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刚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农业办公室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橡胶-萝芙木-肉桂复合林的植物生长及其生物量动态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明橡胶-萝芙木-肉桂复合林与同龄橡胶纯林的植物生长与生物量动态及其差异,为橡胶复合林合理的结构组建以及环境友好型橡胶园的建设和热带退化山地的恢复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16年生橡胶林按行距2 m×2 m的规格种植2行萝芙木和1行肉桂构建了橡胶-萝芙木-肉桂复合林,在同一坡面的橡胶复合林和橡胶纯林的上、中、下三个地段分别建立3块长期定位观测样地,自2010—2018年每隔2年对橡胶-萝芙木-肉桂复合林与橡胶纯林样地中植物的基径、胸径、高度等因子进行了定期观测。根据野外观测数据计算了两种不同林分中橡胶、萝芙木和肉桂的高度、胸径和基径年均生长量。同时采用已建立的橡胶、萝芙木、肉桂的生物量回归方程估算了两种林分的生物量,并对其组成、生物量动态与分配特征及林分的年净生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复合林中橡胶的年均胸径生长量和年均高度生长量均稍大于橡胶纯林,其生物量(113.20 t·hm^(-2))为橡胶纯林的1.06倍(P>0.05);萝芙木的年均胸径生长量和年均高度生长量随种植时间而逐渐减少,其生物量则随种植时间而增加,从0.21 t·hm^(-2)增长到2.91 t·hm^(-2);肉桂的年均胸径生长自种植6年后呈现下降趋势,年均高度生长和生物量则随种植时间而增长,其生物量从0.27 t·hm^(-2)增长到0.47 t·hm^(-2)。橡胶复合林的总生物量(116.58 t·hm^(-2))也稍大于橡胶纯林,是橡胶纯林的1.1倍(P>0.05),但两个不同林分生物量的器官分配比例均为:茎>根>枝>叶。随着林龄的增加,复合林及橡胶纯林的总生物量均呈增长趋势,但复合林的年均净生产量是橡胶纯林的1.26倍(P<0.05)。【结论】橡胶林的复合种植有利于橡胶树的生长,橡胶复合林比橡胶纯林具有更大的生物量积累、更高的年均净生产量及更快的生物量积累速率。
- 王文黄国良任燕刘成刚金艳强刘长安唐建维
- 关键词:橡胶肉桂萝芙木生长量生物量净生产量
- 白蚁对土壤与植物影响的过程及机制被引量:1
- 2024年
- 白蚁作为一种巢居式社会性昆虫,其部分类群具有重大破坏作用,常被人们混淆为世界性“害虫”。然而,绝大多数白蚁能够通过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来调节植被和土壤的重要生态功能和服务,被誉为“生态系统工程师”。本文综述了白蚁对巢穴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及其周边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等的影响。白蚁可以形成独特的土壤“生物团聚体”和“资源异质性斑块”,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胞外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和温室气体排放等,进而影响植被生长发育、组成结构及生产力水平。这种效应在不同白蚁类群和功能群间存在差异,且受区域土壤环境和微气候条件等影响。白蚁巢穴可通过上述过程有效提高区域生态系统适应或抵御外界环境胁迫的能力。今后研究需重点关注以下方向:1)从微观尺度(团聚体水平)到宏观尺度(景观水平),探索以白蚁为核心的土壤生物营养级联效应过程及其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驱动机制;2)探究将白蚁巢穴土壤开发为热带地区土壤肥力改良剂的潜力,并挖掘巢穴有益微生物功能基因用于病害防治等产品研发。
- 姜川曾小玲金艳强冯德枫林方美陈远洋唐建维刘成刚
- 关键词:养分循环植物群落
- 西双版纳橡胶-萝芙木-大叶千斤拔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及年生长量被引量:5
- 2016年
- 为探明3个不同年龄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下萝芙木(Rauvolfia vomitoria)、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及复合系统与橡胶纯林的年生长量及生物量,根据3个林龄(8、11和20 a)两种不同种植模式各样地的调查数据,计算了不同种植模式中橡胶、大叶千斤拔及萝芙木的年生长量。同时利用49和29株不同大小的大叶千斤拔和萝芙木样木个体建立了以基径平方乘以高度(BD2H)为自变量的生物量回归模型,根据所建立的生物量回归模型估算了不同种植模式各林分的生物量及生物量增量,并对其组成和分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11和20 a生复合模式中的橡胶、大叶千斤拔和萝芙木的胸径或基径的年生长量和生物量增量均随着橡胶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其橡胶的年胸径生长量分别是同龄橡胶纯林的1.16、1.01和1.17倍,年生物量增量分别是同龄橡胶纯林的1.13、1.08和1.49倍;3个林龄复合模式和橡胶纯林的总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增长,而生物量增量随林龄而下降;复合模式的总生物量分别是其同龄橡胶纯林的2.35、1.60和1.17倍,生物量增量(53.20、33.64和11.18 t·hm-2)分别是同龄橡胶纯林的5.13、4.48和2.63倍;不论是复合模式还是橡胶纯林,其生物量器官分配均呈现出茎和枝所占的比例随林龄而增长,叶和根所占的比例随林龄而下降的规律。在橡胶林下种植其他植物种类,能显著提高生物量积累。
- 张森谢志英陈蕾西刘成刚赵永祥王秀华刘长安唐建维
- 关键词:橡胶复合生态系统生长量生物量
