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剑波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关节
  • 3篇ILIZAR...
  • 2篇外科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ILIZAR...
  • 1篇带线
  • 1篇带线锚钉
  • 1篇地黄
  • 1篇地黄汤
  • 1篇亚组
  • 1篇亚组分
  • 1篇亚组分析
  • 1篇氧化应激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退行性
  • 1篇腰椎退行性疾...
  • 1篇针灸
  • 1篇知柏地黄
  • 1篇知柏地黄汤

机构

  • 9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怀化市中医院

作者

  • 9篇何剑波
  • 5篇管华
  • 5篇谢杰伟
  • 5篇黄伟明
  • 2篇许一吟
  • 2篇刘毅
  • 1篇何蓉蓉
  • 1篇王萌
  • 1篇王羽丰
  • 1篇李怡芳
  • 1篇林定坤
  • 1篇赵兵德
  • 1篇侯宇
  • 1篇栗原博
  • 1篇陈树东
  • 1篇杨冬辉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足踝外科电子...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4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距骨骨软骨损伤外科治疗被引量:5
2020年
距骨骨软骨损伤病因较为复杂,诊断上需结合症状、体征、X线片、CT扫描和MRI平扫等手段来明确,影像学特征对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估预后有帮助。针对急性骨软骨损伤后出现机械性症状和经过3~6个月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金标准是采用微骨折治疗小于1.5 cm^(2)的损伤,修复、替代和再生治疗应用于难治性损伤或范围较大的损伤。
刘毅何剑波肖志峰魏锦强李小初
关键词:骨软骨损伤距骨外科治疗
距下关节制动术治疗青少年平足症的中期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HyProCure距下关节制动器治疗青少年柔性平足的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使用HyProCure距下关节制动器治疗青少年柔性平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取出HyProCure距下关节制动器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影像学资料改变(负重正位X线片的距舟覆盖角(TCA)、负重侧位X线片的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跟骨距骨角(Kite角)、后足力线Saltzman位片的跟骨外翻角(CVA))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15例(28足),其中男6例(12足),女9例(16足)。随访时间为36~51个月(平均随访43.61个月),置入距下关节制动器年龄为8~13岁(平均年龄为10.46岁),取出距下关节制动器年龄为10~17岁(平均年龄为13.25岁)。末次随访时,患者的AOFAS评分及Pitch角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Meary角、距舟覆盖角、Kite角、CVA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距下关节制动术治疗青少年柔性平足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疼痛及功能恢复,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且通过生物力学重塑与软组织平衡,能够在取出距下关节制动器后维持足弓形态及生理力线。
梁家畅管华冯恩辉陈谱何剑波黄伟明许一吟谢杰伟
带线锚钉联合髌胫减张带环扎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联合髌胫减张带环扎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用带线锚钉联合髌胫减张带环扎治疗的髌骨下极骨折患者22例,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为29~77岁,平均为(55.82±13.22)岁。左侧髌骨下极骨折10例,右侧1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均早期进行负重及膝关节活动度训练,评估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Böstman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为12~64个月,平均为(36.55±17.68)个月。术后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膝关节伸直受限等并发症。术后X线检查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及Insall-Salvati指数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östman评分为(28.05±1.66)分,其中优15例,良7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带线锚钉联合髌胫减张带环扎可以有效固定髌骨下极骨折,允许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陈谱谢杰伟冯恩辉梁家畅黄伟明何剑波郑瑞端管华
关键词:髌骨下极骨折带线锚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强筋束骨”手法在青年颈型颈椎病防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观察颈部强筋束骨手法为主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颈性颈椎病诊断的119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试验组给予颈部强筋束骨手法为主治疗(颈部强筋束骨手法+穴位自我按摩手法+颈椎功能保健操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颈椎牵引+颈部制动治疗),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期对2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法(VAS)疼痛评分、Vernon颈废用指数(NDI)评分,并于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2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1个疗程后,试验组的治愈率和临床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访期间,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有下降趋势,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未见明显下降。(2)治疗1周、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试验组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1个月、2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的改善作用也均优于对照组(P<0.01)。(3)在本研究过程中,无1例出现颈痛加重、头晕、呕吐、胸闷等不良反应。【结论】以颈部强筋束骨手法为主治疗与西医常规保守治疗均能改善颈型颈椎病的症状及体征,但以颈部强筋束骨手法为主治疗的试验组的疗效更明显、更持久。
赵兵德杨冬辉王羽丰何剑波林定坤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中医手法
排针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目的 观察排针法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共20例,男11,女9,年龄35-59岁,平均43.3岁;运用排针刺法对其进行快速干预,观察其疗...
陈树东侯宇何剑波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针灸
Ilizarov技术联合钢针内固定治疗12例足踝部夏科关节病
