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1篇性病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炎患者
  • 1篇乙状结肠
  • 1篇乙状结肠扭转
  • 1篇异位妊娠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表现
  • 1篇右上腹
  • 1篇妊娠
  • 1篇肉瘤
  • 1篇上腹

机构

  • 3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作者

  • 4篇黄艳艳
  • 1篇杨涛
  • 1篇陈文
  • 1篇吴德红
  • 1篇余刚
  • 1篇顾静华
  • 1篇胡丽

传媒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脾多发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一例被引量:2
2020年
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因中上腹间歇性隐痛1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间歇性隐痛,偶有腹胀。查体:慢性肝病面容,皮肤及巩膜黄染。腹平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10 cm可及。腹部CT检查平扫:脾下极见两枚类圆形低密度结节影,边界不清;增强(图1):一病灶动脉期呈中度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另一病灶强化不明显。大小分别为:2.6 cm×2.6 cm×3.0 cm、3.6 cm×3.2 cm×2.7 cm。MPR示两病灶之间境界不清,距离邻近,呈哑铃形。影像诊断:脾脏下级多发肿瘤性病变。实验室检查:WBC 4.38×109/L,NE%88.3%,血红蛋白67 g/L,血小板63 G/L。肝肾功能电解质:AST 67 IU/L,γ-GT 92 IU/L,ALP 161 IU/L,TBil 46.3μmol/L,K 3.42 mmol/L。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血清CA19-9正常,血清12547.29 kU/L。
徐海王代忠吴德红黄艳艳陈文
关键词:巩膜黄染中上腹肿瘤性病变肝病面容
CT与MRI在异位妊娠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CT 与MRI 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 例经手术证实的异位妊娠患者CT 与MRI 影像,其中输卵管妊娠12例,卵巢妊娠1 例,宫角妊娠1 例,切口妊娠7 例;13 例行CT 检查,8 ...
黄艳艳
CT灌注成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测量和评价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肝脏血流灌注情况,探讨急性胰腺炎肝脏血流变化的特点. 方法:对24例正常对照组和90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组,其中轻症胰腺炎28例,重症胰腺炎62例,行6...
黄艳艳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肝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注
乙状结肠扭转的MSCT诊断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SV)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SV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或肠镜复位证实的15例乙状结肠扭转MSCT表现,归纳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5例SV的MSCT征象有:15例均显示乙状结肠扩张,4例提示有肠管损害,包括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系膜间渗出和腹腔积液等;CT定位像显示倒"U"征14例,横断面图像显示"圆腹"征13例,"鸟嘴"征11例,MPR显示"交叉"征10例,"漩涡"征9例;CT增强及CTA显示肠壁强化减弱3例,肠系膜小血管闭塞1例,肠系膜动脉旋转2例。结论:乙状结肠扭转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肠管损害的判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较大价值。
胡丽杨涛余刚黄艳艳顾静华
关键词:乙状结肠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