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华桢

作品数:3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核科学技术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专利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核科学技术
  • 3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热离子
  • 13篇离子
  • 11篇发射极
  • 9篇电极
  • 9篇发电
  • 5篇陶瓷
  • 4篇对电极
  • 4篇发电特性
  • 4篇高温
  • 3篇等离子体
  • 3篇陶瓷层
  • 3篇热工
  • 3篇金属
  • 3篇加热器
  • 3篇合金
  • 2篇单晶
  • 2篇电磁泵
  • 2篇电解液
  • 2篇电刷
  • 2篇电源

机构

  • 34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中国舰船研究...
  • 1篇北京真空电子...

作者

  • 34篇雷华桢
  • 18篇郑剑平
  • 16篇齐立君
  • 12篇王振东
  • 10篇姜玮
  • 9篇张征
  • 8篇韩永超
  • 8篇吕征
  • 5篇王卫军
  • 2篇贺新福
  • 2篇魏永峰
  • 1篇杨文
  • 1篇鲁盛会
  • 1篇郑新海
  • 1篇张华锋
  • 1篇陈博

传媒

  • 3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真空电子技术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中国高新科技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9篇2023
  • 5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极间隙可调的热离子发电实验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极间隙可调的热离子发电实验装置,其包括用于发射电子的发射极组件、与发射极组件对准地设置并用于接收由发射级组件发射的电子的接收极组件以及设置在发射极组件与接收极组件之间并且形成使电子穿过的空间的电极连接组...
雷华桢韩永超钟武烨郑剑平吕征张吉峰
文献传递
一种工件圆周表面电解蚀刻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件圆周表面电解蚀刻装置,该装置主体为机床,包括电源、工作箱、冷却系统和电解液循环系统,电解液循环系统包括电解液进液管、电解液出液管、电解液箱和电磁泵,电解液进液管和电解液出液管均与电解液箱相连,工作箱下...
雷华桢郑剑平魏永峰
文献传递
燃料与包壳高温热循环试验装置设计被引量:1
2018年
高温热循环引起的燃料与包壳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燃料元件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文章根据反应堆内燃料与包壳的热循环条件,介绍了试验装置的热工、结构、真空设计,最终设计完成了一种能在堆外电加热条件下开展燃料与包壳高温热循环的试验装置。
雷华桢
关键词:热循环热工设计燃料包壳
低铼钼合金管双轴应力下的微观组织演变研究
2025年
为了获得低铼钼合金管在高温双轴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机制,研究了低铼钼合金管在1350 K、双轴应力(环向应力分别为36 MPa和60 MPa)下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通过EBSD、TEM、XRD和EDS对双轴应力实验前后的低铼钼合金管样品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了样品晶粒尺寸、晶体取向、晶胞参数和位错等特征变化,推测了其变形机制与微观组织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原材料去应力退火态微观组织为柱状晶粒,且沿轴向具有<101>方向性;环向应力36 MPa样品在环向变形量达8%过程中,晶体结构发生再结晶与晶粒长大,并失去<101>方向性,变形机制以位错滑移和晶界滑移为主;环向应力60 MPa样品在环向变形量达19%过程中,部分晶粒发生再结晶,部分晶粒发生大量变形并失去结晶性,除此之外,变形机制还包含晶界滑移。
姜玮王卫军张国栋雷华桢杨文高进
关键词:再结晶
电极间隙可调的热离子发电实验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极间隙可调的热离子发电实验装置,其包括用于发射电子的发射极组件、与发射极组件对准地设置并用于接收由发射级组件发射的电子的接收极组件以及设置在发射极组件与接收极组件之间并且形成使电子穿过的空间的电极连接组...
雷华桢韩永超钟武烨郑剑平吕征张吉峰
高温真空电极接头的设计与研制
2018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工作在高温状态下的真空电极接头的设计和研制。针对电极接头的应用环境,选择了高纯氧化铝金属陶瓷封接件作为绝缘材料、铜及可伐作为导体材料,铜和可伐之间采用焊接以减小接触电阻,并在结构设计引入波纹管组件用于补偿高温条件下电极接头的热变形。同时开展了电极接头运行下的热工和力学分析。设计完成后按照真空器件的要求进行电极接头的研制,研制出的电极接头通过寿命考验,满足设计要求。
雷华桢
关键词:热工设计高温
CuMn基钎料对TZM与Kovar合金的钎焊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研制的CuMn基钎料对TZM与Kovar合金进行了高频真空钎焊研究。利用DTA、氦质谱捡漏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SEM、EDS等分析手段,测试了钎料的熔点、对TZM与Kovar合金润湿性,分析了钎缝的气密性、微观组织形貌、界面组织成分等。结果表明:在965℃时,CuMn基钎料在TZM与Kovar合金样品上的润湿角θ分别为30.77°和12.30°。在最大钎焊感应电流为430 A时,焊料对钎缝铺展均匀,钎缝区域无裂纹、无气泡等缺陷,焊件气密性测试漏气率优于6×10-11Pa·m3/s。钎缝中间层区域为CuMn基钎料凝固组织,钎料与TZM反应界面区域较窄,与Kovar合金的界面反应区域较宽。钎料中的Mn、Cu元素与Kovar合金中的Fe元素更容易相互扩散迁移发生冶金熔合反应。
鲁盛会郑剑平齐立君曲博王振东雷华桢
关键词:TZM合金钎焊
单晶Al_2O_3陶瓷/Nb-1Zr合金封接件钎焊工艺和应用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研究了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单晶Al2O3陶瓷/Nb-1Zr合金封接件钎焊质量的影响,分析了钎料Pd与金属化W层及Nb-1Zr的合金化作用,并对单晶Al2O3陶瓷/Nb-1Zr合金封接件进行了应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直接影响到陶瓷-金属连接界面的微观结构和钎料Pd与W、Nb-1Zr的合金化反应过程;1565℃、保温2min是比较理想的钎焊工艺参数;Pd与Nb-1Zr之间的相互作用较Pd与W层之间更为强烈,使得W层与钎料层的界面清晰,无反应过渡层,而钎料层与Nb-1Zr之间有明显的反应过渡层;单晶Al2O3陶瓷/Nb-1Zr合金封接件的真空密封、耐温、绝缘、抗热震、耐铯腐蚀、耐中子辐照等应用性能良好。
齐立君郑剑平雷华桢
关键词:钎焊应用性能
具有保护套的热离子发电实验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保护套的热离子发电实验装置,其包括用于发射电子的发射极组件、与发射极组件对准地设置并用于接收由发射级组件发射的电子的接收极组件以及设置在发射极组件与接收极组件之间并且形成使电子穿过的空间的电极连接组件...
钟武烨雷华桢韩永超郑剑平吕征张吉峰
文献传递
多层管的制备方法以及包括该多层管的热离子能量转换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层管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机加工得到沿轴向方向的中间位置具有凹陷的初始金属棒;在初始金属棒的凹陷的位置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喷涂陶瓷层;将第一金属管套装在初始金属棒的外部,并将两个端头套装在初始金属...
雷华桢王振东 钟武烨齐立君姜玮 马茹张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