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苟久兰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篇氮素
  • 1篇烟区
  • 1篇烟区土壤
  • 1篇养分
  • 1篇养分积累
  • 1篇有机肥
  • 1篇有机碳
  • 1篇玉米
  • 1篇生物技术产品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措施
  • 1篇施肥模式
  • 1篇水稻
  • 1篇碳氮
  • 1篇碳氮比
  • 1篇土壤
  • 1篇鲜食
  • 1篇鲜食玉米
  • 1篇利用率
  • 1篇绿意

机构

  • 4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贵州省烟草科...

作者

  • 4篇苟久兰
  • 3篇肖厚军
  • 2篇秦松
  • 1篇杨仁德
  • 1篇范成五
  • 1篇徐磊
  • 1篇周瑞荣
  • 1篇王文华
  • 1篇孙锐锋
  • 1篇李剑
  • 1篇胡岗

传媒

  • 1篇现代化农业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绿意有机肥对水稻的肥效研究
2006年
为了验证施用绿意有机肥的肥效,2005年进行了水稻施用绿意有机肥的肥效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绿意有机肥与纯化肥一样,都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增产率都大于13·2%,最高达24·2%。结果还表明,两种绿意有机肥对稻米的品质(粗蛋白和淀粉含量)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效果优于纯化肥和当地有机肥处理,施用绿意有机肥的稻米粗蛋白比施用化肥的高16·6%,比施用当地有机肥处理的高21·7%·。
李剑肖厚军孙锐锋秦松苟久兰
关键词:水稻化肥
不同施肥模式对鲜食玉米肥料利用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通过大田鲜食玉米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常规氮磷钾T1、生物炭+氮磷钾T2、有机肥+氮磷钾T3)对黔中黄壤地区鲜食玉米的肥料利用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下鲜食玉米产量最高为22976kg/hm^(2),其次为T3处理;氮积累量表现为:T2处理>T3处理>T1处理;磷积累量表现为:T2处理>T3处理>T1处理;钾积累量表现为:T2处理>T3处理>T1处理;3种施肥模式处理下,鲜食玉米中总糖含量呈现出差异性显著,T2处理的总糖含量最高,为16.29g/kg。综上表明,氮磷钾与生物炭配施有助于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
陈波魏全全杨仁德周瑞荣苟久兰张邦喜
关键词:鲜食玉米施肥措施养分积累
引进和推广ITAD生物技术产品-绿意系列有机肥的试验与研究
吴国均徐磊肖厚军孙锐锋苟久兰刘建英
该项目试验研究的主体是ITAD生物技术产品——绿意有机肥,被作物蔬菜、水稻、水果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重要食品。该项目用绿意固态——液态有机肥、本地有机肥、化肥设施11种施肥种类、次数、总量不同的处理对4种被试作作物作盆...
关键词:
不同轮作措施对黔西南州烟区土壤碳/氮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
2018年
为黔西南州烟区土壤质量维护及烤烟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采用野外布点采样,利用GIS技术分析方法定量研究烟区土壤有机碳/氮素的空间异质性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黔西南州烟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为20.84~23.88g/kg,平均为22.36g/kg,变异系数为32.70%。全氮与速效氮分别为1.65~20.3g/kg和120.97~160.45mg/kg,平均为1.89g/kg和139.02mg/kg,变异系数为31.06%和46.26%,属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土壤有机碳、碳氮比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类似,空间分布总体呈较均匀趋势。全氮和pH的空间分布规律类似,表现为北低南高;速效氮的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在生产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烟区的土壤养分状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用不同的烤烟专用复合肥配方,提高烟区土壤的养分均衡供应能力。
胡岗秦松王文华苟久兰石俊雄肖厚军范成五张邦喜
关键词:烟区土壤有机碳氮素碳氮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