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立军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上肢
  • 1篇电生理
  • 1篇冻结肩
  • 1篇中老年
  • 1篇上肢功能
  • 1篇神经电
  • 1篇神经电生理
  • 1篇疼痛
  • 1篇偏瘫
  • 1篇偏瘫后
  • 1篇偏瘫后肩痛
  • 1篇偏瘫肩
  • 1篇偏瘫肩痛
  • 1篇牵伸
  • 1篇卒中
  • 1篇斜方肌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脑卒中
  • 1篇康复

机构

  • 3篇广东省第二中...

作者

  • 3篇董明
  • 3篇林立军
  • 2篇刘悦
  • 2篇余静
  • 1篇陆彦青
  • 1篇邱俊杰

传媒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医康复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8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肌肉激活的斜方肌平衡训练对偏瘫肩痛患者上肢运功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斜方肌平衡训练对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 3年11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用药及神经发育学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肩胛带的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斜方肌平衡训练(侧卧位肩外旋、侧卧位外旋、俯卧位水平外展、俯卧位水平后伸),两组患者训练均30min/次,1次/d,5次/周,连续训练6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Fugl-Meyc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VAS视觉模拟评分,以及上肢静息运动阈值(rMT)、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检测。结果:观察组9例及对照组7例患者因提前出院中途退出被剔除,最终观察组63例,对照组65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U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MT和CMC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rMT和CMC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肩胛带的稳定性训练基础上,斜方肌平衡训练能更好的改善偏瘫后肩痛患者的疼痛、运动功能及神经电生理。
董明余静陆彦青李琎林立军
关键词:偏瘫后肩痛疼痛
静态牵张训练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中老年肩周炎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静态牵张训练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接受肌肉能量技术联合静态牵张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静态牵张治疗,每周3次治疗,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研究组治疗后的肩关节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态牵张训练联合肌肉能量技术能更好地改善中老年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
董明余静刘悦林立军邱俊杰
关键词:关节活动障碍
卒中早期诱发上肢伸展运动对上肢恢复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诱发上肢伸展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肌张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发病1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诱发上肢伸展功能,评估两组患者上肢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Brunnstrom评分、M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诱发上肢伸展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肌张力有抑制作用,并能有效促进其功能恢复.
林立军董明刘悦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肌张力康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