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周平

作品数:23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小麦
  • 8篇性状
  • 5篇光合特性
  • 4篇大麦
  • 3篇选育
  • 3篇旗叶
  • 3篇小穗
  • 3篇光合性状
  • 3篇黑小麦
  • 3篇高光效
  • 3篇产量性状
  • 2篇性状分析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硬粒
  • 2篇硬粒小麦
  • 2篇杂交
  • 2篇杂种
  • 2篇杂种优势
  • 2篇日变

机构

  • 23篇陕西省杂交油...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23篇翟周平
  • 21篇赵鹏涛
  • 16篇赵小光
  • 12篇尚毅
  • 11篇罗红炼
  • 9篇张耀文
  • 5篇苟升学
  • 4篇李龙华
  • 3篇张振兰
  • 3篇赵兴忠
  • 2篇关周博
  • 2篇赵卫国
  • 1篇侯君利
  • 1篇柴靓
  • 1篇陈文杰
  • 1篇李积铭
  • 1篇张新
  • 1篇李保军
  • 1篇曹栎
  • 1篇肖金平

传媒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江西农业学报
  • 3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研究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小麦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本研究旨在为选育高产黑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5个黑小麦品系和1个普通小麦(CK)为材料,在抽穗期—成熟前期7个生育期探究了旗叶光合特性指数(PCI)的变化及其与籽粒产量(GY)的关系。结果表明:与CK相比,5个黑小麦品系旗叶的叶绿素含量(CC)在抽穗期—灌浆后期均显著较低;绿叶面积(GLA)在灌浆后期较低而在成熟前期则较高,生物学产量(BY)的增长速率在灌浆前—中期均显著较高而在开花期—灌浆前期、灌浆末期—成熟前期则均显著较低;灌浆速度(GFR)在灌浆—中期、灌浆中—后期均显著较低。5项PCI与GY间显著正相关,PCI的变化速率在抽穗期—开花期、开花期—灌浆前期与GY间正相关而在灌浆中—后期、灌浆后—末期、灌浆末期—成熟前期则负相关。PCI的变化速率与GY间相关程度为GLA>Trm>Pn>Gs>CC,Pn>Gs>Trm>CC>GLA。不同时期PCI的变化速率与GY间相关性程度为灌浆中期>灌浆前期>灌浆后期>灌浆末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前期,开花期—灌浆前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中期>灌浆末期—成熟前期>灌浆后—末期>灌浆中—后期。选育旗叶在抽穗期—灌浆中期具有较高CC、Pn、Gs、GLA的黑小麦品系是提高黑小麦产量的重要手段。
张耀文赵鹏涛李积铭赵小光尚毅张振兰翟周平李龙华
关键词:黑小麦光合特性
杂种小麦光合特性杂种优势的日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阐明杂种小麦光合特性杂种优势的日变化规律以及和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普通小麦杂交种‘陕垦6号’及其亲本为材料,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分别测定了开花期、灌浆前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的光合参数,然后对各参数的杂种优势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表明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杂种优势在开花期最弱,灌浆中期最强。在灌浆前期,净光合速率在上午为正向杂种优势,下午为负向杂种优势。气孔导度则上午为负向杂种优势,下午为正向杂种优势;蒸腾速率的杂种优势在灌浆前期最弱,灌浆中期最强。水分利用效率的杂种优势在开花期最弱,在灌浆前期表现最强,到了灌浆后期又开始下降。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小麦光合杂种优势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是大气CO2浓度。所以宜在灌浆中期进行高光效品种的选育,可以有效的发挥小麦的光合杂种优势,同时在不同时期合理利用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田间管理。
赵鹏涛赵小光马永强罗红炼翟周平
关键词:光合特性日变化环境因子杂种小麦杂种优势
硬粒小麦不同功能叶光合性状差异及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以农艺性状差异明显的3个硬粒小麦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功能叶之间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一日内光合有效辐射的差异。结果表明: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面积、光合有效辐射高于倒2叶和倒3叶,而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则无显著性差异;去掉旗叶后,3个材料的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8.66%、18.78%和12.15%,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去掉倒2叶和去掉倒3叶的处理,而不同的功能叶处理后经济系数和每穗粒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传统的硬粒小麦选育方法上,结合高光效育种手段,加强灌浆期旗叶光合性状的筛选,有助于提高硬粒小麦产量,并为进一步开展光合机理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赵小光赵鹏涛尚毅翟周平张耀文
关键词:硬粒小麦功能叶光合性状千粒重高光效育种
抽穗后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为了探讨不同小麦品种之间的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光合作用与经济产量的关系,本研究选取4个不同冬小麦品种分别在6个生育时期进行了光合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旗叶6项光合特性指标随发育进程变化的趋势、变化程度基本相同,但不同品种在不同发育时期内光合特性指标的数值、变化程度不同;6项光合特性指标均与籽粒产量正相关;相关程度表现为绿叶面积>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不同时期光合特性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顺序为灌浆中期>灌浆前期>灌浆后期>开花期>抽穗期>灌浆末期;在开花期至灌浆后期,维持和提高旗叶的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因此,在开展小麦高光效育种时,对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光合特性测定和比较对育种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李龙华赵鹏涛张耀文赵小光翟周平侯君利尚毅罗红炼
