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鸿雁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羊肚菌
  • 3篇小海
  • 2篇植物
  • 2篇物种
  • 2篇胁迫
  • 2篇菌丝
  • 2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定量
  • 1篇蛋白组
  • 1篇蛋白组学
  • 1篇地理种源
  • 1篇氧化酶
  • 1篇野生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品质
  • 1篇营养生理
  • 1篇营养生理研究
  • 1篇营养因子
  • 1篇植物多样性

机构

  • 12篇青海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2篇徐鸿雁
  • 2篇李孝繁
  • 2篇王海
  • 2篇孙奎
  • 1篇罗春燕
  • 1篇谢占玲
  • 1篇刘海林

传媒

  • 5篇青海农林科技
  • 3篇菌物学报
  • 2篇青海大学学报
  • 1篇食用菌
  • 1篇青海科技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基因组学的小海绵羊肚菌环境适应研究
2024年
本研究基于小海绵羊肚菌M12-10基因组数据库挖掘环境适应基因,探索其在高原极端环境中的适应机制。结果显示,通过KEGG注释数据库筛选出83条环境适应基因,主要涉及MAPK信号通路(60条)、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16条)和ABC转运蛋白类(7条)。通过BLAST和文献综述将这些基因分为低温、紫外、盐等8类环境因素相关因子,其中抗逆境胁迫基因最多,为44条,抗低氧胁迫基因最少,为4条。筛选的盐基因M12-10_G01390在1 mol/L低盐浓度胁迫下表达量最低,3 mol/L高盐浓度胁迫下时表达量相对较高(0.25);低温基因M12-10_G03567在4℃胁迫下表达量最高(1.9);紫外基因M12-10_G04909在短时间(30 min)紫外照射下表达量升高(1.34),在中长(60 min、120 min)、长时间(300 min)紫外照射下,其表达量下降(均在0.25以下)。本文为后续的羊肚菌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中适应性研究提供参考。
李艳艳徐鸿雁谢占玲孟清
关键词:胁迫基因组分析
青海野生黄色类群羊肚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为明确青海野生黄色类群羊肚菌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来自青海省3个地理单元7个地区的35株野生黄色类群羊肚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对引物共扩增出54条清晰可识别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48条,占比88.8%。居群水平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716-0.6051、0.6533-0.8436,青海7个野生黄色类群羊肚菌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值平均为0.059、0.137,青海野生黄色类群羊肚菌栖息地生境碎片化严重。UPGMA聚类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9-0.85之间,相似系数0.526水平下可将35个菌株划分为3个支系,与PCoA主成分分析、Mantel检验结果和STRUCTURE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存在着南北和东西隔离模式。阿尼玛卿山为南北隔离模式,隔离了青南地区与青北(海东,海北)地区基因交流;而达坂山为西北与东隔离模式,隔离了东(海东)与西北(海北)地区基因交流。STRUCTURE遗传结构推测青海野生黄色类群羊肚菌居群来自于3个祖先亚群,并且94%遗传变异由居群内造成。青海野生羊肚菌居群内基因型丰富,但遗传多样性水平低,栖息地生境破碎化严重。
孟清谢占玲蒋宏忱徐鸿雁郭璟李艳艳王翠虎智红严尚金刘惠琳
关键词:羊肚菌生境破碎化
青海省林业外来物种调查分析及入侵风险评价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解青海省林业外来物种分布规律及其对青海生态的影响,对青海省林业外来物种的区系组成、种类分布、生活类型及原产地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其入侵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省林业外来物种共有94种,隶属于41科,82属,其中草本数量最多,有62种,占青海省林业外来物种总数的65.9%;原产来源地为美洲的物种有51种,占总数的54.2%;外来物种主要以世界广布类型为主。我省引进的62种草本植物(金娃娃萱草、绣球小冠花除外)以及32种树种(红花槐、紫穗槐、火炬树除外),其分级为Ⅱ级,均适宜在公园、居住区、绿道、工业绿化带等区域栽培,面积无限制,但在引进的过程中仍要进行严格检疫,以防有害生物入侵。
徐鸿雁王海孙奎李孝繁
共和沙珠玉沙区沙障植物筛选研究
2023年
荒漠化沙区造林工程中,沙障植物的选择是影响造林效果的因素之一。本研究选择7种乔灌木和6种草本植物在共和沙珠玉沙区进行种植试验。结果显示,沙地云杉、青海云杉、乌柳、柽柳、沙地柏、沙棘等植物在沙珠玉沙区成活率高,对沙区生境适应性较强,适宜作为沙珠玉沙区防风固沙植物;菊芋、沙蒿、披碱草在播种一年后,生物量大,根系深,适应性强,是优良的固沙植物。此外,本文通过不同沙障模式试验,发现高立式网笼沙障+沙地柏植物沙障+沙棘(或柠条)植物沙障模式下,苗木成活率高,对沙区生境适应性较高,是适合沙珠玉沙区防风固沙的新模式。
徐鸿雁王海李孝繁孙奎
柴达木盆地野生大肥菇营养生理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采用平板培养法探讨柴达木大肥菇菌丝生长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柴达木大肥菇的最适碳源为半乳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K^+、Na^+、Ca^(2+)、Mg^(2+)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2.0、1.0、1.0、1.5 g/L。当基础培养基中添加FeSO_4 0.06 g/L、VB_1 8 mg/L、VB_6 8 mg/L、2,4-D 6 mg/L、激动素8 mg/L时,柴达木大肥菇菌丝生长较好。
