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含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灌溉试验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需水
  • 2篇灌溉
  • 1篇需水规律
  • 1篇需水量
  • 1篇移栽
  • 1篇中稻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水稻
  • 1篇水稻产量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水量
  • 1篇水质
  • 1篇水质评价
  • 1篇淠河总干渠
  • 1篇淠史杭灌区
  • 1篇利用效率
  • 1篇结构方程模型
  • 1篇间歇灌

机构

  • 3篇安徽省淠史杭...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吴含
  • 2篇柯健
  • 1篇叶秀梅
  • 1篇李艳婷

传媒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江淮水利科技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淠河总干渠水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为揭示淠河总干渠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基于2021—2024年淠河总干渠上下游霍山、横排头、罗管、将军岭4个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选取pH、DO、COD_(Mn)、COD、BOD_(5)、NH_(3)-N、TP和TN等8个水质参数,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评价污染程度,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EM)解析流量与降水的影响。淠河总干渠水质综合水质指数平均值为81.90,水质主要集中在“良好”等级。空间分布上综合水质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霍山(83.96)、罗管(82.43)、横排头(82.24)、将军岭(78.95);时间分布上,12月和1月综合水质指数最高,而3月综合水质指数最低,其次是7月。降雨过程加剧污染输入显著降低水质(β=0.488,p<0.001),流量增加虽可短期稀释污染物(β=-0.195,p<0.01),但会扰动底泥导致水体基础状态恶化(β=-0.514,p<0.001)。淠河总干渠整体水质良好,但受供水及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时空差异。
万义周叶秀梅吴含钱娜方春郭玲玲吴汉柯健
关键词:淠河总干渠结构方程模型时空分布特征
2015年淠史杭灌区中稻不同灌溉制度需水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2015年对淠史杭灌区中稻在浅湿间歇Ⅰ、浅湿间歇Ⅱ、群习灌、不灌水4种不同灌溉制度条件下的需水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不充足的年份,淠史杭灌区中稻种植宜选择浅湿间歇Ⅰ作为本灌区的灌溉制度;在降雨充足,本田生育期不灌水,中稻生长不受水分胁迫影响,即不灌水不影响中稻产量的条件下,宜选择不灌水的灌溉制度。
李艳婷吴含
关键词:中稻灌溉制度需水规律耗水量淠史杭灌区
江淮地区不同灌溉与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6
2022年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与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提出适宜江淮地区的水稻灌溉和种植方式。【方法】于2018—2019年开展了为期2 a的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传统淹灌+移栽(FI+PTR)、传统淹灌+直播(FI+DSR)、间歇灌溉+移栽(II+PTR)、间歇灌溉+直播(II+DSR),研究不同灌溉与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需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传统淹灌相比,间歇灌溉下水稻产量无显著变化,但需水量减少了8.16%~9.84%,水分生产率提高了10.68%~14.73%。直播水稻相比移栽水稻的产量下降了5.33%~10.46%,需水量增加了7.32%~8.00%,水分生产率下降了12.36%~23.14%。与移栽水稻相比,直播水稻的有效穗数有所增加,而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均有所下降。间歇灌溉下,直播水稻(II+DSR)较移栽水稻的产量下降了5.99%~12.59%,需水量增加了7.21%~7.63%,水分生产率下降了12.55%~24.79%。直播水稻需水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苗期需水量的增加所致,而分蘖期需水量与移栽水稻并无显著差异,且拔节后的需水量显著下降。【结论】间歇灌溉+移栽水稻(II+PTR)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可减少其需水量、提高水分生产率,是一种适宜江淮地区稻田高产稳产且水分高效利用的水稻生产模式。而对于直播水稻,应进一步采取适宜的生产技术以减少其苗期耗水以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
吴汉吴含钱娜柯健郭爽爽
关键词:间歇灌溉移栽需水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