关键词:光合特性
高蛋白大豆‘秦豆201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本研究介绍了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秦豆2014’的选育过程,用自育高蛋白品系96E218作母本,高产品种‘濮豆10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摘荚混合法处理分离后代选育而成。通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证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蛋白质含量高(粗蛋白含量47.79%)的突出特点。经过播期试验和密度试验,确定了该品种的最佳播期和最适密度。最后,讨论了高蛋白大豆品种的选育方法和推广模式。
张璞苟升学肖金平翟周平
关键词:大豆高产高蛋白栽培技术
一种基于远缘杂交技术的黑小麦新种质资源的创制方法
本发明属于小麦育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远缘杂交技术的黑小麦新种质资源的创制方法,选择波兰小麦和普通小麦进行杂交,得到第一代F<Sub>1</Sub>不育系,将第一代F<Sub>1</Sub>不育系再与普通小麦杂交,得...
赵鹏涛尚毅翟周平李龙华张振兰赵小光赵卫国
文献传递
小麦远源杂交种光合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为阐明小麦远缘杂种的光合性状杂种优势,以六倍体小麦为母本,四倍体小麦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在小麦灌浆期测定了2个亲本和杂交种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相关性状和不同光照强度、不同CO_(2)浓度、1日内不同时间净光合速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小麦杂交种净光合速率的中亲优势为正,超亲优势为负,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正向杂种优势,胞间CO_(2)浓度为负向杂种优势;叶绿素浓度为负向杂种优势,而旗叶面积、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均为正向杂种优势;光量子效率为负向杂种优势,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均为正向杂种优势;羧化效率为正向杂种优势,而CO_(2)补偿点和CO_(2)饱和点为负向杂种优势;净光合速率的中亲优势在1日内均为正向杂种优势,而超亲优势在1日内均为负向杂种优势。综上所述,远缘杂交可以提高小麦种质资源对环境的适应性,提高光能利用率,通过高光效育种结合传统选育的手段,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产量。
赵小光翟周平尚毅柴靓赵鹏涛
关键词:远缘杂交光合作用性状杂种优势
一种高光效多倍体小麦的筛选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光效多倍体小麦的筛选方法,涉及农业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小麦灌浆期分别测定不同倍性小麦旗叶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相关性状及光合抗逆能力;通过分析测定数据从不同倍性小麦中筛选出最佳高光效多倍体小麦;光...
赵鹏涛赵小光张耀文翟周平罗红炼苟升学
文献传递
陕垦6号小麦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研究陕垦6号小麦品种在关中灌区的适应性,以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小偃22为对照,研究了2013-2015年度适播期和晚播期对陕垦6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垦6号在不同播期下,各年度的产量都比对照增产,适播期的增产幅度较大,属于高产稳产品种;在适播期,增产的主要因素是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而在晚播期,增产的主要因素是穗粒数。所以陕垦6号和小偃22一样可以在关中灌区大面积进行推广。
赵鹏涛赵小光罗红炼翟周平
关键词:小麦品种播期适应性
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被引量:53
2019年
为了评价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对小麦品质贡献关系,本研究以219份小麦品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粉质仪和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并依据国家粮食检验标准对小麦多个品质性状进行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容重和最大拉伸阻力具有较大的变异幅度,而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变异幅度较小;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41.85%);容重与硬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硬度与吸水率和延展性相关性最高;除了容重,沉降值与其他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吸水率与延展性和最大拉伸阻力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稳定时间与拉伸面积、延展性和最大拉伸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拉伸面积与延展性和最大拉伸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可综合为沉降因子、面团因子和容重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93.54%,基本反映小麦品质性状的全面信息。研究结果将为小麦加工品质预测及优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赵鹏涛赵卫国罗红炼翟周平李保军苟升学
关键词:小麦品系主成分分析品种选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