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婕
- 作品数:20 被引量:124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Colaizzi分析法在青年女性面部整形患者术后风险认知程度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本研究应用Colaizzi方法分析青年女性针对面部整形术后副作用的主观感受,为整形手术术后个性化心理疏导以及提高患者风险意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研究法,对20例进行面部塑形的青年女性进行开放式提问,并按照Colaizzi现象学分析7步法进行梳理。结果:根据青年女性对面部整形术后的副作用的了解程度,提炼出4个主题:①乐观面对术后风险;②完全不了解术后风险;③术后风险重视程度不足;④忽视术后风险。结论:受访者对于面部整形术后风险认知程度差异明显,患者自身就医经历,知识背景文化程度以及年龄都是影响患者对风险意识判断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患者主观意识的了解,可为面部整形个性化护理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 郭媛马艳梅行倩倩李杨韩亮郑婕王瑞
- 关键词:面部整形访谈副作用个性化护理
- IEES多维度支持法对颌面软组织损伤美容缝合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心理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研究IEES多维度支持法对颌面软组织损伤美容缝合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34例颌面软组织损伤美容缝合患儿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IEES组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IEES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IEES多维度支持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前后患儿家属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及家属对患儿疾病不确定感的评分;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理干预前后家属对患儿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变化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患儿的一期愈合率低于IEES组,医疗纠纷发生率高于IEE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家属SAS评分、家属对患儿疾病不可预测性、不明确性、信息缺失及复杂性评分以及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均下降,且IEES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IEES多维度支持法为家属对患儿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变化量的保护性因素(P>0.05),伤口长度≥2.5 cm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IEES多维度支持法应用于颌面软组织损伤美容缝合患儿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儿一期愈合率,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减轻家属对患儿疾病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情绪。
- 马艳梅苏欣郑婕郭媛
- 关键词:美容缝合患儿疾病不确定感负性情绪
- 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患者围术期针对性护理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究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牙颌面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并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后,52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实施,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2周后均顺利出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8.11%。结论: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可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郭媛张军苏欣韩亮李婷郑婕
- 关键词: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错[牙合]畸形整体护理
- 多中心临床数据采集系统REDCap权限设置与管理被引量:11
- 2018年
- 本文介绍了基于临床数据采集系统REDCap建立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应用网络,从REDCap系统应用于临床实践出发,详细阐述了在应用过程中设置管理员和普通用户权限及相关细节,旨在提高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采集及应用中的安全性保障。
- 耿辉贺海蓉郑婕马茂王亚军曾宪涛吕军
- 关键词:多中心临床研究权限设置安全性
- PDCA循环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科研基础知识学习中的应用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评价PDCA循环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科研基础知识学习中的效果,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员临床科研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至7月在儿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22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应用PDCA循环对其进行临床科研基础知识课程培训,培训时间为3个月。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培训前、后住院医师临床科研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同时问卷调查住院医师对培训课程的满意度。结果①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住院医师科研基础知识水平明显提高[(54.14±23.06)vs.(73.63±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部分临床科研基础知识点学习有欠缺,培训前后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对临床科研基础知识培训课程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满意,但对培训时间安排不满意。结论基于PDCA循环的培训方法可明显提高儿科规范化培训医师的临床科研基础知识水平,值得在住院医师临床科研能力培养中推广。
- 帖利军杨永华郑婕廉国利曹禺曹芙蓉王家宜黄燕萍刘小红
- 关键词:PDCA儿科住院医师
