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株临床分离粪肠球菌万古霉素药敏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深圳大学附属南山医院分离出的68株粪肠球菌药敏特点,了解万古霉素(Van)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微生物室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分离出的68株粪肠球菌,统计屎肠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Van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析耐药分离患者临床特点。结果:68例粪肠球菌标本主要来自于中段尿、导管和血液,分别为51%、12%和12%。同时屎肠对Van不敏感株占5.9%(仅4株),最高MIC值为16μg·m L-1,均无Van用药史。结论:在粪肠球菌Van不敏感菌株仍低,需要注意其MIC值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Van治疗。
- 邓向斌蔡博涛徐广健蒲彰雅廉婕潘伟光白冰邓名贵刘晓军王红燕李多云邓启文余治健
- 关键词:粪肠球菌万古霉素药敏试验
- 148例粪肠球菌培养阳性尿路感染药敏和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深圳大学南山医院临床分离中段尿培养粪肠球菌临床及细菌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11至2015年深圳大学南山医院住院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粪肠球菌阳性病例,统计细菌科室分布,对各种常用抗生素药敏分布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基础疾病特点及抗感染治疗效果。结果:共收集148例住院患者中段尿培养粪肠球菌阳性的病例,临床分离中科室最常见的是泌尿外科(59.5%)、肿瘤科(8.1%)、肾内科(5.4%)和新生儿科(5.4%),临床资料分析提示尿路梗阻及尿路功能异常是尿路感染发生最常见的原因。结论:尿路梗塞及功能异常是导致复杂性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其对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感染治疗尿路粪肠球菌感染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 韩雪莹林佛君蒲彰雅徐广健蔡博涛白冰邓向斌潘伟光廉婕余治健邓启文
- 关键词:粪肠球菌尿路感染药敏试验
- 利奈唑胺治疗患者肠道耐药肠球菌定植观察
- 2017年
-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LZD)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患者肠道LZD耐药肠球菌定植情况,为预防耐药肠球菌播散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深圳大学南山医院住院并使用LZD治疗患者15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集用药前后各时间段患者粪便标本,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肠球菌及LZD耐药肠球菌,E.–test法检测肠球菌LZD药敏,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LZD耐药相关基因,包括23S rRNA基因V区、cfr、cfr(B)及optr A基因片段。结果:15例LZD治疗患者多数有长期慢性内科疾病病史或手术史,其使用LZD前均有抗生素使用史。肠道定植肠球菌检出率随着LZD用药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其中2例患者在用药前检出LZD耐药肠球菌,随着用药1周肠道LZD耐药肠球菌亦分离不到,两例患者分离到的LZD耐药肠球菌均检测到optr A基因阳性。结论:LZD治疗患者肠道存在LZD耐药定植肠球菌分离阳性患者,LZD使用可以去除定植菌但定植菌是否具有耐药传播的临床意义有待明确。
- 白冰蔡博涛徐广健姚伟明陈重蒲彰雅王红燕程航李多云郑金鑫邓向斌刘晓军邓启文余治健
- 关键词:肠球菌利奈唑胺药敏试验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现状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防控CRAB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l~12月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组与CRAB组,将其对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并应用SPSS软件分析C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CSAB组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率〉90%,而CRAB组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90%。两组对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均没有出现耐药菌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人住ICU天数(OR=2.771,95%CI:1.670~4.59)、使用抗菌药物天数(OR=1.076,95%CI:1.021—1.13)、使用呼吸机(OR=4.627,95%U:1.919~11.15)和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2.980,95%CI:1.033~8.59)是我院C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和外源性感染途径在CRAB的产生和传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减少CRAB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廉婕蔡博涛雷鑫星
- 关键词:抗菌药物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