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涛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昆虫
  • 2篇嗅觉
  • 2篇实蝇
  • 2篇小实蝇
  • 2篇蜜蜂
  • 2篇桔小实蝇
  • 2篇访花昆虫
  • 2篇访花行为
  • 1篇东方蜜蜂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油菜
  • 1篇有丝分裂
  • 1篇幼虫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中华蜜蜂
  • 1篇三维模型
  • 1篇色胺
  • 1篇神经系

机构

  • 8篇上饶师范学院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州瑞丰生物...

作者

  • 8篇林涛
  • 2篇曾鑫年
  • 2篇刘家莉
  • 1篇罗朝晖
  • 1篇俞晓凤
  • 1篇赵红
  • 1篇林国卫
  • 1篇黄红琴

传媒

  • 3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亚热带植物科...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5-羟色胺能神经元在桔小实蝇幼虫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2025年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一种对农业造成严重威胁的害虫,尤其是其幼虫阶段对作物的取食危害最为显著,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5-羟色胺(5-HT)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调节了昆虫的取食等多种行为。因此,探究桔小实蝇幼虫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网络的功能,能够为明确其具体行为调节机制及开发针对该靶标的行为调节剂提供基础。本研究采用突触蛋白和5-羟色胺抗体进行桔小实蝇3龄幼虫神经系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获取幼虫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及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分布模式。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幼虫的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由脑和胸腹神经节构成,且两者相互融合,整体神经系统呈左右对称排列。研究发现,脑内各神经髓发育不完全,颚神经节和胸神经节均包含3个神经原节,而腹神经节包含8个,且各神经原节间的分界清晰。3龄幼虫脑内共含86个5-羟色胺能神经元,其中中央脑含20个,颚神经节含22个,胸腹神经节含44个。中央脑的20个细胞体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细胞体簇,每簇含1~3个细胞体。此外,在脑内发现6条神经连合连接两侧脑半球。颚神经节内的SE2和SE3细胞体簇投射出神经突起形成神经连合。5-羟色胺能神经元呈对称排列在胸腹神经节两侧,并向外投射神经突起形成神经连合。本研究揭示了桔小实蝇幼虫神经系统中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分布特征,为理解该生物胺对其行为调控提供了解剖学结构基础,并为理解该生物胺能神经元在双翅目昆虫中的发育及组装方式提供参考。
何丽云王帆林涛
关键词:桔小实蝇幼虫神经系统
章鱼胺、多巴胺对桔小实蝇嗅觉学习和记忆的差异性调控研究
2025年
章鱼胺(Octopamine,OA)和多巴胺(Dopamine,DA)作为普遍存在于昆虫体内的生物胺,参与调控其学习和记忆行为。OA以及DA通过与相应的章鱼胺受体(Octopamine receptors,OARs)或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s,DARs)专一性结合,进而对昆虫的生理过程产生调控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药理干涉的方法来探索OA和DA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嗅觉学习和记忆提取的差异性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桔小实蝇的学习形成中,注射2种OARs拮抗剂酚妥拉明、育亨宾可显著降低其奖赏性嗅觉学习,但不影响其惩罚性嗅觉学习,且两种拮抗剂的效应受到注射浓度和时间的影响。注射2种DARs拮抗剂SCH23390和螺哌隆可显著降低其惩罚性嗅觉学习,但不影响其奖赏性嗅觉学习,2种拮抗剂的效果主要受到注射浓度的影响。在桔小实蝇的记忆提取中,发现注射2种OARs拮抗剂可显著降低桔小实蝇奖赏性记忆的提取能力,但不影响其惩罚性记忆的提取,酚妥拉明的效果受到注射时间的影响,而育亨宾的效果受到注射浓度的影响。注射DARs可同时降低桔小实蝇奖赏性和惩罚性记忆的提取,其中注射SCH23390主要降低惩罚性嗅觉记忆的提取能力,而螺哌隆主要降低奖赏性嗅觉记忆的提取能力。以上结果显示,OA和DA在调控桔小实蝇的嗅觉学习和记忆提取中存在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靶向昆虫学习的行为调节剂提供理论参考。
张学风林涛林小军瞿佳宝项前曾鑫年刘家莉
关键词:桔小实蝇多巴胺受体
东、西方蜜蜂对黑尾胡蜂表皮碳氢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2024年
