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颖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氧化石墨
  • 2篇氧化石墨烯
  • 2篇石墨
  • 2篇石墨烯
  • 2篇角膜
  • 1篇蛋白
  • 1篇点突变
  • 1篇定点突变
  • 1篇毒理效应
  • 1篇毒性
  • 1篇眼毒性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烧伤
  • 1篇水通道
  • 1篇水通道蛋白
  • 1篇水通道蛋白-...
  • 1篇通道蛋白
  • 1篇缺氧
  • 1篇缺氧诱导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

作者

  • 4篇高岚
  • 4篇张颖
  • 2篇杜少博
  • 1篇纪羽
  • 1篇安文珍
  • 1篇王志浩
  • 1篇张璇
  • 1篇李康

传媒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花背蟾蜍Paired box 6 variant基因与Paired box 6基因的功能异同与具体功能位点的探究
2016年
Paired box 6(Pax6)是1段高度保守基因,在调控脊椎动物眼睛发育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Paired box 6variant(Pax6variant,VP)是花背蟾蜍体内的Pax6基因家族的同源基因。本实验主要关注非洲爪蟾Pax6基因与花背蟾蜍vp基因之间的异同,两者对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及细胞命运决定的影响,以及相关位点改变对增殖及其下游的影响,以此来预测具体起主要功能的位点。分别对PAX6和VP 2种蛋白进行磷酸化位点预测及序列比对后发现,在蛋白VP中,不论是可能的磷酸化位点还是可以对其进行磷酸化的激酶识别位点都发生了显著减少,这些都是位于C末端的PST结构域发生的重大改变。针对其不同的磷酸化位点设计的点突变结构,推测该基因的变化是以373位磷酸化位点为主导,其他磷酸化位点对其有相应的影响。
王志浩纪羽杜少博张颖高岚
关键词:PAX6PAX6基因定点突变
小鼠角膜碱烧伤后缺氧诱导因子-1α和水通道蛋白-1在角膜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检测小鼠角膜碱烧伤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4 alpha,HIF-1α)及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的表达情况,探讨角膜碱烧伤后HIF-1α及AQP1在其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雌性昆明系小鼠48只,左眼为对照组,右眼用1 mol·L^(-1)NaOH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并随机分为碱烧伤后1 d组、4 d组、7 d组、14 d组,每组12只,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碱烧伤后角膜HIF-1α、AQP1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中HIF-1α在角膜上皮基底膜弱表达,碱烧伤后1 d HIF-1α在角膜上皮层表达开始增强,4 d在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层均表达,至7 d时HIF-1α表达达到峰值;对照组中AQP1在角膜内皮层弱表达,碱烧伤后1 d,AQP1在角膜内皮层表达开始增强,4 d和7 d时AQP1在角膜内皮层和基质层均表达,且表达更强。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188.70±33.99)相比,碱烧伤后1 d组(269.70±15.68)、4 d组(350.50±67.26)、7 d组(272.10±6.88)的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36.43±3.95)相比,碱烧伤后1 d组(61.90±5.45)、7 d组(48.34±1.33)的AQP1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碱烧伤引起了角膜病理性变化,HIF-1α和AQP1参与碱烧伤后角膜损伤的病理机制。
李康安文珍杜少博张颖张璇高岚
关键词:角膜碱烧伤缺氧诱导因子-1Α水通道蛋白-1
氧化石墨烯对大鼠角膜上皮细胞的致损伤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氧化石墨烯(oxidation of graphene,GO)对大鼠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Wistar雌鼠角膜上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GO干预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GO干预组在培养时加入不同浓度(0.005μg·L^(-1)、0.010μg·L^(-1)、0.020μg·L^(-1)、0.050μg·L^(-1)、0.100μg·L^(-1))的GO。MTT法绘制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状态分布;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亚细胞结构;用DAPI/PI双染以及台盼兰染色的方法进一步验证经GO干预后的细胞状态。结果经GO干预后的角膜上皮细胞通过HE染色发现细胞内有GO的进入与残留,且细胞形态发生不规则改变,伪足部分出现纤维状结构;MTT结果显示随着GO浓度的增加,细胞活性由(81.55±1.31)%降低至(64.08±0.27)%,随着最低有效浓度的GO(0.005μg·L^(-1))干预时间的增加,细胞活性由(82.61±1.36)%降低至(47.92±1.06)%;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破碎、死亡的比例随着GO浓度的升高,由52.9%上升至92.8%,而凋亡细胞的比例未发生明显变化;DAPI/PI双染及台盼兰染色结果均显示经GO干预后细胞死亡数目的比例急剧升高(均为P<0.01)。结论 GO对大鼠角膜上皮细胞具有毒性作用,提示GO的生物安全性存在隐患。
张颖安文珍李康张璇高岚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细胞坏死角膜上皮细胞
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的眼毒性评估
随着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环境中纳米污染物导致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眼睛作为生物体最重要的视觉器官,一般直接暴露于外部环境之中。环境中的纳米污染物可潜在性地对有机体的眼部造成各类损伤。
安文珍张颖李康张璇高岚
关键词: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毒理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