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凯
- 作品数:8 被引量:95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水量平衡的西江流域实际蒸散发评估
- 2025年
- 本文以中国西南喀斯特流域——西江为研究区域,基于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利用实测降水、径流和GRACE重力卫星陆地水储量数据估算流域实际蒸散发,进而评估GLDAS-Noah和ERA5这2套网格蒸散发产品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2000—2021年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GLDAS-Noah和ERA5蒸散发产品在西江流域适用性较好(NSE>0.72,R^(2)>0.78,P_(bias)分别为-11.0%和10.6%;2套产品组合平均后P_(bias)显著降低为-0.2%);(2)流域蒸散发空间上呈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2000—2021年年均蒸散发为866.5 mm,并呈2.7 mm/a的显著增加趋势;(3)西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增加主要由植被恢复所致。
- 童凯童凯鞠琴胡宝清
- 关键词:蒸散发西江流域
- 青藏高原季节冻土冻融过程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 2025年
- 冻融过程中的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变化,显著影响季节冻土的土壤呼吸动态,同时土壤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通过加剧温室效应影响气候,从而改变降水、蒸散过程等关键水文循环环节。因此,量化季节冻土的冻融过程与土壤呼吸之间的关系,对预测区域气候和水文循环的动态平衡十分关键。以澜沧江上游类乌齐县的季节冻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呼吸和冻融过程连续原位测量数据,建立不同冻融阶段的土壤呼吸单因子模型,分析冻融过程中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昼夜尺度和单次冻融过程的土壤呼吸通量均呈单峰变化,完全融化阶段的土壤呼吸贡献率约为94%;当土壤含水量大于0.09 m^(3)·m^(-3)时,土壤温度对冻融过程中的土壤呼吸影响最为显著;回归拟合中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指数模型表现最佳,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标Q_(10)在融化阶段最高(43.21±4.72),完全融化阶段最低(2.71±0.17),总体随土壤含水量降低和土壤温度升高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暖湿化背景下的季节冻土区土壤碳排放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聂婷余钟波江鹏次旦多杰童凯童凯
- 关键词:土壤呼吸冻融过程季节冻土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青藏高原
- 气候变化下黄河源区水文响应研究
- 黄河源区一般是指唐乃亥水文站以上的集水区域,流域面积121972km2,以其占整个黄河流域16%的面积,产生了38%的径流,因此被称为黄河的水塔.在过去的50年间,黄河源区温度的上升趋势为0.35℃/10y,与此同时,径...
- 孟凡冲苏凤阁童凯
- 四套降水资料在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上游流域的适用性分析被引量:25
- 2013年
- 分析了2003-2009年基于卫星观测的降水数据CMORPH、TMPA 3B42v6、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融合数据ITPCAS和基于地面台站的APHRODITE(2003-2007)四套降水数据集在叶尔羌河上游流域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以这四套降水数据为驱动,利用VIC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叶尔羌河上游流域的降水径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四套降水资料在叶尔羌河上游流域的差异较大,ITPCAS的空间分布与流域冰川的分布较一致,基于冰川区即为大降水区的基本认知,初步认为ITPCAS的空间分布比较合理;其次是TMPA 3B42v6和APHRODITE;在流域的年降水量和季节分配量上,由于缺乏高海拔地区的实测降水资料,无法准确回答各套降水资料在量级上是否合理;在时间序列上,四套降水资料与流域站点降水(库鲁克栏杆站和塔什库尔干站的平均降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从整体上看,CMORPH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流域的月降水变化过程,而APH-RODITE和ITPCAS只能在个别年份对流域的降水描述较好;在径流模拟上,卫星降水数据CMOR-PH显示了作为水文模型输入数据的较大潜力;而其他降水资料在叶尔羌河径流模拟中,与实测径流在量和季节分配上可能存在较大偏差.
- 阚宝云苏凤阁童凯张磊磊
- 关键词:V6降水
- 基于GCMs的青藏高原未来降水及极端降水特征
-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广的高原,也是我国及周边地区大江大河(如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等)的发源地,有“亚洲水塔”之称。降水是最重要的大气对陆地水文系统的输入过程,是河川径流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全球水热循环...
- 童凯苏凤阁
- 关键词:青藏高原降水极端降水GCMS
- VIC模型在三江源地区产汇流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3年
- 基于大尺度陆面水文模型VIC模型,以纳什效率系数、相关系数及相对误差为评判标准,对三江源地区产汇流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产流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产流主要发生在6~9月与降水的空间分布相吻合,且受东亚季风的影响,产流量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VI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三江源地区年内及年际流量的变化过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具体表现为纳什效率系数在0.65~0.80之间,黄河源区、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相对误差分别为-0.3%、8.8%、-15.2%,可见VIC模型在三江源地区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能用于该地区水文过程的模拟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研究。
- 张磊磊郝振纯童凯李泮营康颖鞠琴
- 关键词:VIC模型径流模拟基流
- TRMM降水资料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分析被引量:59
- 2011年
- 利用32个观测台站降水资料,在江河源区以均方根误差(Nrmse)、相对误差(BIAS)和相关系数等指标对TRMM降水数据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TRMM降水数据有较好的适用性,与观测数据相比误差在偏负10%以内,在月时间尺度上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把TRMM数据应用到整个青藏高原,给出了整个高原1998~2009年降水的年均、季均、月均空间分布。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东南部年降水量达到1000mm/a,而西北部仅为200mm/a左右,特别是北缘低于100mm/a;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冬季降水很少。
- 郝振纯童凯张磊磊段小兰
- 关键词:降水TRMM青藏高原
- MODIS/Terra遥感雪盖数据在青藏高原河源区的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基于2000—2009年MODIS/Terra积雪数据产品,分析我国青藏高原主要河源区雪盖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五江源的积雪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念青唐古拉山及横断山南部等地区,而北部积雪相对偏少;降雪主要集中于春冬季节,且雪盖变化呈现双峰形特点,峰值主要集中在2月和11月。不同季节雪盖表现出一定的趋势变化,春季雅鲁藏布江源区雪盖显著减少;秋季长江源区雪盖面积显著增加;冬季雪盖变化差异较大,黄河、澜沧江和怒江源区雪盖面积在减少,但趋势不显著,长江和雅鲁藏布江源区雪盖面积在增加,但仅长江源区增加趋势显著。总体而言,五江源地区雪盖面积表现出略微增加的趋势,但不显著。
- 郝振纯张磊磊童凯康颖
- 关键词:青藏高原雪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