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彦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独联体
  • 1篇叙事
  • 1篇缘起
  • 1篇正义
  • 1篇事化
  • 1篇视域
  • 1篇水电
  • 1篇水电开发
  • 1篇条约
  • 1篇同盟
  • 1篇网络
  • 1篇网络安全
  • 1篇冷战
  • 1篇民族
  • 1篇民族认同
  • 1篇军事化
  • 1篇军事同盟
  • 1篇互动
  • 1篇互动模式
  • 1篇裁军

机构

  • 8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王彦
  • 3篇李凤艳
  • 2篇王光厚

传媒

  • 2篇俄罗斯东欧中...
  • 1篇国际论坛
  • 1篇东北亚论坛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南洋问题研究
  • 1篇外交评论(外...
  • 1篇区域国别学刊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德国裁军与非军事化条约”与冷战的缘起被引量:2
2012年
解除德国武装并对其进行非军事化改造,使其不再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是苏美英三国首脑的共识并在《波茨坦会议公报》中做了相应规定。但战后不久,美国另起炉灶,向苏联提议由苏美英法四国共同签署一项旨在保证德国长期处于非军事化状态的"德国裁军与非军事化条约",被苏联拒绝,条约流产。美苏之间围绕该条约的互动,集中体现了两国在德国问题上的根本性分歧,是引爆冷战的引信之一。
李凤艳王彦
关键词:冷战
全球安全倡议视域下的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被引量:1
2025年
近年来,为了共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中国与东盟实现了网络安全合作的战略对接,初步建立了网络安全合作框架,并在多领域网络安全务实合作中取得进展。尽管如此,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的推进仍面临多重挑战:东盟成员国存在着显著的网络发展状况以及网络治理能力的差异;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间存在“信任赤字”;东南亚地区大国竞争加剧。未来的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应坚守全球安全倡议所确立的原则,协力将澜湄合作框架下的网络安全合作打造成示范区,合力推动形成多主体参与的网络安全合作模式,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整体以及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网络安全合作的联动。
王光厚王彦
关键词:网络安全
俄白关系中的民族认同因素分析:白俄罗斯视角被引量:4
2012年
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建立了紧密的军事政治同盟关系。俄白之间基于共同的历史、宗教和文化体验而形成的民族认同,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本文在分析白俄罗斯对俄认同的特点及成因的基础上,阐释民族认同影响俄白关系的内在机制,探讨俄白关系的发展趋势。白俄罗斯在接纳与包容俄罗斯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弱势自我认同与强势对俄认同。民族认同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白俄罗斯公众对俄白合作的基本倾向,对俄白关系的发展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王彦李凤艳
关键词:民族认同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安全合作机制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安全合作是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关键性领域,对中亚地区安全态势及发展趋势具有关键意义。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借助双边及多边安全制度,构建了军事同盟体系,并形成了完备的组织机构和决策模式。俄罗斯与中亚在共同使用军事设施、军事技术合作、联合军事演习和军事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具体的安全合作。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安全合作机制的有效性受到权力结构、合法性与国内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其未来有可能向更为紧密的方向发展,对中亚地区安全发挥着长期的主导性作用。
王彦
关键词:军事同盟
俄罗斯对独联体地区安全的影响力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随着苏联时代的终结,特别是北约东扩进程的加快,部分独联体国家表示了加入北约的意愿,俄罗斯对独联体地区安全的影响力备受关注。对于俄罗斯还能否主导独联体地区安全,学术界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区域外大国对该地区安全的渗透,导致俄罗斯失去对独联体的控制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俄罗斯的国家实力及其与独联体国家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仍能保障其有效影响独联体安全事务。本文从影响力的概念入手,分析俄罗斯对独联体地区安全影响力的分布结构、作用机制、限制性因素,回答俄罗斯对独联体地区安全是否仍具有核心影响力的问题。
王彦李凤艳
关键词:独联体
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安全合作模式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ОДКБ)是独联体地区最重要的安全合作组织,目前学术界对该组织是否为"集体安全"机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基本法律文献及其运行机制与内部结构的剖析,认为该组织实质上并非是"集体安全",而是"集体防御"机制。
王彦
经济发展与环境正义:湄公河水电开发中的竞争性叙事
2025年
湄公河水电开发是一个充满高度冲突性的政策领域,各竞争性联盟通过话语和行动将其由政策争议转变成叙事竞争,从而影响了湄公河水电开发的进程。不同倡议团体对湄公河水电开发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叙事政策分析框架(NPF)理论来看,国际水电协会与国际河流组织的湄公河水电开发存在着竞争性叙事,两者分别将“经济发展”和“环境正义”作为主要的话语武器,讲述“水电开发与经济繁荣”及“水电开发与环境破坏”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并通过“天使与魔鬼转换”“扩大与减少冲突”“因果机制”等策略,试图达到推动或阻止水电开发的政策目的。中国企业作为湄公河水电开发项目的主要建设者与融资者,成为那些反对水电开发的倡议团体的主要指责对象,它们将湄公河环境问题归咎于中国的水电开发企业和金融机构,甚至扩展到整个中国国家层面,由此形成中国企业海外水电投资中尤其要防范的话语风险。
王彦王光厚
关键词:水电开发
独联体地区安全结构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独联体地区安全问题具有较强的学理性和现实意义,但学术界尚缺少系统性研究,特别是对独联体地区安全的结构性研究①。本文以主权国家和区域性组织为分析视角,通过对其在独联体地区安全系统中的权力分配及其互动模式的分析,阐释独联体地区安全结构的主要特征。本文认为以主权国家为分析单元,独联体地区形成了以俄罗斯为核心的"伞"状安全结构;以区域性组织为分析单元,则呈现了集体安全组织、上合组织和北约"三足鼎立"的结构模式,这一结构具有非对称性、动态均衡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王彦
关键词:独联体互动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