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调神
  • 1篇多形
  • 1篇多形性
  • 1篇多形性腺瘤
  • 1篇形神
  • 1篇腰背
  • 1篇腰背痛
  • 1篇针灸
  • 1篇治癌
  • 1篇通路
  • 1篇热成像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治疗
  • 1篇转录组
  • 1篇转录组测序
  • 1篇组织工程化
  • 1篇组织工程化口...
  • 1篇黏膜
  • 1篇唾液
  • 1篇唾液腺

机构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中医医...

作者

  • 4篇汪洋
  • 1篇王海燕
  • 1篇胡宇华
  • 1篇田建辉
  • 1篇宣静
  • 1篇田臻
  • 1篇顾挺
  • 1篇杨华元
  • 1篇张春叶
  • 1篇黄艺
  • 1篇张莺
  • 1篇杨蕴

传媒

  • 2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LPS及IL-1β对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中HBD-2和HBD-3表达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在大肠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β)刺激下,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替代品中的人β防御素2(Human-beta-defensin-2,HBD-2)和人β防御素3(Human-beta-defensin-3,HBD-3)的表达,评估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治疗感染性口腔疾病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q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评估在LPS和IL-1β刺激下,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替代品中HBD-2和HBD-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PS和IL-1β均可刺激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中HBD-2和HBD-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培养24 h后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增加的趋势(P<0.05)。在100 ng/mL的LPS刺激下,HBD-2基因表达增加约2.7倍,而HBD-3基因表达增加约5倍;在20 ng/mL的IL-1β刺激下,HBD-2基因表达增加约1.6倍,而HBD-3基因表达增加约4.8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PS和IL-1β均可显著诱导HBD-2和HBD-3蛋白的分泌。结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替代品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抵御入侵微生物的防御功能,应用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可为感染性口腔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汪洋宣静王海燕黄艺项美娟
关键词: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HBD-2免疫防御
应用WGCNA分析挖掘唾液腺多形性腺瘤恶变关键节点基因及通路
2024年
目的: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及WGCNA,挖掘唾液腺多形性腺瘤(PA)恶变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ex-PA)过程中的核心驱动基因及相关通路。方法:收集PA、Ca-ex-PA患者肿瘤及癌旁唾液腺的新鲜标本各5例,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筛选PA与瘤旁唾液腺组、Ca-ex-PA与癌旁唾液腺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取PA、Caex-PA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WGCNA分析,获得与PA恶变相关的基因群体。结果:测得良、恶性肿瘤共有差异表达基因426个,通过WGCNA得到的4个模块中,包含78个基因与恶性肿瘤表型相关。其中评分最高的EFNA3基因表达程度与高组织学分级的腺癌亚型显著相关(P<0.05)。结论:WGCNA能有效筛选出与PA恶变相关的核心驱动基因,EFNA3过表达可能与PA恶变有关,其作为预后评估和治疗靶点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汪洋张春叶胡宇华顾挺张莺项美娟田臻
关键词:转录组测序唾液腺多形性腺瘤
调神治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24年
精神心理因素在肿瘤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异常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紊乱,促使肿瘤的发生发展。当前肿瘤治疗总体以肿瘤的“有形实邪”即“形”为主,而对患者心理、精神情志等“神”因素的调控重视不够。“调神治癌”理论被课题组初步提出,并构建综合研究平台,验证其在中医肿瘤临床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同时探索其调控精神-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发生作用的机制。通过对调神治癌理论构建、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方面的梳理,以期进一步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挖掘调神治癌理论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价值。
田建辉杨蕴杨蕴汪洋
关键词:肿瘤
委中穴在腰背痛治疗中的机理研究评述被引量:11
2015年
委中穴作为临床针灸治疗腰背痛的常用穴位,查阅近年来的较为热门的文献,涵盖从基础理论到结合现代化仪器设备对委中穴治疗效果及作用机理的多方面研究。但目前研究方法或停留于基础理论的分析,或依赖大型仪器而降低了病例数量及成本。在初步了解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作用后,利用其便捷、高效、可以快速建立数据库等特点,对委中穴在腰背痛治疗中的机理进行了科学客观的研究,也为临床数据采集科学量化提供了新的方向。
汪洋杨华元
关键词:委中穴针灸腰背痛红外热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