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昆明
- 作品数:15 被引量:35H指数:5
- 供职机构: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 桂北苗儿山矿田七里坪地区成矿地质特征
- 2023年
- 苗儿山矿田七里坪地区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南褶皱系过渡带的江南台隆西段,豆乍山岩体周边。区内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主要的含矿构造为F11及F12断裂带,带内充填物成份复杂,围岩蚀变发育。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伽玛能谱测量—210Po测量—分量化探测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测量—地表轻型山地工程揭露—岩矿测试分析)相组合,大致查明了伽玛能谱、210Po的异常分布特征,对地表及深部成矿条件进行了有效分析,推测隐伏断裂,揭示含矿构造往深部延伸稳定,总结了预测要素和找矿标志,进行综合成矿潜力分析,认为研究区成矿潜力较大,可进一步开展找矿勘查工作。
- 陈琪谢飞谢飞高翔
- 关键词:成矿地质特征
- 广西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研究
- 2025年
- 锡矿是广西的优势矿产,根据矿床成因可划分出风化型、机械沉积型、长英岩型、矽卡岩型和岩浆热液型等五种矿床类型。广西区内锡成矿时代则主要集中于雪峰期(700~900Ma)加里东晚期(401~438Ma)印支晚期(T3,211~227Ma)燕山早期(J_(3),155~162Ma)和燕山晚期(K,93~109Ma)喜山期(Q)。其成矿系列可划分为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岩浆岩类有关的成矿系列组合”和表生成矿作用(包括沉积成矿作用及风化成矿作用)有关的“表生成矿的成矿系列组合”两类。广西区内锡成矿与花岗岩类岩体存在密切的时空关系,岩体是区内锡矿床成矿有利条件之一,而广西锡矿床的产出明显是受一定的层位及岩性的控制。下步找矿重点可主要针对古板块结合带、大型隆起区与坳陷区结合部、深大断裂(带)等三个部位,地壳岩石圈强烈减薄区(带)也是形成资源潜力巨大矿化集中区的最有利部位,侵入体的原生构造、接触带构造和区域应力作用下的断裂、褶皱等构造将严格控制着锡矿床(点)的产出。
- 吴昆明陶明荣
- 关键词:钨矿锡矿多金属成矿特征
- 苗儿山中段向阳坪铀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被引量:7
- 2022年
- 向阳坪铀矿床是近年在苗儿山地区发现的重要矿床,绿泥石化是向阳坪铀矿床重要的蚀变类型和找矿标志。本文对向阳坪矿床发现的铀-绿泥石型矿石的蚀变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结合电子探针原位微区分析,查明了绿泥石相关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获得了其化学定量分析结果,划分了绿泥石的种类及其形成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泥石性质及其对铀成矿的启示。结果显示,向阳坪铀矿床绿泥石可分为黑云母蚀变型、裂隙充填型、铀矿物相关型和黏土矿物吸附铁镁质转变型4种。铁硅协变图解表明向阳坪矿床主体为铁镁绿泥石,部分为蠕绿泥石,含少量的密绿泥石。据经验公式计算所得绿泥石形成温度变化范围为190~265℃,平均239℃,属中低温热液蚀变,其形成机制包括溶蚀-结晶和溶蚀-迁移-结晶2种。绿泥石化为铀成矿过程提供了所需的环境,促进了铀的活化、迁移并最终沉淀成矿。
- 谭双陈琪陈琪高翔万建军高翔张涛
- 关键词:绿泥石电子探针形成温度铀成矿
- 桂北摩天岭岩体电气石矿物学特征及其对岩浆-热液演化示踪
- 2025年
- 摩天岭岩体是华南地区与铀矿相关的最古老花岗岩之一,其岩浆期后流体特征及性质研究尚不充分,限制了对其成矿机制的深入理解。电气石可为研究岩浆-热液作用提供重要线索,本研究通过电子探针分析、激光原位分析等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对摩天岭岩体中的电气石开展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摩天岭岩体中的电气石分为三种类型:岩浆晚期的浸染状电气石(Tur-1)、岩浆热液转换阶段的石英-电气石囊型(Tur-2)和热液阶段的电气石-石英脉型(Tur-3),且具有明显的主量元素聚类特征,绝大多数为黑电气石。研究表明,从Tur-1到Tur-3,电气石的形成环境由岩浆向热液转变,Tur-2可能记录了这一演化过程,V、Co等元素含量的进一步增加也暗示岩浆经历了持续的分异演化,不同类型的电气石反映了岩浆体系流体活动的增强及阶段的转变。同时,摩天岭地区的岩浆-热液流体活动对区内铀矿(如新村、达亮铀矿床)和锡矿(九峰锡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挥发组分的存在不仅增强了岩浆对铀的富集能力,还进一步提升了摩天岭主体花岗岩中铀的含量,为岩体内晶质铀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当摩天岭花岗质岩浆演化至晚期时,会分泌出富含F和B的流体,这为锡成矿提供了热源和富Sn-F-B的流体,从而为矿床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成矿物源。
