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两亚单元塑形法血管化髂骨-腹内斜肌瓣全上颌骨重建
- 研究目的:通过对正常上颌骨形态的测量与分析,明确上颌骨形貌特征和规律,指导移植骨瓣塑形和全上颌骨重建。研究方法:收集40例华东地区正常上颌骨CT据(Dicom格式),应用Proplan CMF 2.0软件行上颌骨三维重建...
- 王慧珊张陈平曲行舟徐立群刘剑楠于淼
- 文献传递
- iRoot SP外溢对根管治疗结果的短期影响
- 2025年
- 目的分析iRoot SP这种根管封闭材料外溢对根管治疗结果的短期影响,分析根管治疗结果的短期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部就诊的84名患者(89颗根管治疗患牙)的资料。所有患牙均采用iRoot SP根管封闭材料联合单尖法完成根管充填。将患牙分为完全愈合组、愈合中组、未愈合组。比较iRoot SP外溢组和非iRoot SP外溢组的治疗结果,并使用Fisher精确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根管治疗结果的因素。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70 d,所有患牙完全愈合与愈合中比例为95.5%,非iRoot外溢组完全愈合比例为86.4%,iRoot外溢组完全愈合比例为75.6%,二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牙齿类型、治疗前PAI指数、iRoot SP是否外溢对1年后根管治疗结果均没有影响,治疗前根尖阴影直径>5 mm时根尖周组织完全愈合比例下降(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iRoot SP外溢对短期内根管治疗结果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封闭材料外溢可能来自根管过度预备,外溢的生物陶瓷材料会导致细胞坏死及炎症反应,临床操作中应尽量避免根管封闭材料外溢的产生,但当临床上出现iRoot SP外溢时,可采取相对乐观的态度进行观察随访。
- 于淼刘颖陈富民贾兰
- 关键词:根管治疗
- 血管化复合组织瓣修复全上颌骨缺损的临床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上颌骨、软腭、颊等组成的面中份结构不仅支撑面部外形、决定个人的面容,同时参与完成咀嚼、吞咽、语音和维持正常视觉等重要功能。因此,上颌骨重建是头颈部缺损修复中最复杂、最有争议的临床课题之一,其中以保留眶内容物的全上颌骨缺损(James BrownⅢb类)重建尤为困难。本文对保留眶内容物全上颌骨缺损的血管化复合组织瓣的修复重建目标、方法选择以及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 于淼秦兴军徐立群
- 关键词:腓骨瓣髂骨瓣
- 一种三维打印技术生成的钛合金上颌牙槽骨截骨导板
-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维打印技术生成的钛合金上颌牙槽骨截骨导板,该三维打印技术生成的钛合金上颌牙槽骨截骨导板,利用三维打印的方法,可以术前在设计软件中,避开倒凹区域,预先修整突出阻挡区域,可以保证导板的顺利...
