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德桥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篇动态模型
  • 1篇引流砂
  • 1篇振动
  • 1篇取向硅钢
  • 1篇转炉
  • 1篇转炉副枪
  • 1篇自动化炼钢
  • 1篇自开率
  • 1篇无取向
  • 1篇无取向硅钢
  • 1篇炼钢
  • 1篇炼钢技术
  • 1篇洁净钢
  • 1篇精炼
  • 1篇静态模型
  • 1篇角部横裂
  • 1篇角部横裂纹
  • 1篇角裂
  • 1篇硅钢
  • 1篇横裂

机构

  • 4篇新余钢铁集团...
  • 1篇钢铁研究总院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4篇廖德桥
  • 3篇刘群
  • 1篇邹锦忠
  • 1篇谢桂强
  • 1篇马鹏
  • 1篇万伟
  • 1篇余小琴
  • 1篇帅勇
  • 1篇张盛梁
  • 1篇梅雄城
  • 1篇吴春红
  • 1篇林文辉

传媒

  • 3篇江西冶金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提高钢包自开率的生产实践被引量:3
2018年
分析全程加盖条件下影响钢包自开率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对钢包下台倒渣、上水口和座砖清扫、加砂操作等制定了新的作业标准和规范,同时调整了引流砂的成分和粒度,使钢包在全程加盖后的自开率由93.68%提高至98.16%,不仅减少了因钢包引流操作造成的钢水污染,提高了钢水洁净度,还防止了因引流不开而导致的生产中断现象发生,确保了生产顺行。
廖德桥马鹏吴春红张邹华邹少华刘群吴成艳
关键词:钢包引流砂自开率洁净钢
含硼钢角部横裂纹的分析与控制被引量:6
2013年
对新钢中碳含硼钢角部横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钢水含氮量、结晶器振动参数、铸机二冷水和铸机设备精度等会对中碳含硼钢角部横裂纹产生影响。通过加强操作管理和优化工艺,取得了较明显的控制效果,中碳含硼钢角裂发生率由84.31%降至22.8%。
梅雄城刘群帅勇邹锦忠谢桂强廖德桥
关键词:角裂振动
W300无取向硅钢中大型夹杂物的影响及控制基础研究
2024年
结合扫描电镜、能谱仪和大样电解法解析了W300无取向硅钢中大型夹杂物分布、来源及影响,探讨了基于大型夹杂物控制的冶炼过程碳氧控制范围、最优顶渣成分和成渣路线。研究表明:无取向硅钢中大型夹杂物将引起成品孔洞、线状和表面起皮(翘皮)缺陷。静置时间由16 min提高至25 min,大型夹杂物总量由2.18 mg/10kg降至2.03 mg/10kg,主要类型仍为Al2O3、CaO-Al2O3-(SiO2)、Al2O3-SiO2-MnO和MgO-Al2O3。为实现RH精炼脱碳结束氧位满足150~300ppm要求,转炉出钢碳氧含量应控制在0.04~0.06%和500~650ppm。RH精炼终点最优顶渣成分为:w(CaO)=50~60%,w(SiO2)=0~15%,w(CaO)/w(Al2O3)=1.0~1.5。基于高铝无取向硅钢特点,中间包覆盖剂应选取低二氧化硅体系,连铸过程应考虑更换保护渣操作。
余小琴廖德桥万伟付兵乔家龙
关键词:无取向硅钢RH精炼
210t转炉副枪自动炼钢技术的开发及优化
2012年
通过在新钢210 t顶底复吹转炉上应用副枪技术,实现了在不中断冶炼及不倒炉的情况下对转炉熔池进行测温、定氧、定碳操作,改变了传统的炼钢模式,并开发了基于副枪的转炉静态模型及动态模型,实现了转炉过程吹炼及终点控制操作的全程计算机自动控制,副枪自动化炼钢技术的应用使转炉一倒命中率提高到92%,吨钢氧耗降低2.8 m3/t。
林文辉张盛梁刘群廖德桥
关键词:副枪静态模型动态模型自动化炼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