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慧德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探测器
  • 6篇光电
  • 5篇光电探测
  • 5篇光电探测器
  • 4篇电极
  • 4篇异质结
  • 4篇纳米
  • 3篇石墨
  • 3篇石墨烯
  • 3篇硫化
  • 3篇硫化钼
  • 3篇纳米薄片
  • 3篇二硫化钼
  • 3篇
  • 2篇响应度
  • 2篇近红外
  • 2篇近红外光
  • 2篇基底
  • 2篇基底表面
  • 2篇红外

机构

  • 10篇深圳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王慧德
  • 8篇郭志男
  • 8篇张晗
  • 1篇汤皎宁
  • 1篇曹睿
  • 1篇张晗
  • 1篇谢中建

传媒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第十九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石墨烯/黑磷/二硫化钼/石墨烯异质结的快速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石墨烯/黑磷/二硫化钼/石墨烯异质结的快速光电探测器,包括基底、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石墨烯层、黑磷薄膜层、二硫化钼层和第二石墨烯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隔设置在基底的一侧表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
张晗高姗王慧德郭志男
文献传递
基于黑磷/石墨烯/二硫化钼异质结的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黑磷/石墨烯/二硫化钼异质结的光电探测器,包括基底、第一电极、第二电极、黑磷薄膜层、石墨烯层和二硫化钼层,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底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沟道...
张晗王慧德郭志男
文献传递
基于石墨烯/二硫化钼/石墨烯异质结的快速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石墨烯/二硫化钼/石墨烯异质结的快速光电探测器,包括基底、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石墨烯层、二硫化钼层和第二石墨烯层,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底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
张晗曾永宏王慧德郭志男
文献传递
二维黑磷的制备及光电器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黑磷有随层数可调的直接带隙和独特的各向异性结构等众多优异的性质,因此近年来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二维黑磷的制备方法,重点综述了黑磷独特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各向异性光学性质及它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最后,对黑磷的应用前景与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做了简单的讨论。
王慧德范涛健谢中建张晗
关键词:光学性质光电器件
一种基于二维P/G/N异质结的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维P/G/N异质结的光电探测器,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衬底上的源电极、漏电极、二维P型半导体薄片、二维N型半导体薄片和石墨烯薄片;所述二维P型半导体薄片与所述二维N型半导体薄片之间设置有石墨烯薄片,所述...
张晗康绿红王慧德张家宜
文献传递
一种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包括:基底、依次设置在基底表面上的隔离层和光吸收层、以及设置在光吸收层相对的两端且分别与光吸收层接触的源极和漏极,源极和漏极之间形成的沟道结构暴露出部分光吸收层,光吸收层的材料包括β‑I...
张晗王慧德郭志男
文献传递
基于芯片的SERS检测技术
<正>SERS技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衍生于纳米技术,而今因为其高灵敏度、无损检测和原位测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医药诊断、材料的表征、考古、刑侦等各个领域[1,2]。目前普遍应用
王慧德郭志男喻学锋
关键词:表面增强拉曼
文献传递
一种二维纳米材料各向异性的快速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维纳米材料各向异性的快速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制备二维纳米材料样本;将制备好的所述二维纳米材料样本固定到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对所述二维纳米材料样品表面进行加湿;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所述二维纳米材料样品表...
张晗赵劲来郭志男汤皎宁张家宜曹睿王慧德
文献传递
偏振光探测器及偏振光的探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偏振光的探测方法,包括:提供一种偏振光探测系统,其包括偏振光探测器,偏振光探测器包括基底、依次设置在基底表面上的隔离层和光敏材料层、以及设置在光敏材料层相对的两端且分别与光敏材料层接触的源极和漏极,源极和...
张晗王子谦王慧德郭志男
文献传递
一种近红外光电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电探测器,包括:基底、依次设置在基底表面上的隔离层和光吸收层、以及设置在光吸收层相对的两端且分别与光吸收层接触的源极和漏极,源极和漏极之间形成的沟道结构暴露出部分光吸收层,光吸收层为β‑InSe纳米...
张晗王慧德郭志男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