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政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鼻炎
  • 6篇变应性
  • 6篇变应性鼻炎
  • 4篇热敏灸
  • 3篇针灸
  • 2篇循证
  • 2篇灸感
  • 2篇灸治
  • 2篇艾灸
  • 1篇督脉
  • 1篇队列研究
  • 1篇多维度
  • 1篇心肾
  • 1篇心肾不交
  • 1篇心肾不交型
  • 1篇虚痰
  • 1篇穴位
  • 1篇穴位埋线
  • 1篇循证决策
  • 1篇循证评价

机构

  • 13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作者

  • 13篇张政
  • 10篇熊俊
  • 8篇李军
  • 2篇徐海燕
  • 2篇常晓波
  • 1篇焦琳
  • 1篇熊俊
  • 1篇李华南
  • 1篇李自如
  • 1篇李俊波
  • 1篇杨亚男

传媒

  • 3篇中华养生保健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医康复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学在江中”互动平台的针灸学核心课程“多维度、三结合”评价思路与探讨
2023年
构建和健全有效的核心课程评价方法是提高人才教育素养、增强教师创新能力、实现教育教学创造性发展的关键,也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倡的“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体落实内容。本研究主要探讨如何运用教学资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课程考核评价向主体多元化、环节多维度、平台多端化的发展思路,以针灸学核心课程为例,以“多维度、三结合”理念为指引,设计全方位新型考核评价方案,为实现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提供示范。
熊俊徐海燕廖凯项洁周小红李军周海平张政徐玲玲
关键词:针灸学互动平台课程教学评价
三伏贴治疗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长期随访研究思路探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严谨科学地设计三伏贴治疗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为长期随访临床研究方案。方法结合儿童PAR疾病特点,在循证医学视野下,从样本含量、随机分配方法、对照研究、干预措施、结局指标及疗效评价等方面综合阐述三伏贴疗法治疗儿童PAR的临床试验设计思路与实施方案。结果延长三伏贴治疗儿童PAR的随访时间,有助于评估三伏贴疗法的远期疗效。结论通过平行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设计试验方案,是评价三伏贴干预儿童PAR远期疗效的重要基础。
周海平廖凯李军周小红张政项洁徐玲玲熊俊
关键词:鼻鼽变应性鼻炎儿科学
中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PRISMA-CHM)解读被引量:11
2023年
在证据金字塔中,系统评价/Meta分析是临床高级别证据的重要来源之一。高质量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能有效指导临床决策和实践。2020年中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PRISMA-CHM)正式发布。本文结合研究实例,详细解读PRISMA-CHM条目和扩展条目特点,帮助国内使用者准确把握中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细节,以期提高中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李雨芯熊俊张政张政周小红李军项洁李军
关键词:中药META分析
子午流注针法择时热敏灸对脾虚痰湿型PCOS的疗效
2025年
目的:探究子午流注择时针刺联合热敏灸对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1月-2024年5月收治的100例脾虚痰湿型PCOS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子午流注择时针刺联合热敏灸,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和艾灸。对比两组血清指标、子宫内膜容受性(ER)相关指标。结果: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水平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高,两组黄体生成素、睾酮、抗米勒管激素、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均降低,治疗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第3个周期,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均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3个周期后,治疗组A型子宫内膜占比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针刺联合热敏灸可改善脾虚痰湿型PCOS患者的性激素及代谢情况,改善ER。
黄国民张政李俊波毛强健杨亚男吴德盛周水生李自如
关键词:脾虚痰湿型子午流注热敏灸子宫内膜厚度
督脉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设计思路探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督脉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AR)临床研究方案及思路。方法:根据试验设计原则与方法,从设计模式、样本估算、随机化、盲法实施等方面介绍督脉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肺虚感寒型AR临床研究的试验设计特点,并阐述本试验方案的具体细化措施。结果:设计高水平临床研究才能有助于科学评价督脉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肺虚感寒型AR的真实疗效。科学的研究方案应贯彻临床流行病学理念与方法,同时考虑到针灸临床试验的实际情况,从而减少偏倚,提高研究结果真实性。结论: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方案,能够更全面、真实地评价督脉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肺虚感寒型AR的疗效。
徐玲玲廖凯周小红李军周海平张政熊俊
关键词:穴位埋线
