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新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丝绸之路
  • 2篇经济带
  • 1篇中国出口贸易
  • 1篇社会特征
  • 1篇生活满意度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居民
  • 1篇区域经济
  • 1篇区域经济差异
  • 1篇区域经济协调
  • 1篇区域经济协调...
  • 1篇脱贫
  • 1篇乡村
  • 1篇协调发展
  • 1篇满意度
  • 1篇贸易便利
  • 1篇贸易便利化
  • 1篇结构方程模型
  • 1篇京津
  • 1篇京津冀

机构

  • 3篇东北财经大学
  • 3篇新疆财经大学
  • 1篇天津商业大学

作者

  • 5篇丁新
  • 1篇王维国
  • 1篇高志刚
  • 1篇顾文斐

传媒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天津商业大学...
  • 1篇西部论坛
  • 1篇克拉玛依学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贸易便利化与中国出口贸易--基于半参数GWR模型的空间计量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使用PCA方法测算一带一路沿线65国2012至2018年贸易便利化水平,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65国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空间统计分析。使用贝叶斯结构方程检验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稳健性,采用半参数GWR模型对贸易便利化如何影响中国出口贸易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指标体系具备较好的信度效度,65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基础设施建设、商务信息技术、海关管理、金融服务、法制规范五个维度的得分差异较大,并且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弹性存在异质影响,2012年商务信息技术、法制规范在1%置信水平下不显著,基础设施的弹性比较稳定,海关管理、金融服务的弹性增长强劲,2016年商务信息技术和法制规范转变为统计显著,2018年回归弹性最大是法制规范和商务信息技术。在逐步加入控制变量后结果依旧显著,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变量回归系数依次为1. 205、0. 856、0. 531。最后,从宏观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政策建议,助力早日实现贸易强国。
王维国丁新
关键词:贸易便利化不确定性非参数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新疆区域形象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19个城市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公众对新疆区域形象的评价及其差异。区域的形象是客观存在的,但公众的感知是感性的,本文从社会、政府、经济、自然四个维度构建潜在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形象对新疆区域形象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形象、自然形象有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形象的正向影响较小。经济形象、自然形象、社会形象、政府形象之间相关程度很高,要全面提升新疆区域形象必须要多手抓,克服短板效应。从观察指标的间接影响来看,廉洁奉公、行政效率、自然风光的间接影响较为显著。最后,就新疆如何顺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潮流,提升新疆区域形象提出政策建议。
丁新顾文斐高志刚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
新疆区域形象的调查分析
2015年
研究通过均值比较、交叉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社会公众对新疆区域形象的评价,并对社会公众认知的新疆区域形象、影响社会公众对新疆区域形象认知的关键因素、不同社会属性的公众对新疆区域形象评价的差异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希望为提升新疆区域形象提供有益参考。
丁新
关键词:公众认知社会特征
京津冀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空间效应与政策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京津冀181个区域单元2000年和2014年人均GDP数据分析其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并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其空间效应与政策效应,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存在,且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俱乐部"式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富人俱乐部"效应与"穷人俱乐部"效应同时存在;地理位置、期初发展水平和空间相关性对区域单元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影响,而政策效应表现出异质性,2014年之前的区域政策对京、津两地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一定程度阻碍了河北的经济增长。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是重点,尤其应细化河北的区域发展政策;要强化滨海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冀中南的集中连片慢速增长地区快速发展。
丁新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经济聚集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公共转移支付对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2021年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使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以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Ordered-Log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面向农村居民的公共转移支付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助力政府面向农村居民进行公共转移支付有的放矢。公共转移支付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平均增幅为13.30%,控制内生性后公共转移支付的平均处理效应为7.52%,如果不控制内生性问题则会高估农村居民的实际满意度效果。异质性分析显示:公共转移支付对40岁以下、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并且提升农村居民对政府干部的信任,从而对其生活满意度产生中介作用。公共转移支付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异质性,强化欠发达地区的公共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层干部执政能力,提升政府形象,以务实求真的实际行动带领广大农村居民全面提升生活满意度。
丁新
关键词: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