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进

作品数:16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临床病理
  • 7篇病理
  • 6篇免疫
  • 4篇细胞
  • 4篇免疫组化
  • 3篇病理分析
  • 3篇肠道
  • 2篇蛋白
  • 2篇乳糜泻
  • 2篇组织化学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 2篇腺癌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淋巴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瘤
  • 2篇病毒感染

机构

  • 16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16篇马进
  • 5篇王玉环
  • 4篇普文静
  • 4篇高峰
  • 4篇孙振柱
  • 3篇李紫琼
  • 2篇王路祎
  • 2篇虞海荣
  • 2篇宋新兰
  • 2篇卢加杰
  • 2篇刘晶
  • 2篇刘林华
  • 1篇巴图
  • 1篇木尼拉·买买...
  • 1篇李辉
  • 1篇牛俊巧
  • 1篇王佳
  • 1篇美丽克扎提·...
  • 1篇张晓军
  • 1篇袁轶群

传媒

  • 4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可呈L1CAM弥漫阳性:潜在的诊断陷阱
2025年
目的探讨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内L1CAM等抗体表达及ZFTA基因融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MP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L1CAM、p65、EMA、GFAP、S-100、Ki67的表达,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ZFTA基因融合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1~46岁,发病部位均位于脊髓。免疫表型:5例L1CAM均阳性,其中4例呈强阳性。5例GFAP和S-100均阳性,2例EMA阳性,5例p6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2%。3例行NGS检测均未检出ZFTA基因融合。结论MPE中L1CAM呈阳性,可能在工作中造成诊断陷阱,需要行NGS等检测来明确诊断。
马进虞海荣王玉环申耀元普文静张晓军宋新兰
关键词:脊髓免疫组织化学
回肠异位胰腺致消化道出血一例被引量:2
2020年
异位胰腺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胃肠道黏膜下肿瘤,一般病灶较小,多见于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而发生在回肠的异位胰腺较为罕见。异位胰腺通常无特异性症状,当出现炎症、出血、梗阻时会出现相应症状。本文报道1例回肠异位胰腺引起消化道出血病例的诊治过程。
卢加杰美丽克扎提·安扎尔马进李紫琼刘晶高峰
关键词:回肠异位胰腺消化道出血胶囊内镜
乳糜泻合并超长节段食管癌特殊病例1例
2025年
乳糜泻是一种由遗传易感者暴露于膳食麸质后引起的自身免疫性小肠疾病。本文报道了1例乳糜泻合并超长节段食管癌患者的诊疗经过,并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为乳糜泻合并超长节段食管癌的病例提供详细的医学分析,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类似病例。
史甜李紫琼阿依努尔·麦麦提热伊木哈丽娜·哈力克马进马进
关键词:乳糜泻食管癌HLA-DQ基因营养不良
肠道淋巴管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肠道淋巴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类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料。方法复习了12例肠道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大体形态、并对其组织学切片与免疫组化标记进行检查,同时结合已有文献总结分析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本文12例病例中,4例为小儿患者,8例为成人患者。小儿患者临床首发症状多为持续的不同程度的腹痛,伴或不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临床诊断为肠梗阻或肿瘤;而成人患者多为偶然发现,临床诊断多为黄色瘤或粘膜隆起性质待定。病理学检查显示粘膜层、粘膜下层或浆膜层见多个明显扩张,大小不均、囊壁厚薄不一的淋巴管,内衬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囊腔内可见伊红色的淋巴管液,并可见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均D2-40,CD31阳性,部分CD34阳性,Calratinin,WT-1阴性。结论肠道淋巴管瘤临床十分少见,手术切除一般预后良好。
马进王路祎虞海荣孙振柱
关键词:淋巴管瘤肠道免疫组化
经典型和非经典型乳糜泻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经典型乳糜泻(CD)和非经典型CD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CD的9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D的奥斯陆定义,将其分为经典型CD组(n=41)和非经典型CD组(n=55)。收集2组的临床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经典型和非经典型CD的影响因素。结果96例CD患者中女性63例(65.6%),男性33例(34.4%),男女比例为1.0︰1.9;平均年龄为(47.4±14.5)岁,中位病程为24个月。96例患者中维吾尔族(50.0%)和哈萨克族(37.5%)患者占比较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典型CD组与非经典型CD组在年龄、出生地、BMI及有无贫血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性别、病程、民族、教育程度、Marsh分级、有无合并症及有无25-羟维生素D缺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年龄、出生地、BMI及贫血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是经典型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MI<24 kg/m^(2)对识别经典型CD具有重要价值。除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临床表现外,经典型和非经典型CD的影响因素相似。
史甜马进冯燕阿迪来·阿布都热西提胡佳丽哈丽娜·哈力克高峰
关键词:影响因素
