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彬彬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废水
  • 3篇催化
  • 2篇硝化
  • 2篇反硝化
  • 1篇蛋壳
  • 1篇电厂
  • 1篇电化学
  • 1篇絮凝
  • 1篇悬浮物
  • 1篇烟尘
  • 1篇氧化铝
  • 1篇氧化铝基
  • 1篇乙烯
  • 1篇乙烯装置
  • 1篇油污水处理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 1篇杂化
  • 1篇杂化材料
  • 1篇生物滤池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化工研究院

作者

  • 9篇程彬彬
  • 3篇刘植昌
  • 3篇陈春茂
  • 2篇王庆宏
  • 2篇李晋
  • 1篇刘永斌
  • 1篇程俊梅

传媒

  • 2篇石油炼制与化...
  • 2篇化工环保
  • 2篇炼油技术与工...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当代化工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催化燃烧技术在炼油污水处理场恶臭治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1年
介绍了催化燃烧技术在炼油污水处理场恶臭治理中的应用情况。工业应用表明,催化燃烧技术适用于处理石化炼油污水场总进水口、隔油池、浮选池等散发的恶臭气体,废气处理效果良好。恶臭治理设施运行后,对硫化物的去除率达95%以上,对硫化氢的去除率接近100%,对总烃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净化后的气体能够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催化燃烧技术治理恶臭污染项目的实施,对同类型炼化装置将起到借鉴作用。
刘永斌程俊梅程彬彬
关键词:催化燃烧技术炼油污水恶臭
百万吨级乙烯装置配套含硫废碱液处理技术对比研究
2025年
目前,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含硫废碱液的成熟处理技术有国内开发的湿式氧化技术、国外引进的湿式氧化技术、催化氧化与生物强化组合技术等。分析表明:两种湿式氧化技术对乙烯废碱液中的硫醇、硫醚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国内开发的湿式氧化技术处理效率更高,废碱液化学需氧量(COD)降低率高达96.3%;相比之下,采用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后废碱液COD降低率仅为81.1%,催化氧化出水中仍含有大量有机硫化合物;而生物强化技术直接处理乙烯废碱液则存在处理效率低、恶臭气体难处理的问题。成本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开发的湿式氧化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设备投资费用低的优点,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周彤褚鹏飞程彬彬马和旭谭向东
关键词:乙烯装置废碱液湿式氧化催化氧化生物强化
硫自养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处理石化废水被引量:1
2025年
采用硫自养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处理某石化企业含NO3--N混合废水(硝基氯苯废水芬顿氧化出水和综合废水生化出水),开展了中试(20~80 m3/d)和工程应用(250~270 m3/h)试验。中试装置脱氮效果显著,TN和NO3--N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5.2%和96.5%。废水中的残留H_(2)O_(2)及较低碱度对脱氮效果抑制明显,通过控制H_(2)O_(2)浓度及适当补充碱度可提升脱氮性能。工程应用试验期间,进水TN平均47.3 mg/L,TN去除率平均95.5%,出水TN平均2.19 mg/L,满足江苏省《化学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939—2020)要求。装置运行过程中无需投加有机碳源,避免了COD超标风险;不产生CO_(2),较异养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CO_(2)排放量减少约930 t/a,有效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运行费用较低,较异养型节省约50%。
程彬彬程彬彬陈春茂王庆宏李晋
关键词:硫自养反硝化生物滤池总氮
炼化企业自备电厂燃煤锅炉烟尘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被引量:5
2018年
国家要求燃煤电厂锅炉要逐步改造为超低排放,相比新建锅炉或大型电厂锅炉,炼化企业自备电厂锅炉改造难度大。本文通过对炼化企业电厂锅炉现有环保设施和排放现状进行分析,对比了脱硫塔前干式除尘、塔内提级增效、塔后深度除尘等3种工艺技术方案的效果,结合已改造实例指出需关注设备腐蚀、SO3脱除、在线监测等方面问题,并提出深度改造技术方案和实施路线。
程彬彬
关键词:燃煤锅炉烟尘超低排放
微通道碳材料电化学去除钙硬度的研究
2022年
在“双碳”背景下,实现绿色高效的污染物治理更具重要意义。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硬度的去除主要通过酸碱调节联合投加沉淀剂的方式实现,存在药剂用量大、化学污泥多、操作强度高等诸多问题。电化学除硬技术节能高效、环境友好,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采用高温碳化-碱活化天然木材的方法制备微通道碳材料,对其进行了形貌和官能团的表征,并以微通道碳材料为阴极构建电化学反应器,考察了相关条件参数对模拟废水中钙硬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压6 V、HRT=180 s、pH=7、n(HCO_(3)^(-))/n(Ca^(2+))=1.2的优化条件下,出水钙硬度为32.4 mg·L^(-1),去除效率达到83.8%,在水中硬度去除方面展示出较高的效率,为推进电化学除硬技术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马传军程彬彬
