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
-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干扰素雾化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 2022年
- 目的 评价干扰素α2b(IFNα2b)雾化吸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效果,并探讨治疗时机对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5月31日,于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疗的COVID-19患者261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应用IFNα2b雾化吸入治疗,分为干扰素治疗组(n=218)和对照组(n=43)。通过Log istic评分最近距离法对2组患者进行基线资料匹配后,干扰素治疗组86例、对照组43例纳入本次研究。观察2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28 d病情转归、病情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核酸转阴时间和影像学炎症吸收时间的差异,并评价干扰素应用时机对核酸转阴的影响。结果 疾病严重程度方面,使用IFNα2b雾化治疗的患者结局分型主要为轻型(17.44%)和普通型(66.28%),而对照组中轻型(30.23%)和普通型(46.51%)患者较少,重型(9.30%)、危重型(13.95%)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2组患者28 d病情转归情况存在差异,干扰素治疗组转ICU或死亡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1)。干扰素治疗组病情改善时间优先于对照组(P=0.030)。症状方面,病程中干扰素治疗组发热患者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室指标方面,干扰素治疗组患者入院第14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异常比例及第28天NE异常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5、0.015、0.014)。入院7 d内接受干扰素治疗患者核酸转阴率显著高于7 d后用药患者(P=0.047)。结论雾化吸入IFNα2b有利于COVID-19患者临床病情改善、减轻疾病严重程度,早期应用IFNα2b有助于核酸转阴。
- 葛子若田地王爱彬张婷玉任兴翔钱芳李兴旺陈志海
- 关键词: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抗病毒药物
- AIDS/TB混合感染时CD4+T细胞水平对T-Spot的影响
-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在不同CD4+T细胞水平情况下检验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AIDS/TB)时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北京地坛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明确诊断艾滋...
- 王爱彬徐艳利宋蕊倪量田地王琳蒋荣猛陈志海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 文献传递
- 北京地区输入性黄热病急性病程及随访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对2016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输入性黄热病急性期及半年、一年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提高对输入性黄热病疫情的认识及救治水平。方法收集5例患者流行病学史、病原学、临床资料等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5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2例重型,3例轻型,其中死亡1例。重型患者表现为发热伴严重肝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轻型患者肝损伤、胰腺损伤、血小板降低。半年随访时轻型患者恢复正常,重型患者1年随访时基本恢复。结论黄热病以肝肾损伤为主,存在心脏、胰腺等多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肝功恢复时间较长,轻型半年内恢复,重型需1年以上恢复,且需警惕发生脂肪肝。
- 张伟蒋荣猛徐艳利宋蕊孙磊王爱彬田地钱芳宋美华韩冰陈志海
- 关键词:黄热病随访
- 基于机器学习的人源气溶胶在线监测系统
- 本发明涉及气溶胶浓度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人源气溶胶在线监测系统;根据非湿度异常时刻和浓度时序获得历史浓度基准;根据历史浓度基准和当前时刻的浓度值、预设粒径等级的范围获得浓度异常度;根据浓度异常度和湿度...
- 葛子若赵晨曦田地陈志海
- 持续大剂量恢复期血浆对快速进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的临床治疗效果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应用恢复期血浆以及不同剂量对快速进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20年1月20日~2021年1月31日北京地坛医院应用恢复期血浆治疗快速进展新冠肺炎患者28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得到非恢复期血浆治疗组53例作为对照。根据应用恢复期血浆的剂量将治疗组分为:小剂量组(<1200 mL)、中剂量组(≥1200 mL,<2000 mL)及大剂量组(≥2000 mL)。观察组间病情恢复时间、临床改善时间、影像学炎症吸收时间及核酸转阴时间的差异。结果与非恢复期血浆治疗组相比,恢复期血浆治疗组患者疾病的病情恢复时间(P=0.004)、临床改善时间(P=0.006)以及影像学炎症吸收时间(P<0.001)均显著缩短。持续大剂量应用恢复期血浆组较中剂量组(P=0.002;P=0.044)及小剂量组(P<0.001;P=0.002)更有利于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恢复和临床改善。结论持续大剂量恢复期血浆疗法能促进快速进展新冠肺炎患者的恢复并改善临床病情。
- 张婷玉葛子若钱芳宋美华李新刚田地徐艳利陈志海张伟
- 关键词:血浆疗法
- 狂犬病早期临床表现与实验室诊断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对狂犬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2010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的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9例狂犬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找出早期特异性表现,并对实验室特异性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病程第1~2天均有低热、烦躁、完全失眠而不困倦等表现,这种状态可持续至病程的第3~4天。恐水、恐风、畏光等特征性症状多出现于病程的第3天及以后。所有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均值分别为(15.55±5.25)×109/L、(84.24±6.16)%。部分患者ALT、AST、BUN、CRE升高。所有患者CK明显升高,均值为(6931.9±1586.3)U/L。患者血液、脑脊液、唾液标本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为阳性者分别为2例(2/9)、2例(2/5)、4例(4/6)。8例(8/9)血液中的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升高。结论低热、烦躁、完全失眠而不困倦等症状较恐水、恐风、畏光等出现更早,为狂犬病的早期特征。RT-PCR检测血液、脑脊液、唾液标本的狂犬病病毒核酸与快速免疫荧光灶抑制试验检测血清相结合,可作为狂犬病实验室诊断的有效方法。
- 冯亮田地陶晓燕李浩于鹏程申辛欣满姗姗宋蕊陈志海王力华唐青
- 关键词:狂犬病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2例H7N9病毒感染儿童病例血液检查动态变化分析
- 倪量宋蕊徐艳利李兴旺蒋荣猛田地王琳王爱彬陈志海
- 空腹血糖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的相关性: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FPG)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COVID-19确诊病例44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FPG分为A组158例(>6.1 mmol/L),B组281例(3.9~6.1 mmol/L),C组7例(<3.9 mmol/L),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FPG与重型、危重型相关性。结果A组的男性比例、年龄、糖尿病比例、发热比例、FPG、CRP、肺部磨玻璃影比例、双肺异常比例、临床分型比例(重型、危重型)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P=4.808/0.028、6.623/0.001、31.553/0.001、6.592/0.010、14.820/0.001、6.801/0.001、10.901/0.001、5.213/0.022、2.056/0.043、4.213/0.001],而轻型比例低于B组(χ^(2)/P=3.143/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发热、CRP高、FPG高是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OR(95%CI)=1.075(1.042~1.108)、1.239(1.087~1.661)、1.041(1.022~1.058)、1.188(1.022~1.380)]。结论FPG>6.1 mmol/L的COVID-19患者容易进展为重型、危重型,年龄、发热、CRP及FPG高是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
- 李新刚宋美华宋美华田地徐艳利
- 关键词:临床分型空腹血糖
- 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在支原体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和巨细胞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在支原体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和巨细胞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13年9月在医院住院最终明确诊断为支原体性肺炎或细菌性肺炎或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
- 王琳蒋荣猛宋蕊徐艳利宋丽红田地陈志海
- 关键词:支原体性肺炎细菌性肺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 文献传递
-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致成人Steven-Johnson综合征一例被引量:4
- 2013年
-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为儿童感冒常用非处方药,主要成分有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和人工牛黄等,用于改善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其严重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缺乏症、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皮炎(皮疹和皮肤瘙痒等)以及肝、肾损害等。本文对1例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致成人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syndrome,SJS)报道如下。
- 吴亮田地张莉宋蕊陈志海
- 关键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综合征成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马来酸氯苯那敏粒细胞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