CT联合MRCP诊断肝包虫病胆道并发症的价值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CT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肝包虫病胆道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囊型肝包虫病及16例泡型肝包虫病的胆道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54例囊型肝包虫病患者中破入胆道28例(破入胆道组),压迫胆道26例(压迫胆道组)。无症状、腹痛/腹胀、黄疸、发热、合并包虫囊肿感染、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生率在破入胆道组与胆道受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破入胆道组与胆道受压组在包虫位置(肝门、非肝门区)、单囊/多子囊型、实变/钙化型、邻近胆道扩张直径、胆管内包虫内容物、胆管壁异常增厚/强化、包虫囊壁异常增厚/强化、肝背景实质异常、舌样/尖角样突起、内外囊分离/内囊塌陷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RCP对囊型肝包虫病患者胆道扩张、胆道内包虫内容物的显示率高,CT对胆管壁、包虫囊壁、肝背景异常及内外囊分离、胆囊受累的显示率高,两者对舌状/尖角样突起、囊内脂肪的显示率一致。泡型肝包虫病侵犯胆道病理显示病灶内胆管闭塞、消失,CT、MRCP示胆道截断/间断显影,远端胆道不同程度扩张;1例重度扩张者病理显示肝内小胆管明显增生合并部分胆管萎缩、胆汁淤积及毛细胆管胆栓;2例病变内液化坏死区与邻近胆管相通,病理显示病变内见褐色胆汁。结论:CT联合MRCP对术前临床准确评估肝包虫病胆道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王佳李辉马进牛俊巧李晓娟
关键词:肝包虫病胆道并发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新疆地区胃肠道卡波西肉瘤活检62例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卡波西肉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胃肠道卡波西肉瘤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结果,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62例病例中,男性46例,女性16例,发病年龄6~67岁,平均年龄42岁。经实验室检测,其中56例呈HIV阳性(90.3%),6例为HIV阴性(9.7%)。胃肠道卡波西肉瘤形态学以梭形细胞增生、血管瘤样结构、红细胞外溢、含铁血黄素沉积及慢性炎细胞浸润为主。所有病例均未见肿瘤性坏死。免疫组化CD31、CD34、HHV-8阳性率均为100%,Fli-1阳性率为97.9%,SMA、CD117和S-100阳性率分别为22.0%、29.8%和5.8%,Ki-67增殖指数为1%~20%不等。结论胃肠道卡波西肉瘤的活检诊断存在一定难度,需对疑似病例常规进行内镜筛查,并加做免疫组化标记以提高疾病的检出率。
马进王玉环普文静
关键词:胃肠道卡波西肉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SSTR2A在234例脑膜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2024年
脑膜瘤占颅内原发性肿瘤37.6%[1]。临床工作中诊断脑膜瘤最常用的免疫组化抗体是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不同级别或亚型中有明显差异[2]。近年来,研究报道了SSTR2A(somatpstatin receptor2A)表达与脑膜瘤的相关性,认为其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3-4],但研究中其他肿瘤类型或脑膜瘤样本数量有一定的不足。本研究收集了大样本的脑膜瘤,评估几种抗体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诊断性能。
马进刘林华
关键词:脑膜瘤上皮膜抗原孕激素受体免疫组化
18例胃肠道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及病理形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胃肠道CMV感染患者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结果,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多为腹痛等非特异性表现,内镜下多为溃疡表现;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糜烂、坏死、炎症及溃疡形成,在渗出坏死物、炎性肉芽组织和溃疡底部纤维组织等区域,尤其是肉芽组织内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间,最易观察到数目不等的“巨细胞”,即CMV感染的特征性细胞。其体积明显增大,嗜碱性细胞核内见病毒包涵体结构,部分包涵体小,周围有空晕,可形成“鹰眼”样征象,部分可见嗜酸性颗粒状胞质,但周边黏膜组织内则罕见有感染细胞分布。免疫组化能够很好地辅助诊断CMV感染细胞。结论对于CMV的诊断需要临床与病理结合,从而减少、避免误漏诊。
马进普文静王玉环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胃肠道病理形态免疫组化
13例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13例MCRCC的资料,进行临床特点,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比较。结果 13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2.25:1。患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7.2岁。临床上多为偶然或体检发现,偶有腰痛症状。形态学检查:肿瘤最大径1.7-6cm,囊性或局灶实性,境界清楚,切面均呈多房性或蜂窝状,部分囊内含灰黄色或血性液体。镜下观察:囊腔大多衬覆单层肿瘤细胞,部分为多层,胞质透明、核小、未见明显核仁、Fuhrman核分级Ⅰ级,局灶囊内有小乳头结构。大多数病例中纤维间隔内可见与囊腔衬覆细胞类似的透明细胞团,多呈巢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对免疫组化标记AE1/3,EMA,Vimetin均呈弥漫阳性表达,8例的CK7及10例的CD10肿瘤细胞呈阳性或局灶阳性,P504S有3例阳性或局灶阳性表达,CK20,CD117,CD163均呈阴性,Ki-67指数达1%-5%。P53中有11例阴性表达,2例有1%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结论 MCR CC是一种少见的肾细胞癌组织学亚型,预后良好,免疫组化标记AE1/3,EMA,Vimetin,CK7,CK20,CD10等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
马进宋新兰王路祎孙振柱
关键词: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