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承志

作品数:15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慢性
  • 4篇肝炎
  • 3篇肝病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脂肪
  • 2篇脂肪性
  • 2篇脂肪性肝病
  • 2篇胃癌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螺杆菌
  • 2篇免疫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酒精性脂肪性...
  • 2篇核因子
  • 2篇核因子-ΚB

机构

  • 13篇西安医学院
  • 6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4篇蒋承志
  • 6篇王军艳
  • 5篇陈建婷
  • 2篇韩曼
  • 2篇范丽
  • 2篇鞠迪
  • 1篇铁茹
  • 1篇张鸣
  • 1篇张婷
  • 1篇杨柳青

传媒

  • 2篇健康向导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饮食科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年份

  • 5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芒柄花黄素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揭示芒柄花黄素对H22肝癌移植瘤小鼠免疫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皮下接种H22细胞(4×10^(5)个)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用[10 mg/(kg·d)]或[50 mg/(kg·d)]的芒柄花黄素治疗小鼠28 d,然后计算抑瘤率。卡瑞利珠单抗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肝癌组织中CD8、颗粒酶B(granzyme B)和叉头盒P3(FOXP3)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组织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1(PD-L1)的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结果 芒柄花黄素提高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增加肝癌组织中CD8和granzyme B染色阳性率。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的FOXP3染色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芒柄花黄素降低的荷瘤小鼠血清中IL-10和TGF-β的水平,降低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PD-1和PD-L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论 芒柄花黄素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激活CD8^(+)T细胞数量并减弱调节性T细胞(Treg)中免疫抑制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李汨蒋承志陈建婷王军艳
关键词:肝癌免疫微环境
NF-κB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介导的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介导的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胃部疾病患者110例,采用qPCR检测NF-κB相对表达情况,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1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胃癌9例(胃癌组)和良性胃部疾病101例(良性组,其中浅表性胃炎52例、萎缩性胃炎26例、不典型增生23例)。胃癌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88.9%,显著高于良性组的10.9%(P<0.05)。胃癌组的NF-κB表达阳性率为77.8%,显著高于良性组的14.9%(P<0.05)。在110例患者中,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NF-κB表达阳性与胃癌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NF-κB表达阳性鉴别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9和0.713。结论:NF-κB在胃癌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也多伴随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共同介导胃癌的发生发展。
杨柳青铁茹陈建婷王军艳蒋承志牟花妮张鸣
关键词:核因子-ΚB幽门螺杆菌胃癌胃炎
炎症性肠病不可怕 有效管理这样做
2025年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炎症性肠病不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肠梗阻、肠穿孔、结直肠癌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由于炎症性肠病病因复杂,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通过早期预防和有效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军艳蒋承志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9年
目的:探究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为84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n=42)与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实验组(n=4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ALT、ATS、TBIL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复常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为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效果理想,可加快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进程,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李汨韩曼鞠迪蒋承志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慢性乙肝肝功能
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慢性肝病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发生焦虑和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肝病住院患者,并选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分析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慢性肝病住院患者中,焦虑患者占48.75%(39/80),抑郁患者占65.00%(52/80);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城镇居民医保、肥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0)阳性是慢性肝病住院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肥胖、城镇居民医保、SIB0阳性是慢性肝病住院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因素。
李汨蒋承志
关键词:慢性肝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
粪钙卫蛋白检测在肠道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钙卫蛋白是S100蛋白家族的一种分子量为36k D a的杂合性钙、锌结合蛋白.其在粪便中及其稳定,优于以往的粪便标志物.此外,其浓度与粪便中白细胞浓度密切相关,且特异性较高,可作为鉴别诊断肠道疾病的有用标志物.本文就粪钙卫蛋白的结构、理化特征以及钙卫蛋白与肠道疾病的关系展开综述.
蒋承志严喜章
关键词:钙卫蛋白消化系统疾病标志物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生活调整
2025年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主要细菌病原体之一,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逐渐成为当今健康生活的重要话题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三联方案是较早期的幽门螺杆菌主要根除治疗方案,而经典铋剂四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甲硝唑和四环素)近年来逐渐成为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除了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非常重要,尤其是饮食和卫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通过饮食与卫生习惯调整,可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促进康复。
王军艳蒋承志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
芒柄花黄素通过TLR4/NF-κB通路抑制肝癌荷瘤小鼠肿瘤免疫逃逸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揭示芒柄花黄素对肝癌免疫逃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0、100、200μg/ml)芒柄花黄素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epG2 24 h,CCK-8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雄性C57BL/6小鼠皮下接种HepG2细胞(4×105个)建立荷瘤小鼠模型,10/50 mg(/kg·d)芒柄花黄素治疗28 d,计算抑瘤率。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癌组织和HepG2细胞TLR4和NF-κB p65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和HepG2细胞TNF-α、IL-1β和IL-10水平。结果:芒柄花黄素可提高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P<0.05),降低荷瘤小鼠血清和HepG2细胞TNF-α、IL-1β和IL-10水平(P<0.05),提高荷瘤小鼠抑瘤率(P<0.05),降低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和HepG2细胞TLR4和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芒柄花黄素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抑制肝癌发生发展。
李汨蒋承志陈建婷王军艳
关键词:肝癌免疫逃逸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院内获得性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80例,查阅出院病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血白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血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细菌培养阳性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感染,对影响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显著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57例(20.4%),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8例(31.6%),呼吸道感染12例(21.1%),胃肠道感染10例(17.5%),泌尿系感染7例(12.3%)和败血症10例(17.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7.416,P=0.006)、住院时间(t=28.247,P<0.001)、血清白蛋白(t=2.661,P=0.008)、CD4^+T淋巴细胞ATP值(t=8.122,P<0.001)、Child-Pugh分级(x^2=10.577,P=0.005)、侵入性操作(x^2=29.214,P<0.001)、腹水(x^2=25.776,P<0.001)、消化道出血(x^2=111.434,P<0.001)为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而感染与患者性别和是否发生肝性脑病无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侵入性操作、腹水、消化道出血、住院时间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尤其是年龄较大、肝储备功能差、出现并发症和住院时间较长者。临床医生应该对这类患者给予特殊的关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肝功能恢复。
王军艳陈建婷张婷范丽杜姗蒋承志牟花妮
关键词:肝硬化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归纳了ACLF的概念、病因以及涉及炎症反应、氧活性、代谢等方面的发病机制。总结了ACLF的最新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认为ACLF发展对患者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对ACLF应该有一个全球普遍适用的定义,从而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国ACLF的临床诊治,而且需要前瞻性研究来确定慢性肝病发展为ACLF的危险因素。
蒋承志严喜章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