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霞
-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灵武长枣果实多糖中单糖组成分析被引量:14
- 2018年
- 以灵武长枣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热水浸提法、分光光度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分别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灵武长枣果实进行多糖提取及单糖成分分析,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果实多糖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单糖组成成分。结果表明: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果实粗多糖,其得率分别为:膨大前期0.778%,快速膨大期0.865%,着色期0.983%,完熟期1.795%;不同发育时期的灵武长枣果实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均得到Ju-0、Ju-1、Ju-2、Ju-3四个多糖级分,各多糖级分分别过HW-55分子排阻柱后得各精制多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得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果实精制多糖中单糖组成及含量均为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含量较高,葡萄糖含量次之,甘露糖、木糖含量较低,但其含量在各组分中有差异;此外,根据NIST谱库对照,可知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果实精制多糖中还可能含有核糖、岩藻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均不含有果糖。因此,粗多糖得率和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进程呈现上升趋势,在完熟期达到最高值1.795%;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果实精制多糖中多糖含量因级分含量不同而差异较大,其单糖组成及含量也各不相同。
- 章英才柴雅红曹金霞
- 关键词:灵武长枣果实多糖单糖组成发育时期
- 不同类型灵武长枣果实多糖的单糖成分差异
- 2019年
- 为分析大果型、枣刺退化型、早熟型和普通型4种不同类型灵武长枣完熟期果实多糖中单糖成分的差异,经水提醇沉法提取、采用DEAE-cellulose52和HW-55S分离纯化,利用GC-MS等分别对果实进行多糖的单糖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果实粗多糖得率分别为:普通型1.795%,大果型1.504%,早熟型0.999%,枣刺退化型0.956%,粗多糖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普通型>早熟型>大果型>枣刺退化型。2)不同类型果实粗多糖经DEAE-52柱层析,均得到1个中性级分(Ju-0)和3个酸性级分(Ju-1、Ju-2、Ju-3),其中Ju-2含量均为最高,表明果实多糖的主要形式为酸性多糖,但4个多糖级分的质量和得率差异显著。3)不同类型果实精制多糖含量因级分不同而差异较大,Ju-0和Ju-3级分均为普通型中最高,Ju-1级分在大果型中最高,Ju-2级分在早熟型中最高。4)不同类型果实精制多糖均以阿拉伯糖、半乳糖和鼠李糖含量较高,葡萄糖含量次之,甘露糖和木糖含量较低,均不含有果糖;NIST谱库显示,果实精制多糖中还含有核糖、岩藻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因此,不同类型灵武长枣果实多糖中单糖成分相似,但其成分和含量因级分不同而差异较大。
- 章英才苏伟东曹金霞柴雅红
- 关键词:多糖
- 灵武长枣果实韧皮部后糖分运输生理特征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为探讨灵武长枣果实韧皮部后糖分运输生理机制,以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果实为试材,探讨载体抑制剂PCMBS和ATP酶抑制剂(EB、DNP、NO_3^-)对果实韧皮部非维管束区吸收^(14)C-葡萄糖和^(14)C-蔗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缓慢生长期S1、第1次快速生长期R1和第2次快速生长期R2,PCMBS和ATP酶抑制剂处理明显抑制了果实对^(14)C-葡萄糖的吸收;而在缓慢生长期S2,抑制作用不明显。^(14)C-葡萄糖跨膜运输至液泡的能力大小依次为R2>S1>R1>S2。在第2次快速生长期R2和缓慢生长期S3,PCMBS和ATP酶抑制剂处理对果实吸收^(14)C-蔗糖影响明显,但不同发育时期抑制果实对^(14)C-蔗糖吸收的程度不同。R2和S3时期,^(14)C-蔗糖跨质膜和液泡膜运输积累的能力均较强。由此可见,在S1、R1、R2、S3时期,灵武长枣果实糖卸出后的运输是需要载体并与ATP酶相偶联的主动运输过程;在S2时,果实糖分的运输同时存在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2个过程。该研究可为灵武长枣果实糖分积累和品质调控奠定基础。
- 章英才苏伟东景红霞曹金霞
- 关键词:灵武长枣韧皮部糖分
- 灵武长枣果实质膜和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与果实糖分积累被引量:1
- 2015年
- 以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 cv.Lingwuchangzao)的果实为材料,通过测定与分析果肉组织中细胞质膜、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果实糖分含量变化,研究了灵武长枣果实质膜、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与糖积累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果实第二次快速生长期之前主要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之后果实迅速积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则逐渐下降,成熟期果实主要积累蔗糖。(2)在果实发育的缓慢生长期S1,质膜H+-ATPase活性最低;第一次快速生长期,质膜H+-ATPase活性最高;缓慢生长期S2,其活性降低;第二次快速生长期,质膜H+-ATPase活性升至次高;完熟期,质膜H+-ATPase活性下降幅度较大。(3)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缓慢生长期S1,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较低;从缓慢生长期S1至第一次快速生长期缓慢下降至最低;从第一次快速生长期开始,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呈现为逐渐增高的变化趋势;除第二次快速生长期以外,液泡膜H+-PPase活性始终高于H+-ATPase。由此推测,质膜H+-ATPase和液泡膜H+-ATPase、H+-PPase对灵武长枣果实糖分的跨膜次级转运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 章英才曹金霞景红霞
- 关键词:灵武长枣质膜液泡膜糖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