- 喀斯特区林药复合生态系统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可蚀性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短期内林药复合生态系统对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可为喀斯特区植被恢复转型期的生态和经济效应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李树(Prunus salicina)单一种植为对照,选取基于李树构建的四种林药系统:李+广西甜茶(Rubus chingii)、李+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李+金丝桃(Hypericum monogynum)及李+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地枫皮(Illicium difengpi)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林药复合生态系统在除砂和含砂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可蚀性特征,并分析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综合得分与土壤可蚀性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无论除砂与否,林药复合生态系统可促进微团聚体(<0.053 mm)向大团聚体(>2 mm)的转化。②林药复合生态系统,特别是李+金丝桃系统,整体上提高了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但却降低了分形维数和可蚀性因子。同时,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综合得分与土壤可蚀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③相比于除砂处理,含砂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各系统土壤结构特征参数。【结论】林药复合生态系统,尤其是李+金丝桃系统,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可蚀性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但系统构建过程中应该注意植物物种数量和配置的互补性以达到最优组合。需要准确评价土壤结构功能,以便对喀斯特区土壤含砂量进行合理校正。
- 曾小玲姜川黄甫昭李健星陈远洋王庆伟金艳强刘成刚
- 关键词:可蚀性喀斯特地区漓江流域
- 不同年龄橡胶-催吐萝芙木-降香黄檀复合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生长动态及其生物量被引量:5
- 2016年
- 根据2个不同年龄橡胶—催吐萝芙木—降香黄檀复合生态系统样地的调查数据,采用所建立的生物量回归方程,分析了2个不同年龄复合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生长动态、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4年生橡胶林下催吐萝芙木和降香黄檀的年均胸径生长量均显著大于7年生橡胶林下催吐萝芙木和降香黄檀的生长量,但年均高度生长量则无显著差异;在种植4.5 a后,前者的生物量分别是后者的2.86倍和2.90倍;4年生橡胶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67.49 t·hm-2)显著大于其单一橡胶林的生物量(47.06 t·hm-2),并超过7年生橡胶林复合生态系统(63.86 t·hm-2)及单一橡胶林的总生物量(60.38 t·hm-2);生物量的器官分配比例除4年生复合系统中的催吐萝芙木为茎>枝>根>叶外,均呈现出茎>根>枝>叶的趋势;随着橡胶年龄的增长,催吐萝芙木和降香黄檀的生长量和生物量虽呈下降的趋势,但橡胶的生物量及胶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呈增长的趋势。橡胶林下催吐萝芙木和降香黄檀的种植具有提高生物量积累和碳固存的潜力和优势。
- 王飞军陈蕾西刘成刚刘长安唐建维
- 关键词:复合生态系统橡胶降香黄檀生物量
- 热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季节动态被引量:1
- 2024年
- 林下植被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以及对森林生物量的贡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热带地区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季节变化势必会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产生影响。以西双版纳地区的常规管理胶林(CR)、自然恢复胶林(NR)、人工恢复胶林(AR)、香蕉林(BP)以及次生林(SF)五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结构、多样性指数及生物量分配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季节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1)五种土地利用方式共调查到灌木50种,分属于31科41属;草本88种,分属于45科79属,且多年生草本植物居多,占草本总种数的60%以上。灌木主要以豆科植物为优势类群,草本则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2)相比SF和人为干扰较少的NR及AR,人为干扰较大的CR和BP显著改变了旱季和雨季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类群的分布,并降低了林下植被群落的平均高度、盖度、多样性及总生物量和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同时,CR灌木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显著高于SF、NR和AR,而草本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无显著差异。(3)草本群落结构、多样性及生物量相较于灌木更容易受季节变化的影响。CR草本群落的盖度和高度雨季显著高于旱季,而SF多年生草本的Pielou指数和一年生草本多样性雨季显著低于旱季。此外,所有橡胶林分的林下植被及其草本层的各生物量组分雨季显著高于旱季,而BP则呈相反趋势。灌木和草本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无明显季节变化,但雨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草本植物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这得益于多年生草本的较大贡献。综上所述,热带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及季节变化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及生物量分配具有一定影响。研究将为热区人工经济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林方美姜川曾小玲任燕金艳强冯德枫陈远洋刘成刚陈殊洁
- 关键词:热带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生物量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