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毒性肝炎
  • 1篇知识
  • 1篇知晓
  • 1篇知晓率
  • 1篇数据分析
  • 1篇年变化
  • 1篇皮穿刺
  • 1篇肿瘤
  • 1篇肿瘤登记
  • 1篇氩氦靶向
  • 1篇氩氦靶向冷冻...
  • 1篇氩氦刀
  • 1篇戊型
  • 1篇戊型病毒性肝...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经皮穿刺
  • 1篇冷冻

机构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省疾病...

作者

  • 4篇赵敏
  • 2篇孙惠昕
  • 2篇宋冰冰
  • 2篇宋冰冰
  • 1篇方丽红
  • 1篇李凤琴

传媒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肿瘤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及相关因素:基于黑龙江省居民的数据分析
2025年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开展癌症防控和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癌症中心编制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对全省15~69岁居民进行入户调查。采用log-binomial回归分析影响知晓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6 598份,黑龙江省居民整体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0.08%。Log-binomi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45~59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年收入4万元以上、有癌症家族史、健康状况比较好和一般及比较差、从不吸烟和调查点类型为城市的人群知晓率均较高(均P<0.05)。结论 黑龙江省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处于中等水平,可能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癌症家族史、健康状况、吸烟状况和调查点类型等因素影响。建议针对知晓率较低人群,加强癌症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
赵敏张茂祥孙惠昕孙惠昕贾海晗宋冰冰
关键词: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治疗168例肺癌患者的护理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对氩氦靶向冷冻治疗肺癌患者护理,探讨对氩氦刀治疗肺癌患者护理的最佳方法。方法治疗前对168例肺癌患者在实施细致的术前教育心理护理和完善准备工作,治疗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饮食指导及并发症的护理,进行护理经验总结。结果168例患者经心理护理、伤口护理、并发症护理无1例出现紧张、恐惧、伤口感染及不良并发症。结论加强氩氦刀治疗期间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可以保证病人顺利完成氩氦刀治疗,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损伤和减轻痛苦,手术安全性高,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李凤琴赵敏方丽红
关键词:肺癌氩氦刀护理
2019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流行现况及2013—2019年变化趋势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2019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及2013—2019年趋势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3—2019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处上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通过质量控制相关指标对数据进行审核,计算粗发病(死亡)率、中标发病(死亡)率、世标发病(死亡)率、0~74岁累积发病(死亡)率等指标。采用Joinpoint 4.6.0软件计算恶性肿瘤中标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分析2013—2019年变化趋势。[结果]2019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6732例,其中男性8639例,女性8093例。粗发病率为295.37/10万,中标发病率为167.10/10万,世标发病率为164.18/10万。恶性肿瘤死亡病例10988例,其中男性6540例,女性4448例。粗死亡率为193.97/10万,中标率为101.22/10万,世标率为101.66/10万。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55岁以后快速上升,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略高于女性。发病前5位依次为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甲状腺癌,死亡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女性乳腺癌。2013—2019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中标发病率从2013年的153.08/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67.10/10万,中标死亡率从2013年的92.22/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01.22/10万,但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胃癌是黑龙江省肿瘤防控的重点。
王婉莹孙惠昕孙惠昕贾海晗赵敏赵敏宋冰冰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肿瘤登记
2010—2022年黑龙江省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2010—2022年黑龙江省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黑龙江省戊肝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0—2022年黑龙江省戊肝报告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戊肝病例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戊肝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2010—2022年黑龙江省戊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7/10万;各月份均有戊肝报告病例,10月至次年4月为戊肝发病高峰期;黑龙江省各市(地)每年均有戊肝报告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前五位的地区分别为七台河市(2.38/10万)、鹤岗市(2.03/10万)、双鸭山市(1.94/10万)、鸡西市(1.56/10万)和伊春市(1.54/10万);男性与女性报告发病率均呈逐年降低趋势,男性APC为-8.41%(95%CI:-11.31%~-5.42%,P<0.001),女性APC为-5.22%(95%CI:-9.12%~-1.09%,P=0.013),各年份男性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女性;45~55岁年龄组累计发病例数最多,为1430例(30.45%);家务及待业1380例(29.39%)和农民1204例(25.64%)占比较高。结论2010—2022年黑龙江省戊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地域性和人群特征,冬季及春季为发病高峰期,男性、45~65岁年龄组、家务及待业人员和农民为戊肝的高发人群。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宣传活动,推广戊肝疫苗接种,有望进一步降低黑龙江省戊肝发病率。
赵敏彦子博
关键词: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