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疫情
  • 1篇疫情分析
  • 1篇染病
  • 1篇重点传染病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防控策略
  • 1篇百日咳
  • 1篇传染
  • 1篇传染病

机构

  • 2篇西双版纳州疾...

作者

  • 2篇范建华
  • 2篇陈绍云
  • 1篇徐文月
  • 1篇张建中
  • 1篇李鸿斌
  • 1篇申剑波
  • 1篇杨洋
  • 1篇李海艳
  • 1篇杨红梅
  • 1篇赵双燕
  • 1篇郭丽珠

传媒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卫生软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西双版纳州重点传染病的疫情分析及防控策略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近10年重点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为调整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管理的西双版纳州2004~2013年重点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在疫情分析的基础上对现行防控策略和措施进行评价。结果 2004~2013年鼠间鼠疫累计发生8起疫情(均为2007年之前发生),无霍乱疫情,疟疾发病率由215.83/10万降到1.53/10万,麻风病患病率由0.44/万降到0.23/万;至2013年结核病发病率为60/10万,艾滋病的总人群感染率为0.171%,少数民族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94.97%、高于全国同期的21.74%;2008年首次发生狂犬病本地感染病例,之后病例数呈逐年增多趋势,2013年首次发生因境外输入病例引起二代传播的登革热暴发疫情,累积病例达1 294例。结论西双版纳州重点传染病的疾病谱因受防控投入差异、境外传染源输入的影响正发生改变,防控效果较好的是鼠疫、霍乱、疟疾、麻风病,流行水平仍然较高的是结核、艾滋病、肠道寄生虫病,新增传染病疫情频发,进一步加强传染源监测、实时调整防控策略及其落实必不可少。
范建华郭丽珠李鸿斌葛文珊杨红梅陈绍云申剑波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
1953-2013年西双版纳州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1953-2013年西双版纳百日咳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不同时期实际的防控策略将西双版纳州61年来百日咳防控工作划分为4个阶段,对各阶段的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53-2013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百日咳病例52,154例,死亡96例,年均发病率为129.33/10万,年均死亡率0.24/10万,其中自然感染流行期(1953-1969年)发病率315.61/10万,至免疫规划时期(2001-2013年)降至1.99/10万;1972-2013年,百日咳一年四季均有发病,3月份的病例开始增多,6-9月为发病高峰,10月后病例明显减少,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9.00%);职业分布以托幼儿童和学生居多(占83.91%)。[结论]西双版纳州百日咳预防控制工作成绩显著,但边远山区和边境地区尚存在免疫空白人群,仍存在小规模局部暴发疫情的可能,应进一步加强百日咳疫苗的常规免疫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同时应加强对传染源管理、疫情监测及免疫水平监测,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百日咳的流行。
赵双燕陈绍云张建中杨洋李海艳徐文月范建华
关键词: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