2025年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钢针内固定治疗足踝部夏科关节病(Charcot neuroarthropathy,CN)的近期疗效。方法2020年6月—2023年12月,采用Ilizarov技术联合钢针内固定治疗12例足踝部CN(EichenholtzⅢ期)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9~66岁,平均48.6岁。病程1~16个月,平均6.8个月。其中7例主要累及踝关节,5例主要累及中足;3例存在皮肤破溃、软组织感染。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31.2±9.0)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躯体健康评分(PCS)、心理健康评分(MCS)分别为(32.6±6.8)、(47.8±8.4)分。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定期随访行X线片或CT检查评估关节融合情况,采用AOFAS评分及SF-36-PCS、MC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神经或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例切口愈合不良,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3个月,平均23.3个月。影像学复查示所有关节均成功融合,融合时间为13~21周,平均16.8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72.5±6.4)分,SF-36-PCS、MCS评分分别为(63.2±8.4)、(76.7±5.3)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踝部CN采用Ilizarov技术联合钢针内固定治疗后,患者行走功能恢复,可获得满意近期疗效。
陈谱管华冯恩辉梁家畅许一吟何剑波黄伟明谢杰伟
关键词:足踝部ILIZAROV技术钢针关节融合术
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第四跖骨短小症:延长比例亚组分析
2025年
背景: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第四跖骨短小症十分有效,但仍有并发症,目前对于第四跖骨延长最佳比例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第四跖骨短小症的临床疗效及最佳延长比例。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使用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第四跖骨短小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第四跖骨手术前后长度、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对延长长度比例进行亚组分析,评估术式的最佳适用条件。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6例患者,患者治疗前第四跖骨长度为(43.51±3.75)mm,短缩长度为(12.53±2.82)mm,治疗期间延长时间为(36.95±4.12)d,带外固定支架时间为(102.30±32.74)d,治疗后延长长度为(13.90±3.47)mm,延长比例为(32.30±9.10)%;②末次随访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t=0.763,P<0.01);③主要术后并发症有骨不连、跖趾关节脱位、跖趾关节僵硬、第四跖骨延长过度,所有患者无感染、趾端感觉异常;④基于延长长度比例亚组分析显示,延长长度比例≤35.36%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明显低于延长长度>35.36%组(100%)(t=14.008,P<0.01);同时延长长度比例≤35.36%组患者术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90.25±3.01)分高于延长长度比例>35.36%组(82.00±9.97)分(t=2.254,P=0.037);⑤提示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第四跖骨短小症手术创伤小,可显著改善患者足部畸形,尤其适用于治疗延长长度比例不超过35.36%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满意。
梁家畅管华冯恩辉陈谱黄伟明何剑波谢杰伟
关键词:ILIZAROV技术骨科植入物
知柏地黄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本研究采用摘除卵巢手术(ovariectomy,OVX),建立原发性绝经后的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研究知柏地黄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药效作用及相关机制。实验方案经暨南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10315-03),所有程序均严格按照动物使用和护理的伦理原则进行。实验分为正常组、OVX组、知柏地黄汤低剂量(32 g·kg^(-1)·day^(-1))和高剂量组(64 g·kg^(-1)·day^(-1))、阳性药阿仑磷酸钠(9.9 mg·kg^(-1)·q3d)组。C57BL/6小鼠造模且给予药物干预8周后,取股骨和胫骨组织检测骨微结构、骨吸收和氧化应激等指标。实验结果显示,给予知柏地黄汤干预后,OVX所致的骨微结构损伤得到缓解,相关参数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体积分数(bonevolume/totalvolume,BV/TV)、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number,Tb.N)、骨小梁连接密度(connectivity density,Conn.D)均明显增加。同时,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量明显降低,破骨分化相关蛋白及基因水平降低,说明知柏地黄汤能抑制OVX后增强的破骨细胞活性。之后,利用网络药理学构建知柏地黄汤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网络,发现其活性成分的靶点基因与氧化应激通路密切相关。最后,骨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检测结果显示,知柏地黄汤治疗后小鼠骨组织氧化应激产物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显著降低,而抗氧化应激物谷胱甘肽(L-glutathione,GSH)的水平升高。以上结果显示,知柏地黄汤能够调控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破骨活性而起到治疗PMOP的作用,将为中医药防治PMOP提供理论依据。
江曼亚叶悦张琼谊罗淦清邓文喆王萌栗原博何剑波何剑波李怡芳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氧化应激破骨细胞骨吸收知柏地黄汤
骨水泥填塞联合Ilizarov技术分期治疗感染性第1跖趾关节痛风石并骨缺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骨水泥填塞联合Ilizarov技术分期治疗感染性第1跖趾关节痛风石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使用骨水泥填塞联合Ilizarov技术分期治疗的感染性第1跖趾关节痛风石并骨缺损患者7例,男6例,女1例,痛风石破溃时间3 d至1年。所有患者均一期行痛风石切除、修整被破坏的第1跖骨远端及近节趾骨近端,使用骨水泥进行临时填塞,待感染控制后二期行外固定器骨延长术。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畸形矫正程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二期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针道感染,后期无应力性骨折发生。患者第1跖骨平均延长(21.1±5.3)mm,拆除外固定器时间12~16周,拆除后患者均能完全负重行走。术前VAS评分为(8.4±1.5)分,AOFAS评分为(49.3±6.7)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1±0.6)分,AOFAS评分为(82.9±7.2)分,均显著优于术前(t=25.421,P<0.001;t=31.519,P<0.001)。结论:骨水泥填塞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性第1跖趾关节痛风石并骨缺损,可以有效控制感染,恢复第1跖列长度,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谢杰伟陈谱管华刘毅黄伟明冯恩辉何剑波梁家畅
关键词:骨缺损跖趾关节ILIZAROV技术骨水泥填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