表皮碳氢化合物是昆虫种内和种间识别的重要信息化合物,探究黑尾胡蜂Vespa soror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种类及蜜蜂的电生理反应对理解蜜蜂与胡蜂间的化学通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黑尾胡蜂翅和足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及相对含量,利用昆虫触角电位(EAG)技术分析了东方蜜蜂Apis cerana、西方蜜蜂A. mellifera对其的反应。结果表明,黑尾胡蜂表皮碳氢化合物由C_(23)~C_(31)的31种碳氢化合物构成,其中烷烃类物质26种、烯烃5种,甲基支链烷烃的含量最高,在翅和足中的相对含量分别是58.72%和71.44%。东、西方蜜蜂均对黑尾胡蜂的表皮碳氢化合物产生显著的EAG反应(P<0.001),且东方蜜蜂的EAG相对反应值显著高于西方蜜蜂(P<0.05),说明东方蜜蜂对黑尾胡蜂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敏感性比西方蜜蜂更高,这可能与两者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捕食与反捕食关系有关。
何丽云林涛
关键词:东方蜜蜂西方蜜蜂触角电位
马家柚花部特征及其访花昆虫种类调查被引量:2
2023年
马家柚是江西优质水果品种,但自花授粉结实率低,需要异花传粉。昆虫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传粉媒介,通过调查马家柚访花昆虫种类和了解马家柚的花部特征,可为使用昆虫实现马家柚授粉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首先调查了马家柚的访花昆虫种类,其次对马家柚花不同形态参数进行测量,并采用蒸馏法提取马家柚鲜花的精油及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组分。马家柚共有访花昆虫23种,隶属于5目12科,其中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最常见的访花昆虫。马家柚的花为双性花,具白色花瓣,黄色花药和绿色柱头。花朵盛开后,花瓣分离,呈辐射对称。雄蕊围绕雌蕊着生,花丝28~47枚。雌蕊具近球形柱头,直径为5.10±0.88 mm,表面具乳白色液体。从马家柚花挥发油中共获得78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73种,相对含量占99.40%。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种类最多,共有39种,相对含量为70.19%;其次是脂肪酸衍生物,有30种,相对含量为28.53%;苯环类化合物4种,相对含量为0.60%。含量较高的组分是法尼醇,α-橙花叔醇和芳樟醇,其含量分别是28.48%、12.85%、10.12%。马家柚访花昆虫种类多样,这可能与其花部结构特征及丰富多样的挥发物作为视觉和嗅觉信号吸引不同类型昆虫有关。
林涛何丽云王帆李炳根阿提克穆·麦麦提周仁辉程薪宇
关键词:马家柚花部特征挥发油访花昆虫访花行为
昆虫脑神经髓结构图谱构建方法综述被引量:2
2021年
脑控制和调节所有动物的行为,昆虫也不例外,构建脑神经髓结构图谱有利于阐明其对行为调控的神经机制。目前,除一些模式昆虫的脑图谱被构建外,大多数昆虫仅针对少数易识别的神经髓(如视叶、触角叶和蕈形体等)进行了三维重建,而对脑内大部分区域还未描述,这与其结构的复杂性有关。随着共聚焦显微成像和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人们有机会获取全脑的结构信息,并构建出三维可视化的图谱,这为研究全脑神经髓的功能提供了重要平台。特别是果蝇全脑神经髓的系统命名法的建立,极大的推动了昆虫脑神经髓结构的研究进展。本文对昆虫脑的结构组成、免疫染色方法、标准脑构建及脑神经髓命名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在构建脑神经髓图谱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这将为推动国内昆虫脑神经髓图谱的构建提供参考。
林涛何丽云王帆刘家莉曾鑫年
关键词:昆虫三维模型免疫染色
上饶油菜访花昆虫种类及中华蜜蜂访花行为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需要昆虫授粉,发现和利用不同地理分布的油菜访花昆虫,对提高油菜的传粉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江西上饶是油菜的重要种植区域,油菜花的花期在2~3月。选择广信区和信州区为观测点,调查了油菜访花昆虫种类,并对优势访花昆虫中华蜜蜂的行为及其与温度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调查共发现油菜有45种访花昆虫,属于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等。其中中华蜜蜂是优势访花昆虫,访花频率在13.70~21.24朵/分钟之间。中华蜜蜂的访花频率与环境的温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r=0.871,P<0.01),温度升高访花频率也升高。
王帆何丽云诸葛嘉欣林涛俞晓凤
关键词:油菜访花昆虫访花行为温度
废电池浸出液对蚕豆种子萌发和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以蚕豆种子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废电池浸出液对蚕豆种子萌发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废电池浸出液对蚕豆根、芽的萌发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都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大,同时微核率也快速上升。本试验表明,较高浓度的废电池浸出液是毒性很强的溶液,属重度污染液。
赵红林国卫罗朝晖林涛黄红琴
关键词:蚕豆萌发有丝分裂
RNA原位杂交技术在昆虫嗅觉相关基因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昆虫具有复杂而精细的嗅觉系统感知外界的气味信息。在嗅觉感受过程中,分布在触角或下颚须上的嗅觉感器通过表达多种蛋白完成气味的识别和转导。通过定位感器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可为研究嗅觉相关蛋白功能及互作机制提供必要的基础。本研究综述了RNA原位杂交技术在定位昆虫嗅觉相关基因的实验方法,分析了该技术在研究昆虫不同嗅觉基因定位和共定位中的应用;指出在进行昆虫RNA原位杂交研究时,应摸索出合适的实验条件和注重对照实验的设计以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何丽云王帆林涛
关键词:原位杂交昆虫嗅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