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雪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防基础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诱变
  • 2篇空间诱变
  • 2篇类球红细菌
  • 2篇辅酶
  • 2篇辅酶Q10
  • 1篇选育
  • 1篇诱变选育
  • 1篇人体器官
  • 1篇肉瘤
  • 1篇肉瘤细胞
  • 1篇贴壁
  • 1篇突变株
  • 1篇器官
  • 1篇柱层析
  • 1篇微流控
  • 1篇微流控芯片
  • 1篇微重力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培养
  • 1篇芯片

机构

  • 4篇中国空间技术...
  • 2篇中国航天科技...

作者

  • 4篇王小雪
  • 2篇庞欣
  • 2篇党磊
  • 2篇田菁
  • 2篇王玮
  • 1篇李明
  • 1篇印红
  • 1篇靳明慧

传媒

  • 2篇载人航天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生命科学仪器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类球红细菌突变株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本研究以类球红细菌1.1737为出发菌株,经空间搭载实验,从回收样品中筛选得到了一株颜色变浅的类球红细菌突变株,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该突变株的辅酶Q10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0.4%。另外柱层析提纯的结果显示突变株发酵液的分离效率优于出发菌株。
党磊靳明慧田菁王玮王小雪庞欣
关键词:空间诱变类球红细菌辅酶Q10柱层析
空间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人体器官芯片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目前空间站开展微重力损伤的机制研究以细胞和动物实验为主,这与人体器官的功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器官芯片作为一种可以在体外模拟人体器官功能与结构的新技术,可有效弥补细胞和动物实验的不足。综述美国空间芯片计划,涵盖从2017年至2018年项目征集期间入选的9个器官芯片种类、结构及与地面疾病的相关性;介绍已实现在轨实验的心脏芯片、肌肉芯片、肾脏芯片、肠道芯片等器官芯片,着重介绍微重力环境下器官芯片研究进展及国内开发的预期可应用于空间环境的肝脏芯片。最后对芯片在轨实验需要解决的技术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王小雪李飞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微重力空间环境
空间贴壁细胞培养模块研制及特性测试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空间环境的特殊性以及空间站资源有限性,研制一种空间细胞培养模块,使其适合在空间飞行或空间站进行细胞培养。根据空间搭载标准架构接口要求和细胞培养要求,提出模块的设计方案,包括培养室及密封设计;然后对模块的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筛选,并利用此模块培养骨肉瘤细胞(MG63),从骨肉瘤细胞的活力和凋亡两方面评价其培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空间细胞培养模块操作简单,密封效果好,生物相容性佳。利用此模块培养MG63细胞72 h后,细胞生长状态和铺展性良好,细胞活性和凋亡与传统细胞培养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可应用于空间飞行和空间站的细胞培养。
郭飞马李明王小雪王小雪
关键词:空间站细胞培养骨肉瘤细胞
利用空间诱变选育辅酶Q_(10)高产菌被引量:8
2010年
以空间搭载为诱变手段,筛选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辅酶Q10高产菌株。以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为出发菌株进行空间搭载,根据菌落形态进行初筛,摇瓶发酵进行复筛,HPLC检测含量等方法筛选辅酶Q10高产菌株。最终得到名为Shen-zhou6的突变株产量比对照菌株提高30%,产量可达(0.8+0.02)g/L,经过优化培养可满足工业生产需要。同时也说明空间诱变因其复杂的空间环境条件,可以作为一种诱变手段进行工业化菌样的筛选。
党磊田菁印红王玮王小雪庞欣
关键词:类球红细菌辅酶Q10空间诱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