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 作品数:59 被引量:327 H指数:10 供职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军队科研计划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尿液混合细胞群的形态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尿液混合细胞群(MIXED CELL GROUP,MCG)在肾盂肾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形态学方法观察578例泌尿系疾病患者的尿液沉渣涂片的MCG,并以荧光的着色及细胞染色的方法对细胞的类别进行判定,同时对白细胞管型、白细胞数量及尿沉渣中活菌数量作了对照比较。结果只有肾盂肾炎尿中出现MCG,急性肾盂肾炎阳性率为88.2%,慢性肾盂肾炎阳性率为96.7%。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各类肾炎等尿沉渣中未见到MCG。结论MCG是一群细胞聚集黏附成团的细胞群体,对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液中MCG的观察,有助于泌尿系感染部位来源的鉴别及肾盂肾炎的诊断,在肾盂肾炎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丁振若 苏明权 程晓东 徐焰 孙怡群 徐修礼 郑善銮 樊爱琳 郝晓柯关键词:肾盂肾炎 泌尿道感染 紧密连接蛋白在铅诱导的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铅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人体经由空气、灰尘、食物、饮用水等接触暴露,并可在体内长期蓄积,造成全身多系统和器官的损伤及功能障碍,其中以神经系统损伤最为严重,即使是早期低剂量的铅暴露也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 徐焰关键词:铅 血脑屏障 信号转导通路 铁 文献传递 GHD矮小儿童血清IGF-1水平与血铅的相关性研究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通过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儿童矮小发生与体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血铅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以及铅暴露大鼠模型IGF-1相关信号分子的改变,为阐明铅诱导儿童矮小的发生及其致病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铅暴露致儿童矮小的监测、防治提供可行途径。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自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依据相应诊断标准纳入880例西京医院儿科生长发育门诊就诊矮小患儿,通过生长激素(GH)激发试验GH峰值将患儿分为GHD和特发性矮小(ISS)组,检测并比较不同组别、性别患儿血清IGF-1和血铅水平;醋酸铅饮水法建立生长发育期大鼠铅中毒模型,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铅含量确定建模成功;利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分析确证染铅大鼠脑组织IGF-1相关信号通路分子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13K/AKT)的变化。采用均值t检验和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80例矮小患儿中,GHD患儿362例(41.14%)。GHD组患儿IGF-1水平(20.02±11.24)μmo]/L(女),(20.74±13.39)μmol/L(男)均低于ISS组患儿IGF-1水平(46.58±27.00)μmol/L(女)、(35.91±20.05)μmol/L(男),z分别为10.45和9.98,P均〈0.01。GHD组血铅水平(0.49±0.18)μmol/L(女),(0.46±0.18)μmol/L(男)高于ISS组血铅(0.32±0.11)μmol/L(女),(0.34±0.13)μmol/L(男),t分别为-10.91和-9.056,P均〈0.01。铅暴露后大鼠血铅含量逐渐增加,染铅6周时趋于稳定。铅暴露导致信号通路MAPK、AKT中信号分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AKT473、AKT308磷酸化较总酶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显著,AKT308/t—AKT组中x,1N与30 徐焰 徐修礼 马越云 沈学锋 刘明朝 任丽芬 张志平 秦庆 郝晓柯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IL-5对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血清中IL-25的含量显著增加,并且与气道重塑高度相关,然而其具体机制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探讨IL-25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IL-25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进一步采用real-time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mRNA和蛋白表达,探讨IL-25对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机制。结果MTT结果显示IL-25可呈剂量和浓度依赖性地上调原代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IL-25可促进细胞G1期向s期转变,其可能机制与IL-25上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有关。结论IL-25可能是哮喘时导致气道重塑的重要因素之一。 汪沛 徐蓓 任丽芬 张志平 辛毅娟 徐焰关键词:哮喘 细胞增殖 气道平滑肌细胞 精子运动能力与一氧化氮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与精子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镀铜镉还原荧光法 ,测定人精液中NO代谢产物硝酸盐 (NO3 -)。参照WHO方法 ,在超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精子存活率、活动力等。