尔吉、曹春梅和刘波编著的《嘉绒藏区社会史研究》在整体性、民间性的社会史研究尺度下,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以严肃却也不失趣味性的语言描述了嘉绒藏族社会的全貌。本书使一个长期被"边缘化"的藏族族群之地理、历史、知识、信仰和文化习俗等系统地展现出来,同时也为研究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多样性提供重要借鉴。
何文华左茜
关键词:嘉绒藏族社会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