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龙
- 作品数:3 被引量:69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 GC-MS-O结合电子鼻对橄榄油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与鉴别被引量:31
- 2019年
-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探讨8种市售橄榄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特征,并结合电子鼻甄别不同品牌及加工工艺的橄榄油。结果表明,以DVB/CAR/PDMS为萃取头,采用萃取温度60℃、平衡时间30 min及萃取时间30 min为最佳优化条件,共检出橄榄油10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烃类、醛类、醇类和酯类,其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4.43%~96.65%。烃类以1-十三烯、3-乙基-1,5-辛二烯为主,醛类以正己醛、(E)-2-己烯醛和壬醛为主,醇类以3-己烯-1-醇和正己醇为主,酯类以乙酸乙酯和乙酸叶醇酯为主。主要的风味贡献物质是正己醛、(E)-2-己烯醛、(E)-2-癸烯醛、壬醛、乙酸叶醇酯、乙酸己酯、乙酸乙酯、叶醇、3-己烯-1-醇、(E)-2-己烯-1-醇。特级初榨橄榄油主要香型是脂香型和橄榄果香型,而纯橄榄油主要香型为清香型。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和电子鼻结合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因子分析可有效区分不同品牌和加工工艺的8种橄榄油并找出特征风味成分,可为橄榄油的溯源提供新方法。
- 邓龙刘雄飞刘贤标李静范亚苇丁庆波邓泽元
- 关键词:橄榄油电子鼻挥发性风味成分
- 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理化性质和营养品质的变化被引量:37
- 2015年
- 本研究通过测定精炼过程不同阶段油茶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精炼工艺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茶油的酸值最高,为0.746 mg/g,碱炼油的酸值最低,仅为0.037 mg/g,碱炼过程酸值降低最多达95.04%。水洗脱水油的过氧化值最高,达5.81 meq/kg,脱臭油的过氧化值最低,仅2.22 meq/kg,整个过程过氧化值降低率为61.79%。从毛茶油到精炼油的加工过程中,茶多酚、α-生育酚和角鲨烯含量变化均呈递减趋势。毛茶油茶多酚、α-生育酚和角鲨烯的含量分别为54.698 5μg/g、251.337 0、136.680 0 mg/kg,而脱臭油含量分别为25.134 1μg/g、101.301 0、89.140 0 mg/kg。在精炼过程中脂肪酸种类和比例都有一定的变化,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降低0.188%,而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比例分别增加0.029%和0.089%。精炼可降低酸值和过氧化值使油茶籽油达到食用油国家标准,但同时也造成茶多酚、α-生育酚和角鲨烯等活性成分的损失。因此应该提倡适度精炼以达到安全与营养的平衡。
- 邓龙邓泽元胡蒋宁李静范亚苇
- 关键词:茶油物理化学性质精炼过程
- 不同加工工艺和配方的陶瓷酒瓶对白酒及黄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内标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了不同酒精度、陶瓷酒瓶的加工温度、有无内釉、不同颜色内釉、有无外釉和不同颜色外釉对白酒和黄酒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白酒和黄酒,酯类物质在中温陶瓷酒瓶中的含量高于高温陶瓷酒瓶,有内釉陶瓷酒瓶中的含量高于无内釉陶瓷酒瓶,白色内釉陶瓷酒瓶和黄色外釉陶瓷酒瓶中的含量高于其它颜色的内釉和外釉陶瓷酒瓶。
- 陈莉邓龙阮亮邓泽元李静
-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陶瓷酒瓶白酒黄酒挥发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