三种不同动灸手法激发变应性鼻炎患者热敏灸感效率与灸效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动灸手法下,变应性鼻炎(AR)患者热敏灸感激发效率与灸疗的差异性,探讨其相关性。方法:纳入90例A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回旋灸组(30例)、雀啄灸组(30例)和循经往返灸组(30例)。受试者均以印堂、神庭、迎香、肺俞等穴位为高发穴区探寻部位,分别予以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为探查方式,确定热敏灸穴位后进行系统治疗,每日1次,10次一疗程,共2个疗程。评价各组患者的灸感情况(灸感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灸感类型构成),比较各组患者治AR症状体征评分、鼻结膜炎生存(RQLQ)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雀啄灸组的灸感出现时间较回旋灸组和循经往返灸组更早(P<0.05),灸感持续时间更长(P<0.05);三组灸感类型没有差异(P>0.05);雀啄灸组RQLQ评分、AR症状体征评分更低(P<0.05),回旋灸组和循经往返灸组没有差异(P>0.05);回旋灸组愈显率为86.67%,雀啄灸组愈显率为93.33%,循经往返灸组愈显率为86.67%。雀啄灸组的愈显率高于回旋灸组、循经往返灸组(P<0.05)。结论:在以热敏灸疗法为干预措施治疗AR时,可施以雀啄灸的动灸手法以更高效地激发热敏灸感,维持更长时间的灸感及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张政熊俊李军周小红廖凯徐玲玲华芳慧
关键词:热敏灸变应性鼻炎灸感
热敏灸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运动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外科手术结合功能支具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关节功能康复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80例合格受试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n=40):采用热敏灸,在患侧膝关节周围的血海、梁丘、犊鼻、内膝眼构成的区域内探查热敏穴位,选取热敏灸感最强的敏化穴位施灸,前5天,每日治疗2次,第6天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6周。对照组(n=40):采用外科手术缝合撕裂治疗。两组均结合功能支具进行康复训练。6周治疗结束后观察Lysholm评分表、VAS评分以及关节间隙。结果: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关节间隙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第6周时,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运动损伤临床疗效与手术治疗相当,止痛效果更佳。
熊俊徐海燕李华南常晓波张政焦琳
关键词:热敏灸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DC-Th轴探讨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综合分析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机制研究,从免疫细胞调控轴角度探讨其内在机制。既往研究显示,树突状细胞(DC)在变应性气道炎症中,启动和诱导各类细胞因子的平衡,最终会影响T细胞的优势分化、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方向和程度。我们认为“DC-Th轴”是针灸调控AR免疫炎症的核心环节。针灸通过对IFN-γ、IL-4等细胞因子的调节,恢复Th1/Th2免疫平衡;抑制Toll样受体和NF-κB蛋白表达,从而影响DC活化;对IL-10、IL-17、TGF-β等细胞因子进行干预,恢复Th17/Treg免疫平衡等方面达到防治AR的目的。
熊俊朱思源张政李军周小红廖凯周海平徐玲玲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
艾灸百会、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与常规西药对比,观察艾灸百会、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采用随机RCT设计,纳入60例合格受试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n=30):选用艾灸百会、涌泉为主的灸法治疗,1次/d,连续2周;对照组(n=30):口服艾司唑仑片,1mg/次,1次/d,于睡前0.5 h服药,连续2周。观察指标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连续2周治疗后,试验组PSQI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DS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百会、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优势显著。
张蕾张政徐海燕黄国民
关键词:艾灸失眠心肾不交
基于倾向评分回归调整探讨艾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灸感与灸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采用倾向评分回归调整(PSRA)均衡基线资料,比较艾灸同一穴位(上印堂)不同灸感(热敏灸态vs静息态)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PAR)灸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106例合格受试者,用艾条悬灸上印堂激发灸感,根据热敏灸感的有无,自然分组为热敏灸组(n=69)和传统灸组(n=37)。两组均在上印堂施灸,每次时间为30min,每天1次,连续四周,共计24次。结局指标为变异性鼻炎症状量表(TNSS)、伴随症状量表(TNNSS)以及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结果:使用PSM进行1:1配对,匹配容差0.02,成功匹配25对,共50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匹配后,治疗后热敏态组TNSS评分为4.01±1.52,低于静态组的5.42±1.10,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敏态组TNNSS评分为1.26±0.43,低于静态组的1.52±0.50,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敏态组RQLQ评分为37.62±6.01,低于静态组的47.22±7.76,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热敏灸组在改善PAR患者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方面均有疗效优势。将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单因素分析具有差异的结果纳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用药、病程为艾灸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艾灸热敏态穴位治疗PAR的临床疗效优于静息态组。
熊俊汤根华张政廖凯周小红徐玲玲李军周海平项洁
关键词:艾灸常年变应性鼻炎前瞻性队列研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