- 3.0T二维多体素磁共振波谱对新生儿脑发育评价的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应用二维多体素磁共振波谱(MRS)比较新生早产儿与足月儿大脑基底节层面不同部位代谢物比值的差异,分析代谢物比值与校正胎龄的相关性,探讨MRS在新生儿脑发育评价中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在3.0T磁共振成像设备行头颅MRS检查的正常新生儿。选取大脑基底节层面为感兴趣区,应用PRESS序列(TR=1 000ms,TE=144ms)进行二维多体素扫描;测量双侧豆状核、丘脑及侧脑室前角旁脑白质胆碱(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与肌酸(Cr)的波峰下面积,记录Cho/Cr、NAA/Cho与NAA/Cr代谢物比值;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各部位代谢物比值的差异,以及部位间代谢物比值的差异,分析各部位代谢比值与校正胎龄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正常新生儿54例(早产/足月,27/27)。豆状核、丘脑及侧脑室前角旁脑白质3个部位Cho/Cr早产儿均较足月儿高(P<0.05),NAA/Cho均较足月儿低(P<0.001),NAA/Cr仅在豆状核早产儿较足月儿高(P<0.001),其他部位无差异。早产儿部位间代谢物比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足月儿代谢物比值在豆状核与侧脑室前角旁脑白质区部位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豆状核与丘脑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除侧脑室前角旁白质NAA/Cr外,各部位代谢物比值均与校正胎龄相关(P<0.05),豆状核、丘脑及侧脑室前角旁白质Cho/Cr均与校正胎龄呈负相关(r=-0.325、-0.633、-0.438),NAA/Cho均与校正胎龄呈正相关(r=0.604、0.773、0.483);NAA/Cr在豆状核、丘脑与校正胎龄呈正相关(r=0.487、0.367)。结论新生儿脑内代谢物存在部位差异及随龄性的时空变化特点,通过多体素MRS有望建立脑内不同部位不同胎龄正常值范围,用于脑发育的评价及疾病的早期诊断。
- 孙亲利金超杜永浩徐小玲郑婕曹盼鱼博浪杨健
- 关键词:新生儿脑发育磁共振波谱脑代谢物
- 慢性乙型肝炎患儿更早期接受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可能提高HBsAg转阴率
- 2024年
- 目的探索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患儿接受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3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的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至少接受恩替卡韦单药抗病毒治疗24周,观察患儿接受治疗后的肝功、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乙肝病毒定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年龄中位数为6.3岁(2.0~14.6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6年(0.6~9.8年),35例(92.1%)患儿ALT复常,29例(76.3%)患儿HBV DNA转阴,16例(45.7%)患儿HBeAg转阴,7例(18.4%)患儿HBsAg转阴。接受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后,≤3岁患儿HBeAg转阴率(88.9%vs 30.8%,P=0.0049)及HBsAg转阴率(60.0%vs 3.6%,P=0.0005)显著高于>3岁患儿。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儿童更早期(3岁以下)开始接受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可能提高HBsAg转阴率。
- 王嘉郑婕石磊王宏利姚耐娟朱娅鸽焦哲张裕斌陈天艳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
- 如何利用REDCap数据采集系统实现病例报告表的设计被引量:18
- 2018年
- 临床试验需要设计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其目的是保证病例数据记录真实、规范、完整,以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当下CRF表趋向于在线设计,REDCap(Research Electronic Data Capture)系统是一个成熟、安全的在线临床研究和试验数据库网络应用程序系统,在设计CRF表方面具有很多优势。本文主要介绍用REDCap数据采集系统设计CRF表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 贺海蓉郑婕耿辉高凡田国祥曾宪涛吕军
- 关键词:病例报告表数据管理
- 常规MR征象在鉴别单发大脑胶质瘤级别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评估单发大脑胶质瘤常规核磁共振(MR)检查征象在评价大脑胶质瘤高低级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手术病理结果的218例单发大脑胶质瘤患者,分为低级别组(134例)和高级别组(84例)。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逻辑回归分析评价患者年龄、性别及MR征象(包括接触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不均匀性、肿瘤边界、坏死囊变、出血、跨越中线、占位效应、水肿程度、强化体积、强化不均匀性)在高低级别胶质瘤组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高、低级别胶质瘤组间,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0.001),性别未见统计学差异(P=0.864)。在MR征象中,接触SVZ(P=0.011)、肿瘤不均匀性(P<0.001)、坏死囊变(P=0.037)、水肿程度(P=0.017)、占位效应(P=0.009)、肿瘤边界(P<0.001)以及强化体积(P<0.001)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坏死囊变、肿瘤边界以及强化程度是高级别胶质瘤的阳性预测值。结论常规MR征象可用于鉴别大脑胶质瘤的高低级别;患者年龄越大、肿瘤坏死囊变越严重、肿瘤边界不清和强化体积越大的,为高级别胶质瘤的可能性越大。
- 王蓉郑婕杜永浩刘哲杨健
- 关键词:大脑胶质瘤病理分级
- 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及其他血液系统损害的骨髓特征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及其他血液系统损害的骨髓学特征,探索其与临床表现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的20例Graves病患者骨髓学及临床参数,分析不同骨髓学特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的组间差异;比较单纯粒细胞缺乏症与合并三系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学特征的差异;并回顾性分析甲巯咪唑所致血液系统疾病相关文献。结果相较于骨髓学特征为粒细胞及前体成熟障碍型(Ⅱ型)患者,再生障碍型(Ⅰ型)患者粒细胞系统各期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淋巴细胞系统比例显著增加[51.00%(41.50%,75.50%)对22.00%(14.00%,35.00%),P=0.002],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更长[(6.58±1.68)d对(3.71±1.60)d,P=0.003];相关分析提示,骨髓粒红比值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呈负相关(r=-0.520,P=0.023),骨髓淋巴细胞比例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呈正相关(r=0.622,P=0.004)。相对于单纯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合并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者住院时间显著延长[(27.14±5.27)d对(14.15±7.36)d,P=0.001]。文献回顾结果提示,甲巯咪唑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血液系统损害和骨髓破坏。结论甲巯咪唑可导致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分析骨髓特征有助于进一步判断其预后,临床医生在使用甲巯咪唑时应警惕可能发生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并及时诊治,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 罗媛琳马盼郑婕樊丽娅郭辉张宝施秉银贺雅毅
- 关键词:甲巯咪唑粒细胞缺乏症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