关键词:电化学模拟废水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光催化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试验研究
2022年
利用气升式环流光催化反应器对难生化降解活性艳红X-3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底物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催化剂投加量、反应温度、曝气量以及紫外光辐射强度等因素对底物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溶液pH为4-1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5 g/L、曝气量为2.5 m^(3)/h、活性艳红X-3B初始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活性艳红X-3B光催化3 h后的降解率可达到85%以上。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活性艳红X-3B、光催化降解可用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描述。建立了以反应时间、底物初始浓度、紫外光强度和曝气量为变量预测体系对活性艳红X-3B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经验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间的决定系数为0.958,可为后续放大试验提供借鉴。
程彬彬程彬彬刘植昌陈春茂
关键词: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光催化活性艳红X-3B降解
复合滤料驱动混养反硝化脱氮研究
2025年
炼化污水经生化处理后,NH_(4)^(+)-N全部转化为NO_(3)^(-)-N,出水C/N极低,使用传统异养反硝化工艺需外加碳源,处理成本较高,增加了企业运行负担。采用不同电子供体驱动混养反硝化系统已被认为是一种高效、低碳的脱氮新技术。以硫磺、聚己内酯和蛋壳制备混养反硝化复合滤料,并探究不同硫磺(自养反硝化电子供体,e_(自)^(-))与聚己内酯(异养反硝化电子供体,e-异)配比的复合滤料对混养反硝化体系脱氮性能的影响,采用最佳复合滤料开展复合滤料长周期混养反硝化脱氮性能评价实验。结果显示:复合滤料PSD-Ⅱ(e_(自)^(-)∶e^(异)^(-)=1∶1)驱动的混养反硝化体系,NO_(3)^(-)-N去除率可达99%,且无NO_(2)^(-)-N累积;长周期实验过程,水力停留时间从2.5 h缩短至1.25 h,升流式填充床反应器的NO_(3)^(-)-N去除率仍保持在90%以上;混养体系中,Thiobacillus、Sulfurimonas等自养反硝化菌有所减少,异养反硝化菌得到富集,最终自养和异养反硝化脱氮贡献率分别为59%和41%;而总的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ARG、NAPA)、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IRK、NIRS)丰度显著增加,混养反硝化系统整体脱氮效率提升。该研究开发的复合滤料适于驱动混养反硝化系统处理低C/N污水,为石化企业外排水脱氮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程彬彬程彬彬王庆宏王庆宏陈春茂陈春茂李晋
关键词:复合滤料聚己内酯蛋壳
氧化铝基硫磺回收催化剂表征及失活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介绍对氧化铝基硫磺回收催化剂的表征及失活规律的研究结果,用新鲜催化剂(新鲜剂)和使用后的催化剂(使用剂)进行对比。采用BET比表面积测试法考察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分布;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催化剂的物相及组成;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表征催化剂的表面酸碱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分析了造成氧化铝基硫磺回收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使用剂的比表面积显著降低,催化剂损失了约50%的微孔并出现少量大孔;使用剂的γ-Al_2O_3衍射峰(即2θ为67.032°和42.611°的峰)有所增强,说明使用过程中催化剂的薄水铝石AlO(OH)晶相有向氧化铝晶相转化的趋势;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硫酸盐化和积炭,其中硫酸盐化主要是通过酸与薄水铝石反应损失催化剂的活性相,导致催化剂失活。
程彬彬
关键词:氧化铝基硫磺回收催化剂失活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用于胶体类悬浮物的絮凝脱除
2023年
胶体类悬浮物一直以来均是废水处理的难点,不仅消耗大量的絮凝剂,且常需多种药剂组合使用,造成水处理成本高、固体废渣产生量大、工艺流程冗长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克服物理共混法导致无机与有机材料复合不均匀的弊端,借助有机单体在无机组分中的原位聚合反应,成功研制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聚(硅酸氯化铝-丙烯酰胺)[P(SAC-AM)]。选择煤气化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常用市售絮凝剂聚合硅酸氯化铝,聚丙烯酰胺以及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进行对比,考察了P(SACAM)对胶体类悬浮物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P(SAC-AM)可充分发挥电中和与吸附架桥的协同作用,在低投加量条件下,获得比市售絮凝剂单独或组合使用时均较优的絮凝效果,并可形成粒径较大且密实的絮体,有利于悬浮物后续的沉降与分离。此外,P(SAC-AM)可同时实现废水中COD,Ca^(2+),Mg^(2+)等的少量去除。
刘娅程彬彬王雪清朱光锦郭宏山李宝忠
关键词:煤气化废水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絮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