- 周心怡王凯兴刘晓东朱坤贺吴昆明史竟存
- 关键词:电气石主成分分析岩浆-热液演化
- 广西苗儿山中段红桥矿床铀成矿地质特征被引量:2
- 2023年
- 桂北苗儿山中段红桥矿床位于华南加里东陆块江南地块南缘。分析了红桥矿床铀成矿地质特征,初步认为:区内铀源丰富,主要出露护卫岩体、张家岩体以及石坪岩体,属高硅、强过铝质花岗岩;相对富集铷、钾、钍和铀,亏损钡、锶、磷和钛,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显示出壳源花岗岩特征,并指出石坪岩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可能具有更强的产铀能力。区内NW向含矿断裂数量多,规模大,且次级断裂密集发育。铀矿体多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并且主矿体沿走向延伸稳定;常见的矿物共生组合类型为铀-萤石型、铀-赤铁矿型以及两者的叠加型。围岩蚀变强烈,成矿期蚀变为紫黑色萤石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和硅化,其中尤以紫黑色萤石化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综合分析认为:下一步可继续在红桥矿床外围对NW向断裂带进行揭露,同时适当地进行深部探索,扩大找矿空间。
- 吴昆明申锡坤谭双高爽万建军
- 关键词:成矿特征围岩蚀变
- 桂北苗儿山矿田天门地区铀矿化及其矿物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天门地区位于苗儿山矿田中部,近年来通过地质勘查在该区加里东期花岗岩中连续发现铀矿体。本文对天门地区典型的黑色团块状铀矿石进行取样,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综合矿物分析仪以及高分辨显微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多种现代高精度分析测试手段,聚焦铀矿物种类、矿物共生组合关系、铀矿物成分特征及铀的赋存状态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天门地区铀矿物主要以独立铀矿物形式产出,多为脉状和团块状沥青铀矿,含少量铀石。团块状沥青铀矿周围多见有黄铁矿生长,成分相对均一,受热液蚀变影响不明显,脉状沥青铀矿多与长石、绿泥石、方解石、金红石等密切共生,说明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后期流体改造,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团块状沥青铀矿中UO_(2)、SiO_(2)、CaO含量分别为83.35%、1.45%、7.59%,具有贫SiO_(2)、富UO_(2)和CaO的特点,而脉状沥青铀矿中UO_(2)、SiO_(2)、CaO含量分别为79.96%、5.19%、5.70%。铀矿化蚀变相关的矿物共生组合种类较多,关系复杂,具体包括铀矿物-绿泥石-金红石、铀矿物-赤铁矿-石英-长石、铀矿物-黄铁矿-石英和铀矿物-石英-方解石等4类。综合研究表明,苗儿山矿田天门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体内存在多种矿物共生组合关系,铀矿物特征也指示可能存在早晚不同期热液铀成矿作用。
- 谭双刘晓东刘晓东吴昆明万建军陈琪雷勇亮万建军欧阳平宁黄宏业
- 关键词:沥青铀矿赋存状态加里东期花岗岩
- 广西沙子江矿床矿坑涌水量预测被引量:2
- 2016年
- 该文以沙子江矿床为例,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矿坑涌水量,计算后发现所得结果与大井法所得数值相差较大。因为,在研究中忽视了渗透系数K随深度变化这一重要规律,影响了矿坑涌水量的预测。利用修正后水文地质比拟法公式,计算得到的矿坑涌水量与大井法所得数值误差较小。因此,可以建立适合本地区的预测矿坑涌水量的水文地质比拟法。
- 高翔李大雁吴昆明陈琪王福东陈峰章健黄剑
- 关键词:矿坑涌水量
- 全文增补中
- 桂北苗儿山铀矿田铀源分析:来自周缘红盆碎屑锆石的制约
- 2025年