徐鸿雁刘海林罗春燕
关键词:菌丝营养生理
不同地理种源青海“柴达木大肥菇”物种名称修订与生物地理分析
2025年
“柴达木大肥菇”是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盐碱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性大型真菌物种,目前其物种界定仍不清晰。本研究结合形态学、多基因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自青海诺木洪、德令哈和乌兰的“柴达木大肥菇”样本进行分类和历史生物地理学研究。分子系统发育学结果显示供试的19个菌株与先前被鉴定的大肥菇Agaricus bitorquis亲缘关系较远,而与中华美味蘑菇Agaricus sinodeliciosus完全一致。分子钟推算分析表明,青海柴达木盆地中华美味蘑菇的起源时间约在14.23 Ma,其与新疆艾比湖中华美味蘑菇模式菌株WZR2012822约在12.38 Ma产生分化。祖先分布区域重建结果显示青海柴达木盆地的中华美味蘑菇群体可能伴随着柴达木盆地第四纪褶皱回返的构造运动分化出诺木洪支系、德令哈支系和乌兰支系,该群体重建的最可能的祖先为诺木洪支系(78.48%、38.89%和13.60%)。本研究重新修订了青海3个地理源野生“柴达木大肥菇”的正确学名为A.sinodeliciosus,丰富了青海省蘑菇属资源信息数据库,为继续深入开展我国耐盐碱食药用菌种质资源研究奠定基础。
孟清徐鸿雁刘菲燕孙鸿儒李艳艳
关键词:系统发育学
青海省食用菌产业经营模式及展望被引量:2
2024年
当前,青海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逐步趋于产业化、规模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显著,对现有的产业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层次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综述了青海省食用菌产业现状、产业经营模式发展概况,对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剖析,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青海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徐鸿雁孟清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经营模式
不同海拔梯度下黄绿卷毛菇群落植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为研究青海高原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下黄绿卷毛菇适生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海拔的关系,采用样方调查法对青海高原4个海拔梯度(8个样地)共24个样方的黄绿卷毛菇适生草地植物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等方法分析高寒草甸黄绿卷毛菇适生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青海高原高寒草甸黄绿卷毛菇适生草地植物有32种,隶属于13科27属,ZK-3690样地植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最高,其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和Pielou指数分别为1.95±0.58、11.33±1.15和0.34±0.09,QSH-4410样地植物种类多且分布均匀,其Simpson指数最高为0.78±0.05;相似性系数表明,在8个黄绿卷毛菇适生草地植物群落中,ZQ-4240与QSH-4410样地植物群落最相似,其相似性系数为0.364;主成分分析和热图发现,海拔对黄绿卷毛菇适生草地植物群落分布影响较为明显,低海拔样地(3200~3350 m)以茜草科、禾本科和龙胆科等为主,中海拔和中高海拔样地(3690~3900 m)以石竹科、伞形科、蓼科及报春花科分布较多,蔷薇科分布在高海拔样地(4240 m以上)。此外,UpSet韦恩图结果表明,在本文调查范围内,矮嵩草是黄绿卷毛菇适生草地中100%分布的植物。本研究为黄绿卷毛菇与其适生草地植物的相关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毛玉晶谢占玲徐鸿雁孟清郭璟戴大日王晓芳孙占清周晓雨
关键词: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矮嵩草海拔梯度
基于iTRAQ技术的小海绵羊肚菌耐镉蛋白定量组学
2022年
重金属镉(Cd)对于环境中生物具有高毒性,会引起微生物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本研究采用iTRAQ技术探究小海绵羊肚菌(Morchella spongiola)菌丝体耐受Cd有关的蛋白,筛选出144个参与过程包括能量代谢、碳代谢、蛋白质代谢及转运、压力响应和DNA修复等过程的显著差异蛋白,其中β-半乳糖苷酶、延伸因子1-α、细胞色素c氧化酶装配蛋白样蛋白cox15、醛酮还原酶和NAD(P)-结合蛋白在小海绵羊肚菌耐受Cd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此外,Cd处理会干扰呼吸电子传递链、ATP生成和细胞骨架、染色体修复等蛋白表达的变化,为小海绵羊肚菌耐Cd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徐鸿雁
关键词:蛋白组学耐受机制
外源营养因子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平板培养法探讨不同营养因子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规律,为开发利用红汁乳菇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果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锰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06g/L、0.02g/L。培养基中添加6mg/L赤霉素和2mg/L三十烷醇,红汁乳菇菌丝生长较好。
徐鸿雁
关键词:红汁乳菇营养因子菌丝生长速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