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鼠模型
  • 2篇大鼠模型
  • 1篇蛋白
  • 1篇学习记忆
  • 1篇学习记忆能力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液粘度
  • 1篇血症
  • 1篇血瘀
  • 1篇血瘀证
  • 1篇盐酸
  • 1篇盐酸肾上腺素
  • 1篇药效
  • 1篇药效研究
  • 1篇造模
  • 1篇造模方法
  • 1篇致衰老
  • 1篇致衰老小鼠
  • 1篇肾病

机构

  • 5篇上海医药工业...

作者

  • 5篇沈龙海
  • 5篇刘艺
  • 3篇潘绵立
  • 3篇胡寒
  • 2篇乐心逸
  • 1篇孙艳
  • 1篇李默影
  • 1篇丁广宇

传媒

  • 2篇世界临床药物
  • 2篇实验动物与比...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性血瘀证大鼠模型造模方法再优化
目的 优化盐酸肾上腺素结合冰浴复制急性血瘀证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SD雄性大鼠,分两次给予0.7mg/kg盐酸肾上腺素,间隔4小时,中间2小时点冰浴4分钟,两组试验分别于第二次注射肾上腺素后2小时和12小时取血,测定样品...
潘绵立刘艺乐心逸胡寒刘继朔沈龙海
关键词:血瘀证盐酸肾上腺素血液粘度
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靶点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骨关节炎潜在的发病机制和软骨不可逆转的损伤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改善骨关节炎病情的药物。本文简要概述细胞外基质降解相关作用靶点,为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刘艺沈龙海
三种饲料建立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的比较
2016年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饲料配方对建立Wistar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影响。方法将3—4周龄Wistar大鼠分为4组,即A、B、c和正常对照组,A、B、c组分别饲喂3种不同配方饲料,正常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实验持续35d,实验期间每周称量各组大鼠体质量及摄食量同时观察大鼠行为、外观体征等变化。35d后取血,检测相关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压积等。结果A组大鼠Hb含量降到90g/L以下,且行为和体态表现也符合缺铁贫血特征,达到造模要求;B纽大鼠Hb含量没有降低;C组大鼠Hb含量有所降低但未达到90g/L以下。结论A组饲料配方可以成功建立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B、c组配方均不适用于缺铁性模型的建立。
丁广宇潘绵立胡寒刘艺沈龙海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WISTAR大鼠
薏灵酒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衰老作用的药效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薏灵酒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其余小鼠建立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2%和5%薏灵酒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析各组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指标,探讨薏灵酒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保护作用。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薏灵酒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结果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小鼠目标象限的游泳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2%薏灵酒各剂量组和维生素E组穿越原平台次数均增加,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小鼠比较,维生素E组、2%和5%薏灵酒高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CAT和T-AOC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P<0.05或P<0.01);给予薏灵酒灌胃后,与模型组小鼠比较,2%薏灵酒高剂量组和5%薏灵酒各剂量组小鼠血清MDA含量下降,2%薏灵酒高剂量组小鼠T-AOC含量升高,2%和5%薏灵酒各剂量组小鼠血清SOD和CAT含量均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薏灵酒能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具有一定延缓衰老的作用。
刘继朔潘绵立胡寒胡寒沈龙海
关键词:D-半乳糖衰老模型学习记忆能力
腺嘌呤诱导慢性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通过对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腺嘌呤诱导的慢性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比较研究,筛选出饲料中添加腺嘌呤的最佳造模剂量。方法将4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正常组(N)、模型1-6组(M1—6),每组6只。按不同比例的腺嘌呤粉末(1%、0.75%、0.5%、0.25%、0.1%)加入M1—5组大鼠的日常饲料中,自由采食。M6组大鼠每日一次灌服腺嘌呤(200mg/kg),持续21d。实验期间与结束,主要观察大鼠体征、死亡率、血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E)及肾脏形态学变化。结果M1~5组UA、BUN、CRE均随造模时间的增加不断上升,其中M1、M2、M3组在7d时UA、BUN、CRE已出现明显升高(P〈0.05);M4、M5、M6组在20d其UA才出现显著上升(P〈0.05),整个实验过程中M1、M2组大鼠均有死亡,其余各组无死亡。实验结束解剖发现各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肿大,M6组大鼠肾脏病变尤其严重。结论通过对大鼠死亡率、血液生化指标和大鼠肾脏损害程度等因素综合比较,饲料中添加0.5%腺嘌呤为最佳的造模剂量。
乐心逸刘艺李默影孙艳沈龙海
关键词:慢性高尿酸血症腺嘌呤慢性肾病痛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