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洁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卫生部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母细胞
  • 2篇视网膜母细胞...
  • 2篇网膜
  • 2篇网膜母细胞瘤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母细胞
  • 2篇母细胞瘤
  • 1篇电子血压计
  • 1篇对眼
  • 1篇学问
  • 1篇血压
  • 1篇血压计
  • 1篇血压监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上皮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观察
  • 1篇细胞培养

机构

  • 5篇卫生部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张洁
  • 2篇冯官光
  • 2篇李晖
  • 2篇易玉珍
  • 2篇张洁
  • 2篇李永平
  • 1篇郑一宁
  • 1篇郑健樑
  • 1篇郑健梁
  • 1篇林健贤
  • 1篇张建华

传媒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学报(英...
  • 1篇保健医苑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199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_(50)瘤细胞对眼内组织侵袭的体外观察
1996年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癌瘤细胞对眼内各组织的侵袭能力。方法:将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_(50)瘤细胞与眼内各组织块及细胞共同培养,形态学观察瘤细胞与眼内正常组织及细胞的粘附能力。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_(50)瘤细胞能粘附到眼内各组织块上;对眼内不同组织的细胞,SO-Rb_(50)癌细胞粘附能力不一,SO-Rb(50)瘤细胞能粘附到角、巩膜的纤维细胞、虹膜及脉络膜色素细胞及纤维细胞、晶体上皮细胞上,但与角膜上皮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均不发生粘附。结论:我们认为肿瘤细胞转移对器官及组织的选择性除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外,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表面结构的相互作用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与肿瘤细胞不粘附,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挡了Rb瘤细胞对脉络膜的侵犯。Rb瘤细胞对视神经组织粘附能力虽然没有比其它组织强,但瘤细胞粘附在视神经胶质细胞上成片生长,瘤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变成梭形,伸出一些细胞突起,与实体瘤转移到视神经弥漫浸润生长相一致,这种生长方式是造成一旦瘤细胞侵犯视神经,较容易扩展到全身的主要原因。眼科学报1996;12:173~177。
李永平冯官光易玉珍林健贤郑健樑郑健樑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培养
诚信领导理论对护理管理的启示被引量:2
2015年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护理工作范畴逐渐扩大,护士工作负荷不断增加,以及护理人员知识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护士思想呈现多元化趋势,护理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护理管理者的领导行为影响着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行为和护理质量。诚信领导作为一种全新的领导理论越来越受到国外研究者的关注,已经成为管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就诚信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护理管理者开拓新思路,采取科学的领导方式,提高管理质量提供借鉴。
张洁郑一宁
关键词:诚信领导护理管理
视网膜母细胞瘤瘤细胞对角膜上皮和实质细胞侵袭的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瘤细胞对角膜上皮和实质细胞的侵袭能力。方法将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SO-Rb50瘤细胞与角膜上皮和实质细胞共同培养,用形态学方法观察其粘附能力,以电镜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这些细胞表面蛋白聚糖的变化。结果SO-Rb50瘤细胞能粘附到角膜的纤维细胞上,呈贴壁生长繁殖,但与角膜上皮细胞不粘附。电镜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角膜上皮细胞和SO-Rb50瘤细胞表面均有抗透明质酸酶和硫酸软骨素裂解酶消化的蛋白聚糖,角膜实质细胞表面仅有一些硫酸软骨素。结论细胞表面的蛋白聚糖在介导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粘附与否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永平冯官光易玉珍郑健梁张洁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角膜上皮细胞侵袭
护士留职意愿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深入探讨护士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措施,为提高护士留职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方法,对11名注册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使用Colaizzi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个主题因素影响护士留职意愿,分别为同事间关系、工作回报、管理者的能力与支持、组织支持、护患关系、工作负荷和外部因素。结论护士留职意愿受多因素影响,管理者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护士留职率。
张洁张建华李晖
关键词:护士
家庭血压监测学问多被引量:1
2013年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显著升高。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在家中测量血压,家庭血压监测已成为血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些家庭血压监测的细节往往被人们忽视,这会直接影响到血压监测的准确性。近年来,美国、欧洲与日本相继制定了家庭血压监测指南,而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指南。
张洁李晖
关键词:血压监测汞柱式血压计白大衣高血压电子血压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