- 于德栋吴轶群聂萍黄伟周凯华于淼孙媛元安庆龙邹凡
- 文献传递
- 应用两亚单元塑形血管化髂骨-腹内斜肌瓣行全上颌骨重建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通过对正常上颌骨形态的测量与分析,明确上颌骨形貌特征和规律,指导移植骨瓣塑形和全上颌骨重建。方法:收集40例华东地区正常成人上颌骨CT数据(Dicom格式),其中男22例、平均年龄23岁;女18例、平均年龄21岁。应用Proplan CMF 2.0软件行上颌骨三维重建,设定上颌骨6个外形标志点、6条线段及2个平面。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上颌骨外形数据进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确定上颌骨外形参数(δ)。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亚单元塑形法并指导移植骨塑形和全上颌骨重建。结果:上颌骨线性变量的变异系数显著大于角度变量。以鼻根点和上颌第二前磨牙远中牙槽嵴顶连线将上颌骨外形划分为鼻旁区和眶下区2个亚单元。两亚单元前夹角(δ)为150°,无性别差异(P>0.05),总变异系数(CV)为2.74%。临床应用两亚单元法行血管化髂骨-腹内斜肌瓣切开塑形,修复全上颌骨缺损获得满意的外形效果。二期行鼻旁亚单元的种植牙植入,恢复患者的咬合功能。最大牙尖交错位(MIP)状态下,前牙及前磨牙区咬合力恢复至健侧的82%。结论:两亚单元塑形髂骨-腹内斜肌瓣能够准确重建上颌骨外形,封闭口-鼻交通,重塑腭穹窿,为上颌骨功能重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 于淼王慧珊韩婧胡龙威刘剑楠王洋张陈平徐立群
- 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积液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背景与目的: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口腔癌术后修复最常用的皮瓣。通过回顾分析口腔癌手术病例,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ALTF制备术后供区积液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住院的病例,共149例,根据ALTF制备及供区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第1组,大腿阔筋膜上制备ALTF(阔筋膜上ALTF)37例,关创时将阔筋膜对位缝合,术后大腿供区未行加压包扎;第2组,大腿阔筋膜下制备ALTF(阔筋膜下ALTF)66例,术后因阔筋膜缺损多、张力过大,不能拉拢缝合,术后大腿供区配合绷带加压包扎;第3组,大腿阔筋膜下制备ALTF 46例,术后阔筋膜缺损多、张力过大,不能拉拢缝合,术后大腿供区未行绷带加压包扎。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大腿供区积液发生情况。结果:大腿供区术后积液总的发生率为10.07%,其中第1组积液发生率为0.00%,第2组积液发生率为10.61%,第3组积液发生率为17.39%,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腿阔筋膜上制备ALTF较阔筋膜下制备ALTF的供区处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供区术后积液的发生率。对已制备阔筋膜下ALTF的病例,对大腿供区进行加压包扎,可起到降低供区积液发生率的作用。
- 张磊张磊秦兴军秦兴军王良于淼于淼
- 关键词:口腔癌股前外侧皮瓣积液
- 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家系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总结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家系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3年发现的一个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家系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采集家族中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绘制家系谱,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家系的临床特点和遗传方式。结果:该家系4代共33人,患者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所有患病者均在11~13岁开始发病,14~16岁进入迅速增长期,18~20岁病变发展趋于停滞。发病时间集中在青春发育期,自限性明显。13例患病者中,8例有下肢长骨骨折病史,均集中出现在13~16岁,大多骨折3~4次,原因多为受到轻微外力。结论:该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根据其临床特征我们把病程分为3个时期:1发病初期;2迅速增长期;3生长停滞期。
- 王宏伟于淼秦兴军王丽珍徐立群张陈平
- 关键词:家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长骨骨折
- 冠突颞肌瓣联合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全上颌骨缺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冠突颞肌瓣联合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全上颌骨缺损的手术方式及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例上颌骨全切术后面中部缺损畸形(James BrownⅢb类)患者,采用冠突颞肌瓣联合血管化腓骨肌皮瓣行全上颌骨重建,术前应用Surgicase 5.0(Materialise,Belgium)软件进行手术规划,对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进行预测分析。术中以冠突颞肌瓣旋转修复眶底,冠突大小分别为3.5 cm×1.5 cm及4.0 cm×1.6 cm;以2段式腓骨塑形修复牙槽突,腓骨长度分别为32.51 mm、27.36 mm及71.82 mm、38.74 mm;以腓骨肌皮瓣携带皮岛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结果:术中检查冠突颞肌瓣血供良好,术后腓骨肌皮瓣均成活,创口一期愈合。分别随访5个月和6 a,无复视、睑外翻及眼球突出,无涎瘘、下唇麻木等并发症,开口度正常。CT检查眶底及牙槽突重建形态良好。结论:冠突颞肌瓣联合血管化腓骨肌皮瓣发挥了不同组织瓣的优势,是全上颌骨缺损重建的良好选择。
- 于淼秦兴军刘剑楠张陈平徐立群
- 关键词:腓骨肌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