- 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铀源的认识目前存在一定分歧,部分观点认为铀矿床周缘红盆可能提供成矿物质来源。苗儿山铀矿田是华南地区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但关于周缘红盆与铀矿床之间的关系尚未开展过系统研究。本次研究选取苗儿山地区红盆内的碎屑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岩相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限定碎屑岩的形成时代上限和物质来源,进而探讨区内铀矿床的铀源问题。锆石CL图像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显示,研究区内碎屑岩的锆石为岩浆锆石, 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16~2485 Ma,主要峰值集中在721~839 Ma和416~436 Ma,与苗儿山铀矿田晋宁期和加里东期构造-岩浆热事件时间一致。锆石元素面扫描图像特征显示,其具有较强的流体交代痕迹,U元素存在明显的活化迁移行为,记录了一定程度的蚀变改造或矿物溶解沉淀过程。通过系统收集苗儿山铀矿田及其周边侵入岩的年代学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721~839 Ma的碎屑锆石可能主要来自苗儿山地区花岗岩和湖南城步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而416~436 Ma的锆石主要来自越城岭-苗儿山加里东期复式花岗岩基。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苗儿山铀矿田中的部分铀源可能来自区内新资断陷红盆碎屑岩,富含CO_(2)等矿化剂的幔源流体沿着深大断裂上升与循环的地下水结合形成热液,与富铀花岗岩、红盆碎屑岩等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富铀的成矿流体。
- 谭双刘晓东刘晓东陈琪陈琪吴昆明万建军吴昆明
- 关键词:碎屑锆石年代学稀土元素铀源
- 广西苗儿山中段天门地区花岗岩体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2
- 2021年
- 查明赋矿岩体的时代和成因有助于理解岩体形成的动力学背景和矿岩关系。天门地区位于华南加里东陆块江南地块南缘,属于桂北苗儿山岩体中段。对天门地区大湾岩体、鸭子头岩体和上小地岩体的4组新鲜样品开展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表明,大湾岩体中细粒黑(二)云母花岗岩和中粗粒二云母花岗岩形成年龄分别为(403.4±3.9)Ma和(406.1±3.7)Ma,鸭子头岩体主体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形成年龄为(405.5±4.3)Ma,上小地岩体主体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形成年龄为(406.5±3.4)Ma。天门地区花岗岩体整体属于高硅、强过铝质的酸性花岗岩;相对富集Rb、K、Th、U,亏损Ba、Nb、Sr、P、Ti,显示出壳源花岗岩的特征;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花岗岩体均为S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造山环境,是华夏板块古元古代基底变泥质岩部分熔融后经高程度结晶分异而形成的产物。
- 吴昆明陈琪王珂谭双于阳万建军黄剑高翔
-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
- 苗儿山中段向阳坪铀矿床沥青铀矿U-Th-Pb化学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
- 2021年
- 向阳坪铀矿床为近年来在苗儿山中段新落实的中型矿床,铀矿物以沥青铀矿为主,多呈脉状、团块状沿脉石矿物边缘生长或分布于脉石矿物裂隙间。利用电子探针U-Th-Pb化学定年技术对向阳坪矿床中沥青铀矿开展了定年工作,并获得了2组U-Th-Pb年龄,结果显示第一组沥青铀矿加权平均年龄为(56.0±1.3)Ma(MSWD=2.28,n=37),第二组沥青铀矿加权平均年龄为(41.1±4.1)Ma(MSWD=3.37,n=10)。两组沥青铀矿化学成分中UO_(2)平均含量分别为87.99%和85.90%;PbO平均含量分别为0.67%和0.50%;SiO_(2)平均含量为0.99%和3.87%,第二组沥青铀矿具有相对偏高的SiO_(2)含量和相对较低的Pb含量。苗儿山地区向阳坪矿床的主要铀成矿年龄为56 Ma左右,第二组所呈现的成矿年龄(41 Ma),可能记录了后期流体活动导致的另一期铀活化沉淀事件。结合区域铀成矿年龄分析,测定的56 Ma和41 Ma两组成矿年龄与苗儿山地区铀成矿时代相吻合,共同指示了在华南铀成矿集中期(白垩纪—第三纪)苗儿山地区重要的铀成矿作用。
- 陈琪谭双万建军高翔吴昆明
- 关键词:沥青铀矿电子探针