结果 80例男性不育者其中 15例NO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精子活动力a +b级 <5 0 % (P <0 .0 1) ,以运动轨迹异常和头摆动幅度下降为主 ,精子存活力 >75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6 5例NO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精子活动力a +b级 <5 0 % ,存活率 <75 % (P <0 .0 0 1)。结论 NO与精子运动功能有着密切关系。高浓度时明显抑制精子活动力及存活率。低浓度时精子存活率及功能有着维护作用 ,这对男性不育的病因研究和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杨麦贵 同丽萍 张竹映 郑善銮 钟丽辉 皇海 徐焰 樊新 刘田关键词:一氧化氯 男性不育 一氧化氮与男性免疫性不育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01年 杨麦贵 张竹映 郑善銮 钟丽辉 皇海 徐焰 于文彬 樊新 刘田关键词:一氧化氮 抗精子抗体 免疫性不育 男性不育症 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分型及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常规分离培养细菌,获纯培养后用VITEK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或API系统鉴定到种;血清分型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药敏实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肉汤定量稀释法,按NCCLS规定的标准进行;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确认法,AmpC酶检测采用三维实验确认法。结果100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型率为83%,B型占50%,G型和E型分别为9%和6%;产ESBLs和产AmpC的阳性率分别为37%、15%;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左氧氟沙星51%、阿米卡星48%、亚胺培南38%、头孢吡肟33%、头孢他啶20%、头孢哌酮/舒巴坦18%,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9%、43%、1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型主要以B型为主,次为G型和E型;该菌产酶率和耐药率已相当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情况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徐修礼 孙怡群 樊新 徐焰关键词:头孢吡肟 头孢哌酮 舒巴坦 亚胺培南 铜绿假单胞菌 体外抗菌活性 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对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的鉴别 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建立免疫荧光方法对尿中红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进行荧光定位,以区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方法:以荧光标记兔抗人免疫球蛋白为抗体,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尿中红细胞膜上的荧光着色程度,从而达到红细胞荧光定位,共分析了170例病人的尿(血尿)标本,同时做尿沉渣形态学检查及肾活检。结果:在确诊为肾炎病人标本中,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阳性率88.5%,形态学检查为61.5%,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是在尿沉渣检查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染色法。对提高肾性和非肾性血尿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特异性强,对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徐焰 丁振若 等关键词:肾性血尿 非肾性血尿 血浆BNP正常值的建立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诊断截断点的探讨 目的: 建立西安地区健康人群血浆脑钠肽(BNP)的正常值范围,探讨BNP在心血管疾病中临床诊断截断点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可靠性.
方法: 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对西安地区健康人群血浆样本258份:不同心血管疾病患... 彭道荣 徐焰 张小宁 门可 余妍 孙怡群 郝晓柯关键词:血浆脑钠肽 正常值范围 心血管疾病 文献传递 不同血清学标志物与HBV-DNA含量及Pre-S1在诊断乙肝病毒复制中的价值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血清学不同标志物模式(HBV-M)与乙肝病毒DNA含量及乙肝病毒前S1蛋白的关系,为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程度与乙肝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的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微粒子酶免检测试剂盒对530例携带不同血清学标志物的乙肝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同时,用ELS IA法检测乙肝病毒前S1抗原。结果五种HBV免疫模式中HB sA g,HB eA g和HB cA b同时阳性,其HBV-DNA定量阳性和HBV-P reS1的检出率分别为94.1%和92.8%;HB sA g,HB eA b和HB cA b阳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53.5%和40.1%;其它不同血清学模式组也有不同的阳性率。结论P re-S1可敏感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尤其可反映HB eA g阴性的乙肝患者仍存在病毒复制。HBV-DNA含量与P re-S1呈正相关,HBV-DNA、乙肝病毒五项标志和前S1蛋白联合检测,对更好地早期诊断HBV感染,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张小宁 郝晓柯 余妍 程小东 徐焰 苏明权 彭道荣关键词:乙肝病毒前S1蛋白 乙肝病毒标志物 病毒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