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迪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细胞
  • 2篇晶状体
  • 2篇晶状体上皮细...
  • 2篇基因
  • 1篇蛋白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性别差异
  • 1篇修饰物
  • 1篇血清
  • 1篇血清HSCR...
  • 1篇血清超敏C-...
  • 1篇氧化应激
  • 1篇英文
  • 1篇增殖
  • 1篇增殖分化
  • 1篇人晶状体
  • 1篇人晶状体上皮...

机构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亚利桑那大学

作者

  • 5篇吴迪
  • 3篇张劲松
  • 2篇赵江月
  • 2篇阎启昌
  • 1篇刘丹
  • 1篇王欣玲
  • 1篇闵晓洁
  • 1篇李晶
  • 1篇张天晓
  • 1篇秦宇
  • 1篇王涵
  • 1篇韩笑
  • 1篇王明武
  • 1篇何雪菲
  • 1篇吴欣蔚

传媒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筛查
2013年
目的: 对中国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ADCC)的已知候选基因进行筛查以寻找致病位点。方法: 收集一个ADCC家系的临床资料并采集静脉血。在24个已知与ADCC相关基因附近选择微卫星标记,利用Linkage软件Mlink软件包进行连锁分析计算Lod值。结果: 此家系白内障类型为核性白内障,24个候选基因附近50个微卫星Lod值均小于0,微卫星所在区域与此家系致病基因无连锁关系。结论: 此ADCC家系致病基因不是已知的与ADCC相关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致病基因突变导致此家系疾病发生。
王涵张天晓吴迪张劲松
关键词:基因
SUMO蛋白在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内的表达及对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在体外正常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内的表达以及由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条件下SUMO的变化,探讨其对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SUMO1,2/3,4蛋白在正常培养的SRA01/04内的表达及分布;通过RT-PCR法,观察不同浓度和时间高糖处理时SUMO 1-4 mRNA的表达变化。按浓度实验分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5.5、12.5、25、50 mmol/L作用24 h。按时间实验分组:葡萄糖浓度50 mmol/L作用0、6、12、24 h。将GFP-SUMO2质粒转入细胞后通过CCK8检测法和A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高糖(50 mmol/L)处理后,转染与非转染组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SUMO 1-4蛋白在SRA01/04细胞内主要分布于细胞核,SUMO 2/3同时少量分布于胞质;RT-PCR结果可见,与低糖组比较,高糖组随着糖浓度增加SUMO1-SUMO4 mRNA表达增加(P〈0.05);与50 mmol/L高糖处理0 h比较,随着处理时间增加SUMO1-SUMO4 mRNA表达增加(P〈0.05)。与非转染组比较,转染GFP-SUMO2的SRA01/04经高糖处理后存活率增加,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 SUMO蛋白在SRA01/04内阳性表达,一定程度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影响SUMO mRNA表达。
韩笑王欣玲吴迪张劲松阎启昌
关键词: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
SERPING1基因rs2511989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关性研究的Meta分析(英文)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典通路SERPING1基因rs2511989基因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PubMed、Cochrane、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使用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评价SERPING1 rs2511989基因多态性与AMD易感性的关联程度,同时对入选文献异质性,敏感性以及发表偏倚等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15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8657例AMD患者,对照组5393例。各个遗传模型中均未发现SERPING1基因多态性与AMD发病具有相关性。(显性模型:OR=0.960,95%CI:0.918~1.003,P=0.009;隐性模型:OR=0.898,95%CI:0.791~1.019,P=0.035;共显性纯合模型:OR=0.881,95%CI:0.770~1.008,P=0.003;共显性杂合模型:OR=0.962,95%CI:0.917~1.010,P=0.050)。但进一步研究发现SERPING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血管型AMD显著相关。(显性模型:OR=0.691,95%CI:0.547~0.872;共显性纯合模型:OR=0.661,95%CI:0.450~0.971;共显性杂合模型:OR=0.754,95%CI:0.589~0.964)。亚组分析未发现种族与国家对rs2511989基因多态性与AMD有影响。结论:通常情况下SERPING1 rs2511989基因多态性与AMD无相关性,但在新生血管类型AMD可能与其存在相关性。期待更多研究来证实该假说。
秦宇赵江月潘春树何雪菲闵晓洁王明武阎启昌吴迪李晶吴欣蔚张劲松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Msx2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肌节同源盒基因同系物2(MSX2)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PCR克隆及DNA连接的方法克隆pEGFP-MSX2及pEGFP-MSX2突变质粒,将这两种质粒利用脂质体瞬时转
吴迪赵江月张劲松
关键词:晶状体上皮细胞
文献传递
首次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hsCRP的性别差异及意义
2021年
目的探究首次脑梗死(CIS)患者和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性别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接收的CIS患者134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前来本院体检的12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根据性别将其分为男性研究组(66例)和女性研究组(68例)、男性参照组(63例)和女性参照组(57例),比较各组血清hsCRP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年龄、烟酒史、血压血糖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研究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组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女血清hsCRP水平与年龄、BMI、LDL、HDL、CHOL、TG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首次CIS患者和正常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存在性别差异,女性CIS与炎性反应联系密切,hsCRP对女性CIS的诊断具有实际意义。
吴迪刘丹
关键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性别差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